5年,在人類曆史長河中隻是彈指一揮的一個瞬間,輕靈劃過,匆匆時光不知不覺。
5年,在白銀跨越發展中卻是厚重深刻的一個烙印,紮實走過,铿锵步履如詩如歌。
這是充滿考驗的五年:面對脫貧攻堅的艱巨任務,全市上下衆志成城、沉着應對,以敢死拼命的狀态奮力攻堅,合奏了一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輝煌樂章。
這是轉變作風的五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正确領導下,以擔當精神和實幹精神,為白銀創造了良好環境,白銀的發展迎來了一個美好的春天。
撫今追昔,白銀市開拓奮進,飽蘸濃墨重彩,用如椽的巨筆描繪出了絢麗畫卷,向黨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答卷:全市脫掉了沉甸甸的貧困帽子。産業轉型升級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城鄉面貌日新月異,發展生産動力持續增強,綠水青山成為了白銀最靓麗的底色,人民群衆生活更加美好……五年的思路科學明了、催人奮進,五年的成績顯著輝煌、鼓舞人心。
這一串串數字,是對過去五年成績的最好诠釋,是對全市上下奮力拼搏、砥砺前行的最好例證。2020年全市生産總值達到497.27億元,是2015年的1.3倍,年均增長4.6%;人均生産總值2.85萬元,達到中等偏上收入國家水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3.38億元,是2015年的1.31倍,年均增長5.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5.28億元,是2015年的1.31倍,年均增長5.5%;城鄉居民收入增速連續5年跑赢生産總值增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03元,是2015年的1.4倍,年均增長7.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11元,是2015年的1.52倍,年均增長8.7%……
有耕耘就有收獲、有付出就有所得。五年栉風沐雨、一路高歌,五年披荊斬棘、跨越奮進。
今日,邁步白銀街頭。一棟棟矗立的新樓彰顯着白銀的繁榮昌盛,一個個美麗的公園讓人們留連忘返,一片片希望的田野繪出賞心悅目的圖案,一條條水泥路覆蓋所有村莊,一個個項目開工現場一片歡騰,一塊塊田地上到處都是群衆春耕生産的忙碌身影……初春時節,記者放眼白銀大地,處處湧動着發展的滾滾春潮。時間見證這裡發生的奇迹,猶如鳳凰涅槃,改變的不僅是樓多了、路寬了,更多的變化體現在農民幸福的笑容裡,甜在心坎上的幸福日子……
回眸過去五年極不平凡的征程,曾經的激情歲月留下太多深刻的印記。5年來,白銀的決策者邁着铿锵的步伐,以不可逆轉的姿态堅定地走向确定的奮鬥目标,為實現曆史性跨越遞交了一份精彩答卷。
這份答卷,寫得恢宏,寫得震撼!
過去五年,白銀脫去了沉沉甸甸的貧困帽子。
這是亘古未有的壯舉,更是人類減貧史上偉大奇迹。
作為中國“三西”脫貧的重點區域,白銀是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展開中國波瀾壯闊的扶貧畫卷,白銀繪就濃墨重彩的一筆。全市所轄5個縣區均為“三西”農業建設縣,全市貧困人口數量在全省13個市(州)中排第7位,貧困發生率排第4位。
曾幾何時,綿延起伏的大山、如詩如畫的高原,美得讓人留連忘返,而大山阻擋、交通閉塞、幹旱少雨,窮得讓人心痛。上世紀八十年代,有些群衆家中四個人三個碗、三個人兩雙鞋……
面對艱巨的扶貧任務,白銀市委、市政府迎難而上,積極堅決響應黨中央号召,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工程和頭等大事,深入學習貫徹關于扶貧開發重要論述特别是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以敢死拼命精神,舉全市之力向貧困發起總攻,緊盯“3 1”“5 1”目标任務,實施“五盯緊五整改”“過篩子補漏洞化矛盾”等行動,全市的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決定性勝利。37.12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5個貧困縣區全部摘帽。
