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場合由于旗幟展示問題引發的禮賓事故并不少見。
2005年在蒙特利爾由國際業餘遊泳聯合會主辦的第十一屆世界遊泳錦标賽上就發生了這樣的情況。在一場比賽結束後,韓國的運動員看到不是自己國家的國旗,而是朝鮮的國旗被升起了,這令他們大為傷心。這事件引起軒然大波,韓國駐蒙特利爾總領事館公開表達了憤怒之情。
禮儀事故摻雜了外交層面的因素,勢必要進行正式道歉。
這一錯誤的責任歸于比賽的主辦委員會,市禮賓服務處認為應由不屬于市政府成員的委員會主席緻歉,而市長則對該錯誤的發生表示遺憾。為了表明對這次事故的重視,市長簽署的信件決定由禮賓處長交給總領事,信件不密封,事情就這樣辦了。
禮賓處長來到了韓國領館,總領事接見了他,在簡單地翻轉信封發現沒有封口之後,總領事感謝了禮賓處長并邀他就坐進行了禮節性會談。事件就這樣結束了。
為什麼信封不封口呢?這證明信封的轉交人是市長絕對信任的人,是一個地位很高的人,有資格以個人名義與尊敬的總領事交談。
禮儀規範
在官方會面的場合,對外交人員的禮儀要求有多嚴格,對于展示旗幟的要求就有多嚴格。還是一樣,禮儀規範要遵循國家平等的原則。因此對旗幟的用法有若幹規則。
當有多個國家的國旗挂出時,次序按照各國在東道國語言中的字母表順序排列。
1.挂出的旗幟都應與東道國國旗尺寸相同。
2.如果旗幟尺寸不一緻,至少旗杆尺寸應當一緻。
3.每個旗杆上隻能挂一面旗幟。這條規則必須遵守,一面旗幟在另一面的下方意味着劣等和臣服。
4.有其他旗幟相伴的情況下,在該國領土上升起的國旗居于位首。
國際組織
前面提到的旗幟用法中,還要加上政府間國際組織對自身旗幟頒布的規定。下舉四例:
聯合國——由聯合國及其機構主辦的活動中以英語作為參考語言進行字母排序。除此之外,聯合國旗幟還會遵守一些特别的規則,比如有一條規定:不論聯合國的旗幟擺在另一面旗幟的右邊還是左邊,都不代表聯合國旗幟的優先級低于後者。
歐盟——在歐洲聯盟成員國會議上,東道國的旗幟排在第一位,歐盟旗幟排在最後。其他旗幟按照各國在本國語言中的國名排序。
東盟——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旗幟排在成員國旗幟的後面,成員國旗幟按照英語字母順序排序。
美洲國家組織——美洲國家組織的旗幟排在參加該組織的國家的旗幟後面,國家旗幟按照西班牙語字母順序排序,西班牙語是其大部分成員國使用的語言。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希臘代表隊入場
國際奧委會是一個非政府性國際組織,其禮儀規範要求在奧運會入場時,參加國的旗幟按照東道國語言中的字母順序排序。關于這條禮儀規則還有兩條細節要補充。第一條是希臘國旗排在第一位,這是因為希臘是奧運會的發源地,以此向其緻敬。第二條是入場的最後一面旗幟是東道國的國旗。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因為中文不是由字母書寫而是使用簡體漢字的語言,所以代表團的順序是按照第一個字在漢語字典裡的漢字筆畫數排序的。
朝韓旗幟外交
在北京奧運會上還有一個例外。由于不難想見的政治原因,入場式時韓國和朝鮮之間插入了三個代表團,沒有将韓國和朝鮮代表團的順序緊挨着排列,朝韓代表團分别都舉着自己國家的國旗。
朝鮮和韓國聯合出席2000年
悉尼奧運會開幕式
在之前的2000年和2004年奧運會上,朝韓兩國那時達成一緻,在入場式時舉着一面朝鮮半島旗共同入場,但是分開參加比賽。那面旗幟的圖案是白底上藍色的朝鮮半島。
當時甚至已經開始讨論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組成一個聯合代表團參賽。但後來朝鮮和韓國間的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了,不僅這一設想沒有實現,兩國又重新分開使用國旗參加入場式,朝韓旗幟外交宣告終結。國際奧委會本希望通過這一絕佳方式闡明國家間的沖突可以在奧運會舉辦期間停息,就像古希臘時代那樣。
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希臘國旗按照奧運會禮儀排在第一,但是東道國希臘的代表團最後一個入場。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上,舉辦地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的兩種官方語言——加泰羅尼亞語和西班牙語都沒有被使用。為了避免厚此薄彼,采用了其他方法,即使用法語字母表順序。法語是國際奧委會的兩種官方語言之一,另一種是英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