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黃宏春晚經典小品

黃宏春晚經典小品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7 23:28:32

衆所周知,春晚語言類節目的黃金時代早就過去了,如今年輕人看得更多的是脫口秀和各種新喜劇。不過我們還是不妨回頭看看,曾經把我們逗笑的那些老喜劇人。這一次,說說帶有一些争議的黃宏。

黃宏春晚經典小品(從少林寺她爹到黃大錘)1

論名氣和作品的影響力,黃宏是比不上宋丹丹和趙本山的,這幾年他也很少在公共場合出現。但不能不說,如果沒有黃宏最早期的幾段作品,宋丹丹的喜劇小品之路也許走得不會那麼順利。

01

個人最早看到黃宏表演的小品,就是1989年的春晚小品《招聘》。

黃宏春晚經典小品(從少林寺她爹到黃大錘)2

笑林主持招聘大會,想找幾個特别能喝酒的人,黃宏演的那個人特别能喝啤酒,号稱喝兩箱啤酒不帶上廁所的。但最後他也失敗了,喝反了,本來喝酒是為了不要對方賣東西搭毛毯,最後喝成了不僅搭配毛毯,還外加一條毛巾被。

印象比較深的,那時候黃宏不到30歲,顯得比現在瘦很多。而且還有絡腮胡子,這個絡腮胡子,好像也伴随他好幾年,到《超生遊擊隊》《手拉手》還是那樣兒。還有個印象就是東北話,這段小品裡面除了笑林,黃宏、師勝傑、方青卓都說東北話,這也是春晚比較早出現這麼集中的東北話,第二年趙本山才登上春晚。那之後,東北話才開始在春晚大行其道。

02

黃宏和宋丹丹演的小品,此前在這裡都說起過,這一次重點說說黃宏和其他人合作的小品。

先說1990年的《難兄難弟》。這可以說是《超生遊擊隊》的續集,時間上也離得很近,一個是在元旦晚會,一個是在随後的春晚,能看出來黃宏從頭到腳連行頭都沒換。也是因為《超生遊擊隊》太火了,一兩個月後觀衆對此還是津津樂道,所以很多的包袱兒都能銜接上,比如“少林寺他爹”。

黃宏春晚經典小品(從少林寺她爹到黃大錘)3

除了黃宏,還有一個大亮點就是嚴順開的加盟。嚴順開是演滑稽戲出身,又加上曾經演過《阿Q正傳》等電影,他1983年就登上過首屆春晚,到《難兄難弟》這裡還說了和阿Q有關的台詞,他這次等于是演了阿Q的孫子,算是演員和角色的融合,效果很好。

另外還有一個設計是,黃宏生的孩子都是用全國的地名起名,嚴順開生的都是用煙名起名,萬寶路,大前門,大生産,最後黃宏給出主意叫撿煙頭兒。

03

按照前面說的原則,1991年的《手拉手》,1992年《秧歌情》從略,再說說1993年的《擦皮鞋》。

黃宏春晚經典小品(從少林寺她爹到黃大錘)4

我總覺得這個小品不那麼合乎現實生活的情理,但還是讓黃宏演出了效果。一個擦皮鞋的,那麼好面子,而且還非要花錢雇保姆,說那些冠冕堂皇的話,顯得有些不真實。另外魏積安演的那個人也不太站得住腳,也是擦皮鞋的,卻能當鞋油廠的技術顧問,但還非要出來當保姆。

包袱兒還是不錯的,尤其黃宏形體上擦皮鞋的動作,特别賣力氣,“主要是陰天下雨,膀子閑得難受”。魏積安的主要笑點,就是“夥計”,在那之前他就在春晚上演過這樣口音的小品。而且有些并不好笑但有點兒意思的台詞,我倒是經常想起來,比如“我們的前途不會越抹越黑,隻能越擦越亮”。

04

接着說一個重點作品,1994年的《打撲克》。這是一個很巧妙的作品,對社會現象的諷刺和批評,放在撲克牌或者說名片的信息裡面。比如港台明星演出收入過高,男總經理愛找女秘書,假藥和僞劣産品泛濫,小報報道捕風捉影各種造謠,還有正在風光的馬家軍,甚至還有“小品不如相聲受歡迎”。