脫貧攻堅的勝利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努力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穩步前行,這才是我們的擔當。白銀市咬定青山不放松,腳踏實地加油幹,持續加大扶貧投入,落實财政扶貧專項資金43.42億元,整合涉農資金58.21億元,争取東西部扶貧協作和中央定點單位幫扶資金6.58億元。
千百年來,小康一直是人民群衆最樸實的願望和憧憬。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是脫貧攻堅,最突出的問題在農村貧困人口。白銀市“兩不愁三保障”全面完成,建成易地搬遷安置點(區)108個,近6萬人挪出窮窩窩;改造農村危房2.65萬戶,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65處,安全住房、飲水全部達标。
抓好教育就是最大的扶貧。扶貧不僅是富口袋,更要富腦袋。“家貧子讀書”,把貧困地區的孩子培養出來,就是最根本的扶貧之策。白銀市堅持把扶志與扶智結合起來,确保義務教育階段适齡學生無失學辍學;鄉村兩級基本醫療“空白點”全面消除;要想富、先修路,建制村通硬化路和通客車目标全面實現;民生,就是群衆的基本生計,就是始終要想到最低處,兜底保障貧困戶1.88萬戶4.3萬人,實現應保盡保、應兜盡兜。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沒有産業,農村的發展、農民的富裕就是一句空話。回首白銀大地,特色産業走過了從“一支獨秀到滿園吐芳”的康莊大道。十大特色産業對接到戶,總結推廣“脫貧抓産業、産業抓覆蓋、覆蓋抓達标、達标抓效益”發展模式,建成脫貧産業園330個、特色産業園403個,帶動貧困戶8.95萬戶,脫貧質量更高、成色更足,廣大脫貧群衆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初春時節的會甯,一次次降溫、一場場降雪,使得這裡的天氣很冷。站在塬上,放眼望去,枯黃色依然是大地的主色調。遠處半山腰盛開的杏花讓黃土地和遠山有了些許的生機。
幾十年來,幹旱少雨、資源匮乏,常年與貧困抗争,是這裡人民群衆生活的真實寫照。
“原來就是土房子,還有箍的窯洞。”
“大叔,你這新房是哪一年蓋的?”記者問到。
“前年蓋的,我都沒有想到這輩子還能住上這麼好的房!”老人動情地說。
“還是共産黨好!國家的政策好啊!”
記者離開老人的家時,老人還沉浸在喜悅的心情中,自言自語地念叨。
困擾白銀人民群衆的脫貧攻堅畫上了曆史性句号。但是脫貧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扶貧工作任重道遠,還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繼續抓下去,我們要乘勢前行,防止規模性返貧。
千方百計鞏固好脫貧成果,建立健全脫貧攻堅的長效機制,在5年過渡期内,保持幫扶政策總體平穩。
新起點上再出發,“到2020年我國現行标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的莊嚴承諾還在耳畔回響之際,鄉村振興的集結号已經吹響。
2021年2月21日,當人們還在歡歡喜喜地過春節時,新世紀第18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出爐——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曆史性轉移。
讓我們期待着白銀廣袤的桑田沃野間迎來美麗的花開時節!
