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八大山人的一隻眼

八大山人的一隻眼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8-16 08:49:33

八大山人的一隻眼(孤獨悲憤的八大山人)1

清 朱耷 孤禽圖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zhū dā)清初畫壇“四僧”之一。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甯獻王朱權的九世孫子。甯王改封南昌後,曆代子孫世居南昌等地,共分八支,八大山人是弋陽王七世孫。其祖父朱多炡是一位詩人兼畫家,山水畫風多宗法二米,頗有名氣。父親朱謀觐,擅長山水花鳥,名噪江右,可惜中年患暗疾去世,叔父朱謀垔也是一位畫家,著有《畫史會要》。朱耷生長在宗室家庭,從小受到父輩的藝術陶冶,加上聰明好學,八歲時便能作詩,十一歲能畫青山綠水,小時候還能懸腕寫米家小楷。

八大山人的一隻眼(孤獨悲憤的八大山人)2

清 朱耷 枯木來禽圖

崇祯十七年,明朝滅亡。朱耷時年十九,不久父親去世,内心極度憂郁、悲憤,他便假裝聾啞,隐姓埋名遁迹空門,潛居山野,以保存自己。在朱耷的畫幅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種奇特的簽押,仿佛象一鶴形符号,其實是以“三月十九”四字組成,借以寄托懷念故國的深情(甲申三月十九日是明朝滅亡的日子)。

八大山人的一隻眼(孤獨悲憤的八大山人)3

清 朱耷 遊魚

朱耷從二十八歲到三十六,曾帶着母親和弟弟住在南昌市撫州門(進賢門)外繩金塔附近。當時此地茶室酒肆甚多,是勞動人民聚居之處。朱耷生活清貧,蓬頭垢面,徜徉于此。常喜飲酒,但不滿升,動辄酒醉。醉時,大筆揮毫,一揮十多幅,山僧、貧士、屠夫、孤兒,向其索畫,有求必應,慷慨相贈。

八大山人的一隻眼(孤獨悲憤的八大山人)4

清 朱耷 鵝

朱耷六十歲時開始用“八大山人”署名題詩作畫,他在署款時,常把“八大山人”四字連綴起來,仿佛象“哭之”、“笑之”字樣,以寄托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其弟朱道明,字秋月,也是一位畫家,風格與乃兄相近,而且還要粗犷豪放。他的書畫署名為牛石慧,把這三個字草書連寫起來,很象“生不拜君”四字,表示了對滿清王朝誓不屈服的心情。他們兩兄弟署名的開頭,把個朱字拆開,一個用“牛”字,一個用“八”字。這樣隐姓埋名,可謂用心良苦。

八大山人的一隻眼(孤獨悲憤的八大山人)5

清 朱耷 雙雁圖 弗利爾美術館藏

八大山人的畫非常簡單,常常隻有一兩筆,勾出一條魚、一隻鳥,姿态十分奇怪。他的畫面,空白很多,用墨的方法有點像徐渭。

他畫的魚、鳥,常常使人覺得有人的表情,好像孤獨憤怒的人,用冷冷的眼神看着這個世界。

八大山人的一隻眼(孤獨悲憤的八大山人)6

清 朱耷 花鳥山水冊

因為明朝滅亡,八大山人一直很不快樂。

他有時哭,有時笑,在街上像瘋子一樣地唱歌。

八大山人的畫,達到了中國水墨畫“簡單”的極緻。無論多複雜的造型,他隻用一兩筆簡單的線條,就能生動地表現出來。畫這種畫很困難,事先需要用很長的時間去觀察事物,然後用很快的筆法勾勒下來。

八大山人的一隻眼(孤獨悲憤的八大山人)7

清 朱耷 花鳥山水冊

他畫魚在水中遊動,也畫河中或岸上的鴨子,都很生動有趣。

有時候,畫家會把自己的表情、姿态和心理上的感受,不知不覺地畫在對象的身上。

八大山人的一隻眼(孤獨悲憤的八大山人)8

清 朱耷 荷凫圖 弗利爾美術館藏

八大山人的畫就是圾明顯的例子。

我們隻要一看他的畫,就可以感覺到這個畫家的孤獨、悲憤、狂傲的心情。

八大山人的一隻眼(孤獨悲憤的八大山人)9

清 朱耷 花鳥山水冊

八大山人的一隻眼(孤獨悲憤的八大山人)10

清 朱耷 墨荷圖 安徽博物館藏

八大山人的一隻眼(孤獨悲憤的八大山人)11

清 朱耷竹石雙雛圖 弗利爾美術館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