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春天,三大姑、七大姨成群結隊,拿着菜籃子,時不時佝着腰,他們不是在做運動,而是進行一項偉大的活動——摘野菜。
在衆多野菜中,很多人唯獨對蕨菜情有獨鐘,但早前有新聞爆料:蕨菜含有緻癌物,這是真的嗎?
蕨菜作為春季常見的蔬菜,幾乎不需要種植就能去野外采摘而得,被稱為山菜之王。其口感清新,營養價值高,屬于不可多得的“山珍”。
據悉,每100g蕨菜含有1.6g蛋白質,0.4g脂肪,10g碳水化合物,1.3g粗纖維,除此之外還含有鈣、鐵、磷、胡蘿蔔素、氨基酸、谷氨酸、生物堿等,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
适當食用蕨菜,能一定程度去油脂、軟血管、降膽固醇、防高血壓,屬于真正的綠色食品。
日本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對蕨菜與食道癌之間做了相關研究,發現長期吃蕨菜可緻男性患食道癌的概率增加2.1倍,女性患食道癌概率增加3.7倍。1990英國對蕨菜和胃癌之間的關聯做了研究,發現幼年時期多吃蕨菜會增加成年後患胃癌風險。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消化道腫瘤專家張曉東說,經科學研究表明,有些植物中确實含有緻癌物質。蕨菜中含有苯草酸、蕨内酰胺、黃堿醇類化合物、橡黃素等緻癌物質,根莖中的含量最高,葉中次之,但蕨菜可食用部分在根莖處。
此外,世界許多國家對蕨菜緻癌做相關試驗,蕨菜可使老鼠誘發腸癌、乳腺癌、膀胱癌、白血病等,可使牛血小闆減少、急性大出血、骨髓功能喪失、甚至死亡,可使羊出現失明症狀。
科學家還對經過烹調加工過的蕨菜做了緻癌試驗,結果表明:即使經過加工的蕨菜仍有原蕨苷,它可以跟氨基酸發生反應破壞遺傳物質DNA,也能誘發癌症。
原蕨苷在2016年就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評為3類緻癌物質,它與蕨菜中的氨基酸産生化學反應,也可以破壞遺傳物質DNA,長期食用會幹擾人體正常生理平衡,因此不建議過量食用。
雖然蕨菜中間有緻癌物質,但也不代表蕨菜完全不能食用,不過要注意食用量和食用方法。吃前可以用草木灰、堿水或焯水等方法進行處理,而這樣做會大大降低原蕨苷的含量。這樣做也隻是降低,并不是消除,所以為了健康着想,大家一定要控制好食用量,盡量少吃。
蕨菜中含有蕨菜粗多糖,是一種天然活性物質,對DPPH有高達80.01%的清除率,比茶多酚和BHT的66.4%清除率高很多,是天然的抗氧化劑。因此很多食品藥品研究者通過水提醇析法,獲得含量較高的蕨菜粗多糖,用于抗氧化實驗。
除此之外,蕨菜中還含有黃酮,黃酮在醫學界應用較廣,具有預防血液類疾病,調節血管滲透性,治療冠狀心血管疾病,清除體内自由基,抑制腫瘤細胞等作用,深受研究員喜愛。目前已經有黃酮類物質抗突變研究,且已經取得相關突破。
可見蕨菜并不是一無是處,隻要控制用量,還是有一定的健康效果。下面教大家如何健康吃蕨菜。
涼拌:将采摘回來的蕨菜清洗幹淨後,在開水中煮十分鐘後,用清水浸泡兩小時,每一小時換一次清水,撈出後擠幹淨多餘水分後就可以用食鹽、辣椒、醋調味。這道涼拌蕨菜對于夏天來說再适合不過,口感清爽,還有利尿排濕的效果。
蕨菜茶:蕨菜中的黃酮是很好的抗氧化劑,作為保健飲品比綠茶效果更佳,其清新香氣也有提神作用。建議沖泡蕨菜茶的時候多泡幾分鐘再飲用,這樣效果更好。
蕨根粉:蕨根粉中的直鍊澱粉和抗消化澱粉含量較高,吸收速度慢,飽腹感較強,有預防慢性疾病的作用。
蕨菜隻要按照正規方式處理,可以很大程度上去除有害物質。在食用蕨菜時不宜過量,也不宜長期,隻要掌握這幾個度,就能健康食用蕨菜。#健康科普排位賽##415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39健康超能團#
參考資料:
[1]“山菜之王”蕨菜緻癌?專家:真的!.北京晚報.2014.03.
[2]“長壽菜”蕨菜受質疑!研究稱蕨菜或能緻癌.環球網-生命時報.2013.10.
[3]陳竹睿,王志敏,湯青林,牛義,宋明.蕨菜的營養價值及開發前景[J].長江蔬菜,2011(14):11-13.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