在九十年代中期,不管是春晚還是其他節目,相聲确實已經走入一個死胡同,很少有八十年代那樣的精品出現,倒是随着趙本山、黃宏、宋丹丹等人的走紅,小品越來越受到歡迎。

這個小品最早的思路,來自黃宏在《讀者》雜志上看到一篇小小說,說的是火車上倆人用名片打撲克,黃宏覺得正好可以把一些社會熱點放進去,但他不會打撲克,還專門跟高手請教,學了一些術語,什麼同花一條順、三色一條龍。

黃宏最早是想跟馬季或者姜昆一起演,他們倆都認為是好作品,但怕自己演小品演不好,黃宏就跟侯耀文要侯耀華的電話準備找他。侯耀文一聽作品非常好,就推薦了自己來演,等于是給截胡了。想想的話,如果是侯耀華演,應該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别的方面不說,那段時期侯耀華演小品還是一把好手的。

05

接下來說1995年的《找焦點》。我覺得它在黃宏早期的小品當中,算是弱一些的。盡管也加了不少熱點進去,但我總覺得讓兩位農民朋友縱論天下大勢有些牽強,說到的一些段子,比如孩子剛生下來就撸戒指那個,明顯是個老段子。尤其不太舒服的地方還在于,搭檔楊蕾在這裡面笑得太誇張了,有笑點不夠故意靠大笑提醒觀衆笑的嫌疑。

黃宏春晚經典小品(從少林寺她爹到黃大錘)5

我想說的倒是,現在再聽這段小品,聽到的是電視媒體曾經的輝煌,裡面說到很多名牌電視欄目,比如《焦點訪談》,《生活空間》“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那時候《東方時空》剛剛創立沒幾年,正是央視新聞評論部冉冉升起的時候,電視新聞正在以一個讓人耳目一新的面貌出現。

還要說一個細節,黃宏說村裡合資辦了豆腐廠,小年輕的上班就說自己是做賓格爾登的,其實就是bean curd的音譯,說明那時候人們還是習慣這樣翻譯。現在更多就是按照咱們的豆腐的音譯,英語裡早有tofu這個詞了,因為豆腐是咱們中國發明的。

06

再說一個比較冷門的小品,1996年《今晚直播》。如果說平時黃宏演的都是喜劇小品,這個就是正劇小品了,甚至帶有一些悲涼的色彩。

黃宏春晚經典小品(從少林寺她爹到黃大錘)6

它講的是喜劇演員在台下的狀态,算是比較早反映這種主題的作品,讓人看到黃宏他們這些總是給我們帶來歡笑的人,在作品背後其實是很掙紮的,不都是嘻嘻哈哈。接近尾聲那一段,黃宏帶上一個笑臉面具在那裡又蹦又跳,摘下面具滿臉的愁容和汗水,也讓人很感慨。黃宏表演小品從來都是很投入的,額頭和臉上經常熱汗直流。

這個小品的女主角是徐帆。那時候我還沒看過徐帆演的影視劇,話劇就更沒看過,徐帆也上過幾次春晚,我覺得這個舞台不太适合她,尤其和馮鞏演咋咋呼呼那種顯得有點兒尴尬,在黃宏這個小品裡還算比較好。

07

接下來是一個比較重頭的作品,1997年的《鞋釘》。這是我比較喜歡的一段黃宏小品,以小見大,反映人做事應該保有的态度。盡管最後也有一些上價值,但這種價值可以讓人接受,不像後來黃宏有些作品,到最後把生活小事往方針政策上靠,顯得有些生硬。這個看上去還比較舒服,比如那句“要想守好你的攤兒,首先守住你的道兒”。

黃宏春晚經典小品(從少林寺她爹到黃大錘)7

黃宏修鞋的有些動作,看上去還挺舒服,應該是觀察過路邊的修鞋攤兒的。直播前有一次的彩排,黃宏用錘子的時候不小心還砸到了拇指上,砸出血來了,但黃宏還是堅持演完了。

08

接下來就要說一段充滿争議的小品。1998年的《回家》不說了,說說1999年的《打氣兒》。首先說在最早看的時候,我也不覺得它是一個多麼好的作品,非要把生活小事上升價值,與國計民生聯系起來,還有點兒安撫民衆的意思。除了“苦不苦想想人家薩達姆,順不順看看人家克林頓”,也沒有多少硬包袱兒。

