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是一個很常用的成語,通常被用來比喻花心的男人或是風流的女人。然而這個成語最早卻是出自《莊子·齊物論》,像莊子這樣神仙等級已經修煉到中級的人,煞費苦心地發明這個成語可不是為了談談兒女私情的,他說的是一個養猴子的人喂栗子給猴子吃,一開始說“早上給你們三粒,晚上給你們四粒。”猴子們一聽都不滿意。這人便說:“那早上四粒,晚上三粒好了。”這樣一來猴子們就高興了。可是這兩種做法其實本質上并無差别,唯一的差别隻在于猴子們的情緒而已。然而這其間的道理卻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弄懂的,莊子說:“唯達者知通為一。”隻有通達事理的人,才能懂得凡事到頭來都是一樣的。莊子又說:“勞神明為一而不知其同也,謂之朝三。”世人費盡心機,勞勞碌碌,争權奪利,勾心鬥角,卻不知道到頭來其實都差不多。這和那些執着于朝三還是暮四的猴子們又有什麼分别?
辛辛苦苦地給人打工,每天努力地表現自己或者提升自己,為的隻是讓老闆漲一點工資或者讓自己爬到更高的職位上去。可是職位提升了,工資漲上去了,身上的責任更重,期望更高了,壓力一點也沒有減輕,生活卻比以前更加地辛苦。世間究竟有多少人在不知疲倦地扮演着猴子的角色,重複着這樣的故事?原來,人們忙忙碌碌地自以為追求到的很多東西,也不過是拿了自己另外的一些東西去交換的而已。悲哀的是,有很多時候連我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還以為占了便宜而沾沾自喜!
可憐的猴子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