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靈璧石意大利石

靈璧石意大利石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4 16:20:44

靈璧石意大利石(石不能言最可人)1

綏德“天下第一樓”。

靈璧石意大利石(石不能言最可人)2

形态各異的綏德石獅。

靈璧石意大利石(石不能言最可人)3

綏德石雕藝人鮑武文在其創辦的綏德石雕傳習所内進行石雕創作。

靈璧石意大利石(石不能言最可人)4

綏德石雕藝人鮑武文與其創作的石雕作品。

靈璧石意大利石(石不能言最可人)5

綏德石雕藝人鮑來德(右)正在給兒子講解石雕技藝的注意事項。

本報記者 周明文/圖

無定河從榆林市綏德縣穿城而過。河上有座千獅橋,因橋上雕刻了上千隻神态各異的石獅子而得名。進城過了橋,沿無定河向南,有一座高大的石牌樓,上面镂空的石雕花紋栩栩如生……

綏德是陝北石雕的富集地,享有“石雕之鄉”的美譽。走在綏德的大街小巷,你常能看到種類各異的石雕藝術作品。石雕,是綏德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也是綏德人心中的驕傲。

“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陝北出的好石匠。”這石匠,說的就是綏德縣以四十裡鋪鎮為主的綏德石匠。他們就是擅長石雕技藝的藝人。一塊普通常見的石頭,或巴掌大,或幾米十幾米見方,在石雕藝人手中,錘一錘、鑿一鑿,就會變成一件精美的藝術品。

“沒有圍牆的石雕藝術中心”

從綏德縣城出發,沿210國道一路向北至四十裡鋪鎮,長達20多公裡的道路兩旁,不知從何時起,早已變成了“沒有圍牆的石雕藝術中心”,向八方來客大方地展示綏德精湛的石雕藝術。

8月3日,記者來到綏德縣四十裡鋪鎮,看到210國道兩旁布滿了生意興隆的石雕作坊。地上立着龍柱,蹲着石虎,站着石人石佛。其中最大最常見的則是石獅子。這裡的石獅子早已享譽海内外。

“綏德石雕藝術最精彩的是石獅子文化。綏德石雕種類多達百餘種,尤以石獅子這種藝術品與人最為親近。”長期研究綏德石雕的當地學者、綏德縣博物館退休幹部李貴龍表示,綏德石雕與陝北人的生産、生活、精神世界乃至生命融為一體,凡有人的足迹,就有石雕的蹤影。

李貴龍告訴記者,綏德石雕種類繁多,用途各異,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與人民生活、生産息息相關的器用石雕;以石當紙刻繪的精美畫卷;牌坊、亭塔廊柱石雕藝術;碑碣石雕藝術和石獅子文化。而石雕藝人精雕細刻的手藝和傳統古典的審美情趣,則在當地千獅橋、天下第一樓、永樂大道石刻長廊等建築物上得到了充分發揮和展現。

在許多當地人看來,綏德石雕藝術是“綏德漢”情感的一種宣洩,它凝結着“綏德漢”純樸、直率、頑強拼搏的品格,也象征着綏德男人高大、英威、彪悍的氣質,更能體現“綏德漢”那種英勇頑強、不屈不撓、頂天立地、與時俱進的精神。

據考證,綏德石雕形成于秦漢時期,作為一種獨立技藝和産業已有兩千餘年的曆史。秦公子扶蘇監軍駐上郡時的“太子府”“賞月台”遺址,出土的500多件東漢畫像石,都是綏德石雕曆史悠遠的佐證。

從古至今,綏德的石雕藝人,以明快簡括的刀法,大膽随意的想象和自然娴熟的雕刻技術,雕出了“綏德漢”五彩斑斓的情感世界。無論是雕刻的人物、山水、花草等工藝品,還是雕刻的石獅、龍柱或石牌坊等大型建築物,不管是從地下挖掘出的漢畫像石,還是世代相傳珍藏在老鄉家炕頭的石獅子,都發展了傳統的石雕技藝,使其繼承、再造了石雕的新意。

如今,綏德的石獅子遍布全國各地,還遠銷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等國家。走進綏德縣城,到處都可感受到石雕藝術的博大和厚重。

“玩石頭”的藝術家

在四十裡鋪鎮,記者見到了當地赫赫有名的石雕藝人鮑武文。年近七旬的鮑武文是綏德炕頭石獅子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也是綏德縣最早創辦石雕廠的人,以雕石獅子出名。

