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人出生的那一刻定義為擁有全部時間的話,時光确實從我們手中流逝了。
但如果将人生結束的那一刻定義為擁有了自己全部時間的話,那麼我們一直都未曾失去過時間,而是一直在獲取時間。
NO.1 珍惜今天,拒絕年齡焦慮
“我還年輕,以後再說吧”“都這麼大年紀了,晚喽”......
對于生命來說,隻有旺盛的生命力或衰敗的生命力,并沒有“時間”和“年齡”這兩種東西。
甘羅,12歲被拜為上卿,憑借一張嘴,從趙國手中賺回來16座城池。
姜子牙,72歲時借釣魚求見姬昌。周文王在和姜子牙交談過後,發現姜子牙是個天下奇才,于是尊他為太師,請他出山助周伐商。最終在姜子牙的幫助下,周朝打敗了商朝,建立了延續700多年之久的大周王朝,此後姜子牙名揚天下。
至今民間流傳着一句老話:
“少不少,甘羅十二作宰相;老不老,姜尚八十事文王。”
你覺得自己很年輕,那一定是真實的年輕;你若覺得自己累了、老了,那你确實已經老了,生命已經開始在衰敗,走向垂暮。
想做的立刻就去做,現在開始剛剛好,不早也不晚。
人無論多大年齡,都活在今天,而今天僅有一次且一去不返。
我們總以為明天會再來,但是,明天已是新的一天,并且,它也是一去不複返的。
今天才是實在的,我們能把握的。
NO.2 善待過去的自己
人一生中,總有深謀遠慮和抱憾終身的時候。
過于自得,沉湎于過往的成就,就會停滞不前;過于追悔,沉浸于過去的失敗,就會渾渾噩噩。
賈誼年少成名,經曆了破格提拔、被貶後,被漢文帝拜為梁懷王的太傅。
32歲時,随梁懷王入朝,梁懷王劉揖墜馬而死,賈誼感到自己身為太傅,沒有盡到責任,深深自責,經常哭泣,心情十分憂郁。
漢文帝十二年,賈誼在憂郁中死去,年僅三十三歲。
《七絕賈誼》中寫道,“梁王墜馬尋常事,何用哀傷付一生。
既往不戀。過往的是非成敗早已蓋棺定論,任憑你我如何回味也不能重現。
沉溺于當時的痛苦,隻會讓餘生都生活在痛苦之中。
“去日不可追,來日猶可期”與往事說聲再見,是結束,也是一個新的開始。
NO.3 上半生做加法,下半生做減法
年輕時,人在不斷做加法。學更多的知識,得到更多的榮譽、财富,擁有愈來愈多的身份,承擔越來越重的責任。
但是,想要自己下半生過得好,過得平靜且舒心,就得去一條又一條地解除掉對自己、對世界的定義。
“我不覺得人的心智成熟是越來越寬容,什麼都可以接受。相反,我覺得那應該是一個逐漸剔除的過程,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麼,知道不重要的東西是什麼。而後,做一個簡單的人。”
大道至簡,回歸生命的本質。
人生,上半生的精髓,在于得到一個精彩的、完整的自我;
下半生的精髓,在于忘掉自我,回歸于一個純粹的、全然的生命。
來源: 半山文集 報刊文摘 人民論壇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