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也遇到過這樣的靈魂一問,“你看了那麼多書,都白看了嗎?”“你看了那麼多書,還是這麼的接地氣,本以為你會與衆不同呢。”每當我被這麼無情地反問、嘲諷時,我就想,看書多到底怎麼了?看書多,我就應該贊同你的觀點嗎?就應該包容你的一切嗎?看書多,我就應該與衆不同嗎?就應該如同聖人那般嗎?
看書多,到底怎麼了?我想這是一個少有人才會思考的問題。
看書,本是一件隻與自己有關的事。但當别人知道你愛看書時,你首先想到的不是開心,而是不開心。這就如同,别人知道你是學計算機的,所以,你就得會裝電腦系統,會處理有關電腦的一切問題。所以,你放假回家鄰居讓你給他裝系統時,你絕對不能說你不會,因為沒人會相信。同理,愛看書的人永遠吵不赢不愛看書的人,因為他(她)們總會給你備一句——你看了那麼多書都白看了嗎?怎麼?我看書就得樂善好施?就得有理當無理?就得遷就你的不看書?
當然,對于不愛看書的人來說,看書的确是種折磨。但,這不是你沒理強辯理的理由!我也時常與人說,看書和抽煙喝酒一樣,都是一種愛好,一種娛樂。隻是說,它們各自的受衆人群不同而已。可每當我被相親時被問起喜歡做什麼時,我總是權衡再三後才說,偶爾也看看書。就這麼一句,對方就會立馬反駁說,“我最讨厭看書了,一看書就想睡覺。”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受到那種厭惡至極的表情。
難道我真就沒有什麼“很常人”的愛好嗎?有。比如,愛研究、愛搗鼓、愛關注最近的科技産品,最新汽車動态……這些,會有女生喜歡嗎?有女生會有這種愛好嗎?相較之下,看書似乎更顯溫和,且不會顯得那麼突兀。即便如此,我仍是被拒千裡之外的最佳人選。對此,我并未覺得痛心,反而覺得快哉。因為,我走在一條少有人才會選擇的路上。
楊绛曾說,年輕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後來才發現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吧。
對于楊绛的這段話,我深有感觸。但有一點她沒有明說,那就是一定要讀書。否則,即便是到了後來,你也未必能懂人生。沒有先後的對比,你豈能知曉哪裡才是人生的開始,哪裡又是結束。
多年前,我因看不懂一本書而苦惱,不敢說,怕被嘲笑,假裝看懂。現在,我因看懂了一本書而惆怅,不敢說,怕被質疑,假裝沒懂。
人活一世原本就是一個向死而生的過程。當曾經的不明白,突然有一天變得清晰可辨之時,也就意味着生命中的某個節點已經到來。
記得我曾看過一部電視劇的一個片段。一個女生送了一個九連環給一直追她的男生,告訴他解開之後會得到一個驚喜。男生很興奮,但也很笨,但在愛情的驅使下,他還是解開了,但也是幾天之後的事了。于是他興奮地打電話告訴女生,女生聽後告訴他一個地方,約他見面。男生挂了電話拿着剛解開的九連環興沖沖地去了約定的地點。隻是,等待他的不是曾幻想過的美好愛情,而是離别……隻見女生穿戴整齊,拉着行李箱站在路旁等着他的到來。當男生知道這一切時,他表現得很不能接受,當時的我也是如此(不然,也不會記得)。直到多年後的一天,無意中又想起這個片段,才徹底地明白過來導演的用意。
當楊绛的那段話和電視劇的這個片段相互交織在一起時,也許你也會明白:有時解不開的不是環,看不懂的不是書,而是時間和歲月。
我妹就曾對我說,“《圍城》我看了,看不懂,《人生海海》能懂一點點。”她是用笑掩飾着羞愧和尴尬和我說的。起初,我對她表示很失望,但過後我又不覺得失望,反而覺得開心。因為,她的人生是那麼的潔白無瑕。不懂什麼是“圍城”,什麼是“人生海海”是正确的。人隻有在最不懂得時候才能最快樂!懂得越多,快樂的成分也就随之越少。傻子,不正是如此嗎?但我們卻永遠地嘲笑他(她)。
說到底,看書隻是一個選擇。既沒有錯對之分,也沒有好壞之别。有的人看書尋找到了光明,有的人卻遇到了黑暗。何故?心态。當你用功利的态度去看一本書,你可能會說書本無用;當你用閑暇的态度去看一本書,你可能會說故事很精彩。當你用求知探索的态度去看一本書,你可能會說原來這才是人生。曾有親戚告誡我說,“你少看點書吧,裡面的故事全是假的,你沉迷于小說隻會害了你自己。”我聽過之後,并沒多言。我隻是覺得的,如果現在放棄看書,那我之前的堅持又算什麼?人生有正确的選擇嗎?人生有的隻是選擇後讓其變得正确。所以,在未深入了解一個人的所有之時就妄下斷論,這是不是有點太草率了?