“一件作品從選料到雕刻成型的過程中,不隻體現其形,更多的是雕刻者本人的審美和情感表達。”鮑武文說,“在腦子裡想好石獅子的姿勢,雕出來的石雕就會生動活潑。做得多了,一塊石頭上獅子頭在哪裡、腿在哪裡,也就了然于胸。”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綏德人,鮑武文從小就癡迷石雕,常常結束一天的勞動後,就偷着去學雕刻石獅子。13歲時,鮑武文挑起家庭重擔,從最開始的木匠成長為石雕藝人。

20世紀80年代初,鮑武文和幾個志同道合的窮哥們一起辦起了石雕廠。“那時廠裡設備簡陋、産品單一、人員少,隻能生産傳統的石獅子。”鮑武文回憶說,出乎意料的是,他們手工雕刻的石獅子很受歡迎,廠裡的訂單越接越多,石雕廠也逐漸發展成了當地規模最大的武文石業有限公司。

如今,鮑武文已是綏德石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授予“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家”稱号。雕刻技藝精湛的鮑武文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玩石頭”的藝術家。

多年來,一批批當地人前來向鮑武文拜師學藝,馬應武就是其中一位。他的主要工作是在石頭上雕刻花紋。鑿子鑿刻在石頭上,有節奏地發出铮铮的聲音。通過一遍遍的鑿刻,馬應武的生活也發生了變化。2019年,馬應武脫了貧。此外,武文石業有限公司還安置了馬喜平、鮑霞雲、鮑富安、馬莊等石雕藝人,他們的人均年收入達到3萬元至7萬元。“我也是在貧窮家庭出生,自己窮過,就想幫助更多人脫貧。”鮑武文說。

過上好日子的馬應武跟人說話時,皺紋都笑得擠在了一起。鮑武文也沒有讓自己閑下來。他說,自己教過的一些徒弟紛紛有了各自的企業和徒弟。為了傳承和推廣石雕這門手藝,在綏德縣相關部門的支持下,他還建立了綏德石雕傳習所,目的是吸引更多的人參與進來,關注和保護綏德石雕這個非物質文化遺産。

目前,綏德全縣的石雕從業人員達1000多人。石雕企業帶動了周邊的石料采掘業、石料加工業、運輸業、石雕建築業等相關産業發展,給2000多人創造了就業機會,使600多戶貧困戶脫貧緻富。

雕刻美好生活

與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産有所不同的是,綏德石雕的發展并沒有落後于時代,而是随着時代進步,其發展也更加蒸蒸日上。1986年,綏德縣選送了300多隻精美的炕頭石獅子,在北京展出後引起轟動,各路媒體相繼報道,引起了中外專家的震驚,被稱為“母體的藝術”“衆藝之源”。這次展出為綏德石雕事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也是在這次發展新機遇中,與鮑武文同時代的當地石雕藝人鮑來德迎來了事業發展黃金期。受祖輩的熏陶,鮑來德将石雕手藝傳承下來。從為了生計而雕到為了藝術而雕,再變為愛好,多年來,鮑來德雕出了許多得意作品,其所創辦的企業也是蒸蒸日上。

石雕種類很多,小到景觀小品,大到宏偉建築,各具特色。鮑來德最拿手的是立體原雕,就是用石頭雕出原體動物的動态造型、面部特征,尤其是雕石獅子,各個兇猛威武,栩栩如生。

粗雕、精雕、細刻、打磨……一件完整石雕作品的誕生需要經過多道工序。也正是在這樣一道道講究“工匠精神”的工序中,石雕藝術已漸漸融入鮑來德的血液中。後來大兒子出生,鮑來德為其取名鮑磊。“石頭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為兒子取名鮑磊也是希望下一代能傳承我們這代石雕藝人的手藝。”鮑來德說。

與父親一樣,從小耳濡目染石雕藝術的鮑磊漸漸對石雕産生了興趣,并最終與父親一道,共同經營起自家的石雕企業。

不過,作為綏德當地年輕一代的石雕藝人,鮑磊對父輩那種純手工雕刻的技藝并非完全繼承,視野更寬、思路更活的鮑磊将發展方向重點放在了以數控機床為主的機器雕刻上。“市場環境早已不同,如果不敢創新前進,想保住飯碗都難,更談不上傳承。”鮑磊坦言。

鮑磊也與父親有着同樣的思考:石雕手藝總需要人去傳承,如何在當今環境下傳承,他有着自己的想法。“除了日常機器雕刻外,我們還将瞄準手辦等新興産業,手工做一些精緻小巧的石雕藝術品,這樣既可滿足市場需求,提高産品的附加值,也能确保我們的石雕手藝後繼有人。”鮑磊說。

作為當地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綏德石雕通過産業化發展,更好地融入了現代市場,既保持了傳統的手工藝特色,又綻放出新鮮的生命活力。這裡的石雕藝人們,正攜手雕刻着更美好的生活。

來源: 陝西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