過去五年,白銀産業轉型升級遍地開花。
涓涓細流彙成大海,點點星光點亮銀河。
白銀市作為典型的資源枯竭城市,面對礦竭城衰的局面,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各族人民上下求索,貫徹新發展理念,破解發展困局,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轉型之路、跨越之路。
五年來,白銀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标,全市上下凝聚起共創美好未來的磅礴力量,積極構建綠色生态産業體系,“三個千億級”産業拉開架勢,三次産業結構由“十二五”末的15.5︰41.2︰43.3調整為20.2︰34.3︰45.5。這些數字的變化凝聚着全市人民群衆的智慧和力量,凝聚着各族人民的心血與汗水。
黃河流經白銀258公裡,奔湧不息的河水為黃河兩岸乃至全市農業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母親河孕育出了美麗富饒的魚米之鄉,也催生出了景泰川電力提灌工程等數十個大中小型電力提灌工程。産業扶貧是覆蓋面最廣、帶動人口最多、可持續性最強的舉措。白銀市緊盯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綜合示範區建設,成功引進牧原、新希望、中天羊業、潤豐、阿西娅等大型龍頭企業25家,全市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分别達到443家、8080家和1839家,農産品加工轉化率由2015年的54%提高到59%。全市“一村一業、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特色農業産業發展格局已基本形成,并向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方向邁進。
農業品牌異軍突起。全市累計認證“三品一标”農産品232個,會甯亞麻籽油等49個農産品榮獲國家和省級金獎,靖遠縣獲批全省首個國家地理标志保護産品示範區,景泰縣被評選為全國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産全程機械化示範縣,白銀區被農業農村部列為“互聯網 ”農産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這些成績成為了白銀農業農村發展的一張張閃光的明片。
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一聲大爆破如一聲春雷,喚醒了這方沉睡的土地。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白銀礦産資源枯竭,城市功能滞後,面臨礦竭城衰的局面。對此,市委、市政府突出重圍,走出了一條成功的轉型之路。
面對雄厚的工業基礎,全市上下深入推進工業強市戰略,傳統産業加快升級,戰略性新興産業持續壯大,白銀公司鋅冶煉資源綜合利用、東方钛業钛白粉、昌元化工重鉻酸鈉、皓天化學生産基地等工業項目建成投産,銀光聚銀公司、中材水泥等12家企業入選國家和省上綠色工廠,高新區等3個化工産業集中區承載能力通過省級評估認定,白銀市被列為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城市、國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由2015年的4.4%提高到17.2%。在工礦業發展進入低谷的關鍵時刻,白銀市刻不容緩,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千方百計辟新途,工業再次浴火重生、重振雄風。
園區建設星羅棋布,蔚為壯觀。“一區六園”建成面積達到82.94平方公裡,入駐企業704家,白銀高新區、銀西生态産業園入選國家綠色園區。現代服務業提檔升級,實施會師舊址景區改造提升、黃河石林國際滑雪場等文化旅遊項目108個,黃河濕地公園、紅軍長征勝利景園晉升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文化産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1%,旅遊綜合收入年均增長12.9%。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多年來,白銀市向市場要效益。全市各級各類市場達到132個,年交易額近80億元。綜合物流園、邦農物流園、忠恒商貿中心等建成投運,三縣入列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民營500強”企業紅星美凱龍入駐白銀,中創博利成功落戶白銀,網絡文學空前活躍,數字經濟井噴式增長,實現網絡交易額40.43億元,年均增長36.27%。
小特色、大産業,園區遍地,電商村、網紅村以星星之火成為燎原之勢,這些都為脫貧攻堅中的山鄉巨變寫下了鮮明的時代注腳。