黃宏春晚經典小品(從少林寺她爹到黃大錘)8

直到兩三年前看到賈行家在一席的那段演講,叫《紙飛機》,聽到他當年看這段表演的感受,我才想到原來這個作品還不隻是不夠精彩的問題,它還在大年三十兒給一些失落的人,傷口上撒了鹽。我在鄉下長大,身邊沒有下崗的親友,所以最早看這個小品是沒有他那樣的強烈感受,但設身處地想一想,小品的處理确實有點兒問題。黃宏的本意或者說春晚劇組的本意,應該也是給一些人鼓鼓勁兒,但在台詞的處理方面,還是欠妥了,尤其“我不下崗誰下崗”那句。

09

到2000年春晚,黃宏算是演了兩段小品,一個是正式的,和淩峰演了《小站故事》,另一個是事先拍好的視頻,就是他和趙忠祥、倪萍演的電視小品《品茶》。演的是老年趙忠祥和倪萍,到黃宏開的小茶館喝茶,回憶當年的主持風格,評說現在。

黃宏春晚經典小品(從少林寺她爹到黃大錘)9

趙忠祥還問黃宏,今年怎麼沒上晚會呀?倪萍說别哪壺不開提哪壺了,黃宏說我現在哪壺開了提哪壺。還說到人氣的問題,趙忠祥他們說把門關緊了,别讓人認出我們來把你們這兒擠爆了,黃宏說沒事兒,我在這兒八年了沒人認識。最後黃宏說要是還能讓春晚,你們這茶水我免單,最後才說,我給你記到春節晚會的賬上。

他們演的是30年後的事情,推算的話就是2030年。可今年才到2021年,趙忠祥就已經去世了,黃宏幾乎不露面了,倪萍還算是活躍一些,最新的電視劇《女心理師》裡就有她,演楊紫的媽媽。

10

2002年《花盆》,2003年《足療》,2004年《兄弟》,這三個小品我都不太喜歡,我重點說說2005年的《裝修》。我認為,這是黃宏在春晚舞台上最後一個還算精彩的小品,不硬上價值,就靠劇情和演員的表演取勝,加上一些比較滑稽的音效。這個小品就像是一場鬧劇,但鬧得不讓人難受,還可以說是一波三折,看上去很過瘾。

黃宏春晚經典小品(從少林寺她爹到黃大錘)10

讓人印象最深的,倒是戲沒那麼多的林永健。他演了三個人,一個是“幹嘛呢,幹嘛呢”的天津大姐,一個是鄰居家砸牆的山東農民工,還有最後出現的真正的房主。尤其那天津大姐,因為受歡迎也成為小IP,随後一年黃宏的小品《鄰居》,林永健還是那身打扮上台,還是扮演了這個人物,照樣人氣很高。

在那之後,黃宏還演了《考驗》《開鎖》《豌豆黃》《美麗的尴尬》《聰明丈夫》《荊轲刺秦》,比起更早的的那些,都算不上精彩。

11

除了春晚作品,再簡單說說春晚之外的黃宏小品。

印象最深的也是影響最大的肯定是《超生遊擊隊》,這個不多說了。再有就是《楊白勞與黃世仁》,黃宏、範偉和婁乃鳴演的。

黃宏春晚經典小品(從少林寺她爹到黃大錘)11

這種形式是很不錯的,演員現實中的關系,影響到表演中的關系,引發笑料,很多小品和相聲都愛用這樣的思路,早期的比如侯寶林的《武松打虎》,陳佩斯朱時茂的《主角與配角》,也是這種路子。《楊白勞與黃世仁》印象比較深的,黃宏每次都拉長聲說出那句“楊~白~勞,你想好了沒有,今兒個是大年三十兒,咱的債可不能再拖啦”,還有範偉每一次都得突然跪下說,少東家,大雪封山十幾天什麼什麼的。還有導演婁乃鳴那句,楊白勞,你看看你把黃世仁都逼成什麼樣兒啦。

還有一個小品印象比較深,是黃宏當年參加過很多軍民雙擁晚會,演過一個小品《男家屬》。盡管也有主題先行的意思,但角度很好,包袱兒不多讓人感覺很舒服,很生活。

黃宏春晚經典小品(從少林寺她爹到黃大錘)12

大概就說這些吧。你對黃宏的小品有什麼看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