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刊号
丞是一個多音字,讀丞zhěng或chéng,甲骨文丞下部那個半圍起來的字符象一個深坑,在陷坑的裡面有一個跪坐的人的象形,然後在人的兩側是一雙手,整個字形看起來象人用雙手把落在陷坑中的人救上來,金文代表救人的雙手移到了跪坐人形的兩側,人的腿部與陷坑相連,小篆與金文相似。丞的本義為拯救,烝是拯的初文。在甲骨文字典中還有一個丞的異體字,中間是一個人,在人的兩側是一雙手,義與丞同。拯有拯救,指救助,援助的意思。
《說文·段注》:“拯,上舉也。從手丞聲。”丞有救助,援助、擡舉的意思。
拯救的對象是人,人有危險時被人救助。後來拯救對象也在不斷擴大。
如《孟子.梁惠王下》: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壺漿以迎王師。
據記載,燕國的君王虐待百姓,當齊國的軍隊攻打燕國時,燕國士卒不戰,城門不閉。因此齊國軍隊用了五十天左右的時間就攻進了燕國的都城,殺死了燕王哙。這段是孟子向齊宣王說的話,孟子對齊宣王說,燕國的君王虐待百姓,所以大王攻打燕國時,百姓都以為大王會把他們從水深火熱中拯救出來,所以用竹筐盛了飯,瓦壺裝了酒,迎接大王的軍隊。如果大王仍然和燕國的君王一樣使民仍處于水深火熱中,那會引起天下興兵。所以孟子提議齊宣王施行仁政,以仁德得人心。
《易經.艮卦》: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象》曰:不拯其随,未退聽也。
腓:指膝關節以下的小腿部位。人行走時,大腿是主動者,小腿是被動者。大腿在上好比是上級,小腿是居中是下級。從卦象上看,六二屬于陰爻居于柔位,得位守中,具備中正仁和之德。但其上級九三卻不能守中,陽剛激進,不計後果。六二想勸止九三行為,但地位比九三低,正像人的小腿不能控制大腿一樣,六二不能勸阻九三,隻能勉強相随。因為九三不能退下來聽從意見,因而六二心中不快。
就像打仗時下級意識到了某種危險的存在,可是上級長官不聽下級的意見,下級又必須跟着一起去冒這個險。因為在同一條船上,隻能跟随受禍,在這個時候下級是非常無奈的,心中不快。
拯救的對象後來也發生了延伸,有句話叫落後就要挨打,中國近百年受禍,與文化的不重視也有很大關系,咱們祖國一步步強大,是因為有老祖宗傳承下來的幾千年中華文化,許多老師們把傳承中華文化作為自己一生的使命,并為之默默的付出,通過自己的奉獻影響更多的人,相信以後會有更多的人一起參與并發揚,因為老祖宗傳承下來的優秀的傳統文化好比樹根,隻有根得到保護,枝葉才會得到滋養才能繁茂生長,假如根不在了,枝葉又能存活多久呢?又比如現在的地球,因為人類的各種貪婪,地球現已受到嚴重的破壞,象地震,海嘯,洪災以及疫情等災難時有發生,就好比今年天氣反常,我們這邊接連下了好久的雨,不少地方出現洪災,前段時間聽何老師直播,何老師和許多的老師們一起呼籲大家一起共同愛護地球母親,并把5月22日倡議為地球母親日,因為地球是大家共同的家園。
北宋有名臣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英明決斷、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公之名,後世将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奎星轉世,由于民間傳其黑面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
丞後引申為輔佐,輔助的意思時讀chéng,比如丞相,輔助皇帝處理政事。古時丞相是一種官名,秦惠文王時設置了相邦,相邦是先秦官名,簡稱相,相戰國時百官中最高者。秦武王時設有左丞相,右丞相,作為相的副手,在古時相也稱宰相, 宰相是對中國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或俗稱,并非具體的官名。“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為相禮之人,字義有輔佐之意。太宰與相合稱為宰相。
宰相地位的曆代不同:有太宰、相、相邦、相國、丞相、大司徒、尚書令、中書令、内閣大學士等等。
比如伊尹為商朝的建立做出不朽功勳,他前後輔助商朝五代君主,分别是成湯、外丙、仲壬、太甲、沃丁,為商朝的興盛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是中國曆史上第一位著名的賢相。
丞相隻有在掌握決策權時,才能被稱為宰相。
比如秦時的丞相李斯,他輔佐秦始皇統一了文字,貨币,度量衡,還有車同軌。
還有職官名稱縣丞,縣丞位次于縣令,漢時每縣各置丞一人,以輔佐令長,後雖有變革,但曆代沿置,迄于清末。
通“蒸”。有升發的意思。得道之人,理丞而屯洩,匈中無敗。
下期繼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