後來,我還發現了一個問題。所有人,無論大小,都愛用自己的思維去考量别人身上的問題,即便是人生。一個剛上高中的小孩,也有自己對婚姻及愛情的觀點,有時候我都覺得自己活了30年竟然還不如一個15、6的孩子活得明白。我的那些書真的是白看了嗎?
看書多了,會讓原本愛孤獨的人,更愛孤獨。因為,他已經找到了和自己獨處的最好方式。
看書多了,會讓原本窮的人,繼續“窮”。因為,他明白,精神的富有才是人生最應有的狀态,物質上的滿足隻是活着的剛需。這似乎也就解釋了,那些貴為“大家”的賢士們為何都比較褴褛,不是他們愛低調,而是他們“無所謂”。
看書多了,就會想看更多的書。因為沒看過的,才是最期待的。這一點,和當下很多人的三觀很像;衣服買多了,總想再買,總覺得下一件會更适合。戀愛談多了,總想再談,總覺得下一個會更好。結婚結多了,總想再結,總覺得“偷”來的才是幸福。
記得,易中天寫過一本書,叫《中國的男人和女人》,裡面就詳細地講述了“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的全部事實。現如今已是法治社會,國家既不允許納妾,也不允許找妓,于是隻剩了最後一個“偷”。由此看來,這也是社會的一大進步,直接把最好的給你!但前提是你得有錢。所以,我們現代人的目标都是向“錢”看齊,看書還有什麼卵用呢?
關于現代人的行為,咱們暫且不論,更不用對它說三道四。因為,總會有人直言不諱地對你說,“窮鬼,這是你該想的事兒嗎?”的确,像我這般食不果腹的人,着實不該想那些和自己無關,且财力又不及的事。所以,咱們還是來說看書多的問題吧。
其實,看書多和找對象多,婚姻次數多,“偷”人多差不多——都是得不到的才是最想要的。所以,一個人看書多有錯嗎?他隻是把換戀人,換婚姻,換個人“偷”的時間用在了換書上。也就是說,他用自己最大的努力為這個社會争取最大的福利。如此看來,看書多還應該被質疑和嘲諷嗎?
如果人人都看書多,那還會有誰會為金錢而活?還會有誰為了錢而專門被“偷”或“偷”呢?還會有誰一門心思地想着如何換妻換夫?記得,曾一位陌生好友給我說,她告訴她老公看完了楊绛的《我們仨》,她老公對她說,你還可以看看錢鐘書的《圍城》。這樣的夫妻世上少有,這樣的愛人鳳毛麟角,這樣的處世态度也是絕無僅有。也正是這位好友告訴我說,婚姻是場修行。
所以,不要歧視看書多的人,因為他(她)們是占用社會資源最少的人。不知,我這麼說,那些不愛看書卻又愛問“你看書是白看了嗎”的人,能否看明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