過去五年,白銀城鄉發展面貌煥然一新。
為了讓人民群衆過上幸福日子,一種艱苦奮鬥、創業奉獻、敢于擔當的精氣神在城市鄉村、黃河兩岸,在2.12萬平方公裡的大地上充盈激蕩。
栉風沐雨築通衢,踏平坎坷成大道。
一條道路,是從大山深處走向世界的通道,是振興之路、富裕之路、希望之路。白銀大力推進交通、水利、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景泰至中川、會甯至老君高速公路,國道247線靖遠至會甯段、國道338線景泰至天祝二級公路,省道209線共和至黑城子公路等建成通車,國道341線白銀至中川、省道217線白銀至景泰一級公路主線完工,全市公路總裡程達到1.21萬公裡,内暢外聯、快捷高效的交通網絡加速形成。
走在嶄新的大路上,放眼一座座橋梁,一條條四通八達的道路,無不凝聚着建設者們的心血與汗水。高效、快捷、舒适的道路在腳下延伸,貧窮的差距在縮小。
這幾年,記者在農村看到了一些實實在在的變化,道路平坦、房屋連片,人民群衆臉上洋溢着燦爛的笑容。
“牲畜跟着水車跑,麻雀圍着水車飛,男女老幼争搶水……”這是記者在靖遠曹硯和若笠采訪時當地群衆述說的當年缺水時的情景。
水,對于西北,特别對于白銀顯得尤為緊缺,一部白銀發展史,其實就是一部水利史。十多年前,下鄉檢查工作的各部門的工作人員,群衆甯願給炖雞肉吃,也不願拿一根綠色蔬菜來招呼大家,不是小氣,而是因為幹旱缺水,根本就種不了菜。
曾經的白銀,特别是農村,老百姓基本的生活用水一直處于十分緊缺的境地。解決飲水問題是白銀脫貧攻堅的重要保障。甘肅中部生态移民扶貧開發供水工程、引洮供水工程等一批人民群衆期盼已久的重大項目落地實施。人們靠天吃飯的曆史一去不複返。
水的問題得到了解決,昔日“遍地是黃沙,黃風不斷頭,十種九不收,吃糧靠返銷”的凄苦日子已成為了曆史。
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芝麻開花節節高。數字經濟和智慧産業激活了發展的“一江春水”。為了全市行政村4G網絡和光纖寬帶實現全覆蓋,市縣城區完成5G網絡覆蓋。施工人員頂着嚴寒、冒着酷暑,在高山之巅、黃河之濱、會師塔下架起了線纜,架起了黨和人民群衆之間的“連心橋”,架起了農村與城市、市内與全國之間的“緻富橋”。
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抓手,實施了城市顔色管控、美化亮化、管網改造等一批市政工程,新改建城區道路62條、99.8公裡,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項目投入運行,北京路成為城市新地标,提質改造金魚、金嶺、銀鳳湖等生态公園10個,城市棚戶區、老舊小區改造惠及群衆近10萬戶。城市棚戶區、老舊小區改造成為全省典型。
“張大爺,您看我們白銀這幾年的變化大不?”
一手提着菜籃子、一手領着孫子準備上街的張大爺面對記者的問話,他笑呵呵地說到:“短短的幾年,咱們的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公園建設得太漂亮了,我除了天氣原因外,都要帶孫子去公園走一走、玩一玩,我們倆去了就不願回家了……”
白銀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取得了看得見、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實實在在的效果。無論是攝影愛好者還是散步遊玩的群衆,他們無論是在白天、還是在晚上,都會情不自禁地拿起手機,把美景定格,并通過抖音、快手傳遞給親人、傳遞給世界。
白銀發展變化體現在一批“國字号”的榮譽上。
美麗鄉村建設不是簡單的“塗脂抹粉”,五年來,各級黨委政府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決心,以不信東風喚不回的擔當精神,貫徹綠色理念,一大批人員打起背包走向基層,他們入農家院落、走田間地頭,拆殘垣斷壁、修道路護坡,讓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全市建成美麗鄉村169個,完成農戶衛生改廁2.78萬戶,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有14個村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國家森林鄉村”“全國文明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國家衛生城市”“優秀魅力城市”稱号。這些“國字号”試點經驗、實踐成效,都是對白銀過去五年成績的充分肯定。
“幾年不見,白銀城區都認不出來了,變化太大了,尤其是公園建的太漂亮了,公園廁所幹淨整潔……”行走在北京路,面對美麗的市容市貌,市民總有說不完的話。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禮讓行人,這些熱詞诠釋了白銀人民群衆對未來生活的無限憧憬和美好向往。
離開白銀多年的人們,當他們再次踏上這塊熱土時,激動的神情溢于言表。
他們發出了由衷地贊歎:“變化太大了,太美了!”
殊不知,白銀已經創建成為國家衛生城市,正在接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
過去五年,白銀發展内生動力持續增強。
白銀人的思想之變、理念之變、精神之變、格局之變,在自主創新中得到了生動實踐。
面對轉型跨越的時代命題,市委、市政府和全市各族人民接過發展的接力棒,立足長遠、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探索出了獨具特色的創新之路。
創新是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向創新要活力、向創新要效益。全市上下破解創新難題,白銀蘭白國家自創區、蘭白試驗區建設加快推進,組建蘭州大學白銀産業技術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10個,建成國家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3個,新增高新技術企業73家,白銀科技企業孵化器連續4年獲評優秀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栽好梧桐樹,引得金鳳來。以吸引青年人才為目标釋放出了巨大的制度紅利。柔性引進院士27名、高層次人才團隊99個,全市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4件,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3.8%。
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國有企業改革深入推進,白銀公司成功整體首發上市,靖煤公司等國有企業完成辦社會職能移交。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凸顯,化解淘汰落後産能651.6萬噸,商品房去庫存307.6萬平方米。政府機構改革、公務用車改革和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試點任務全面完成。
“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層延伸、向政府部門延伸、向公共部門延伸、向人民群衆延伸,打通服務“最後一公裡”。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心裡裝着老百姓,是黨和政府工作的根本宗旨。白銀市“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取消、調整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345項,在全省率先開展“不見面”網上開評标和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證”,核發全省首張無紙全程電子化營業執照,各類市場主體達到12.9萬戶,較“十二五”末增長51.2%。這些舉措為群衆帶來了方便與實惠,赢得了群衆的交口稱贊。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神州大地,吹遍了白銀的溝溝坎坎、山山嶺嶺。全市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張開有力雙臂,擁抱世界。
堅持放眼國際、彰顯白銀特色,做大做優“朋友圈”,熱情好客的白銀人歡迎有志之士來這方神奇的熱土投資興業,共謀發展。多年來,一批批客商紛至沓來,為全市發展注入新活力。
堅持打開城門、打開腦門,堅持開放、融入,堅持放大格局、激發活力。白銀累計簽約招商項目673項,到位資金730.6億元,年均增長7.2%。中歐班列累計發運55列2212車。
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235.37億元,居全省第3位。這些數字是中國擴大改革開放的一個生動實踐。
開放的大門隻會越開越大,白銀正在融入中國波瀾壯闊的發展格局和改革的潮流中。
改革創新隻有起點,沒有終點。改革創新為白銀帶來了光明前景。
過去五年,綠水青山成為白銀靓麗底色。
在探索城市發展之路上,白銀堅持用綠色引領工業城市的轉型升級,讓“工業文明 生态文明”協調發展。
從多年前白銀污染成為負面标簽時,市委、市政府用行動破解工業城市的生态命題,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生态文明建設之路,用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加快推進黃河上遊生态環境綜合治理創新試驗區建設,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白銀的天更藍了、山更綠了、水更清了、環境更優美了。
綠色發展引領白銀端上、端穩、端好綠水青山這碗飯。以技術改造和傳統産業優化升級為有力武器,打赢藍天保衛戰。率先在全省開展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完成白銀公司煙化爐煙氣治理等大氣污染治理項目35個,整治燃煤鍋爐635台,淘汰老舊機動車2.4萬輛,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曆史性達到344天,優良天數比例較2015年提高8個百分點。一個生态美、産業興、百姓富的幸福新白銀正在崛起。
産業生态化、生态産業化。碧水保衛戰紮實推進,黃河幹流白銀段、祖厲河會甯城區段等綜合治理工程全面建成,高新區、銀西生物醫藥産業園、平川陶瓷建材産業園及11個重點鎮污水處理設施建成投用,完成稀土公司酸性含油廢水治理等水污染治理項目,金溝河等河道治理工程成為全省樣闆,黃河白銀段水質和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連續達标。
“政府重視,全民參與”是白銀多年來綠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的着力點和成功經驗。公園植樹、校園植樹、城鄉植樹……多種多樣的植樹形式在白銀蓬勃開展,愛綠護綠蔚然成風。
多少年來,在白銀流傳着這樣一句話:在這裡種活一棵樹,比養活一個娃娃都難。因為城市建設,拓寬道路,政府都會把樹移到别的地方,千方百計讓這棵樹活下來。
淨土保衛戰取得積極進展,有效解決了東大溝河道重金屬污染等問題,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生态建設持續加強,累計治理水土流失1181平方公裡,完成造林175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預計達到13.62%。
為了改變城市顔色,白銀市在每年春天,全市黨政軍、工農學全體出動,大家肩扛、手提,從别的地方運來優質土壤,保證樹苗存活率。每年的植樹,對于白銀來說就是一次植綠、播綠的大會戰。社會各界把辛勤的汗水灑在了這塊貧瘠的土地上。
懷揣綠色之夢,追逐綠色生态。創建國家文明城市,是白銀生态之夢的覺醒,是白銀綠色發展的必走之路,是白銀邁向可持續發展的契機,但這絕非終點。天藍、水綠……這些關鍵詞,是時代的召喚。
如今走在白銀城區,各公園湖光山色,碧空如洗,推窗見綠,處處飛花。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用行動綠化美化家園,也享受到了親手創造的幸福。
植樹造林添新綠,畫筆描繪新白銀……170多萬白銀人,在切身行動中,感悟生态環境沉甸甸的收獲感、歸屬感、幸福感!
行走在路上,綠樹飛花,綠水纏繞,展現着城區生态崛起的魅力。
五年來,白銀人民群衆生活更加美好。
進入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體現在“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
白銀聚焦城鄉統籌,千方百計拓寬增收渠道,努力讓人民群衆享有更好、更有品質的生活。
辦實事、抓培訓、受教育、興文化、保平安……每個貧困戶脫貧的背後,都是一個系統工程,都是一場前所未有的硬仗。
五年來,舉全市之力辦成惠民實事46件,用于民生方面投入740.85億元,是“十二五”時期的1.6倍。累計新增城鎮就業22.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控制在4%以内,輸轉城鄉富餘勞動力142萬人次,創勞務收入283億元。
為了讓群衆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白銀新改擴建幼兒園439所,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4.95%,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9.86%,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5.78%。
脫貧的奇迹來自社會保障網絡。
白銀注重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群衆。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全面建立,全市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保持在95%以上。城鄉低保标準較2015年分别提高51.85%、81.93%,累計發放社會救助資金37.34億元。城鄉養老服務設施明顯改善,白銀市被列為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城市。醫療衛生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市第一人民醫院住院部、市疾控中心實驗樓等建成投用,新建市第三人民醫院,市醫療集團組建運行,2家醫院通過三級甲等綜合醫院評審,實現了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共同富裕是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人民群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标。政府再難也不能難百姓,财政再緊,也不能緊民生。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白銀成功創建國家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平川區小川瓷窯遺址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黃河之上·多彩白銀》等文藝劇目深受群衆好評;市縣融媒體中心上線運行;成功承辦全國越野滑雪錦标賽、全國大學生乒乓球錦标賽、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等高水平體育賽事,全市體育場館場地較2015年增加500個,被确定為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
白銀政法隊伍用忠誠擔當為人民群衆描繪出了一幅幸福畫卷,用汗水和心血譜寫了一曲曲人民群衆安居樂業、社會大局穩定和諧的壯麗凱歌。
“平安白銀”建設持續深化,“七五”普法任務圓滿完成,掃黑除惡專項鬥争取得重大成果,打掉黑社會性質犯罪組織7個、惡勢力犯罪集團團夥45個,刑事、治安案件發案連續5年下降,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防震減災工作連續8年獲得省級考核一等獎。4名同志被授予全國助殘先進個人、自強模範、勞動模範榮譽稱号。
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
56個民族、56枝花、56個民族是一家……
各民族、軍民之間用真情唱響了和諧白銀、幸福白銀的序曲。
白銀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連續5次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榮譽稱号。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845件、政協委員提案421件。
順應時代潮流,統籌城鄉發展,構建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城鄉共同繁榮、互促共進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是這個時代永恒的主題。
聽,項目建設工地機聲隆隆;看,廣袤的黃土地上群衆春耕生産的身影到處可見。縱觀這片熱土,一幅和諧、生動的美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神奇而又多情的土地,孕育了飽含深情的白銀兒女,各族人民正在鄉村振興的序曲中,在項目建設的強勁節奏裡,昂首闊步,走向新輝煌!
我們堅信:白銀的明天更美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