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魯迅的傷逝出自

魯迅的傷逝出自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1 18:16:17

1914年,上海春柳社将易蔔生名劇《玩偶之家》帶到中國,其中女主角娜拉那句著名的台詞:

“首先我是一個人,和你一樣的一個人”,令當時無數被物化的中國女性獨立意識開始覺醒。

“中國永遠不缺看熱鬧的人”,很多人熱切地效仿娜拉,盲目地以愛之名離家出走,不願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傀儡,追求自由與平等。

不愛湊熱鬧的魯迅先生早已洞察到娜拉走進現實要面對什麼生活,他在《娜拉走後怎樣》裡預見:“娜拉或者也實在隻有兩條路:不是堕落,就是回來。”

有了透徹的思考,他筆下的“純愛”也多了些現實的味道,《傷逝》的女主角子君,就如同走進現實的娜拉,為自由選擇了愛情,但又被生活粉碎了愛情。

魯迅的傷逝出自(魯迅傷逝人必先沉穩)1

沖動的愛情,是一場抛棄

“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幹涉我的權利!”

遇到涓生後,子君義無反顧地說下這句話。

他們的愛情始于一場遇見。

無意間的一次做客,百無聊賴的一次等待,涓生便聽見外面高跟鞋尖觸着磚路的清響。他剛剛擡起頭,窗邊已閃進一張生動的面龐:白皙的圓臉帶着淺淺的笑窩。

随後,那人走了進來,正是子君。

她身材纖細,穿着條紋布衫,玄色裙子,手裡捧着紫白的藤花,安靜而美好。

魯迅的傷逝出自(魯迅傷逝人必先沉穩)2

她常住在叔叔這裡,今日不知怎的,恰巧來到客廳,于是便遇見了涓生。

一個眼神的觸動,彼此似乎沒什麼生疏隔閡,正如寶黛初見便生一句“這個妹妹我曾經見過”的親昵。想來,這便是心動。

可是他們都是接收了新思想的文藝青年,自不會僅僅眉目傳情,暗送秋波。

默默地相視片刻之後,屋裡便漸漸充滿了聊天的話語,談家庭專制,談打破舊習慣,談男女平等,談伊孛生,談泰戈爾,談雪萊……

大多數時候,涓生在高談闊論,子君總是微笑點頭,但兩眼裡彌漫着稚氣的好奇的光澤。

那份明亮,讓涓生心裡一暖:她懂得。

就這樣交際了半年,涓生終于向子君表示了純真熱烈的愛,含淚握着她的手,一條腿跪了下去。一同道出的還有他的意見,他的身世,他的缺點。

他隻是一種抒發,并沒打算出身于封建大家庭的子君真的接受。

然而,子君義無反顧地說出了那句話,仿佛這徹底的思想就在她的腦裡,比涓生還透澈,堅強得多。

此時的涓生,太需要在他寂寞聊賴的生活裡來一簇熱火,為他這棵“半枯的槐樹”帶來“新葉”, 使他“驟然生動起來”,也“仗着她逃出這寂靜和空虛”。

此時的子君,早就在等待一個足以讓她證明自我覺醒的方式,為她敢于和“鲇魚須的老東西”及臉上塗着“加厚的雪花膏”的小東西為代表的社會決裂找到出路。

魯迅的傷逝出自(魯迅傷逝人必先沉穩)3

依賴與欲望交織一起,便産生了沖動的愛情。

沖動的,不僅僅是思想和心靈。

為了互表衷心,子君和全然反對的家人決裂,涓生和好生勸解的朋友絕交,兩個人一起為愛私奔,甘願在這熟悉的城市裡,變成無依無靠的陌生人。

私奔,大概是這世界上最大的“僞浪漫”

表面上看,是為了愛情紅塵作伴活得潇潇灑灑,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

但殊不知,思慮欠奉的破釜沉舟,多半都不會長久。現實的消磨多會為沖動的愛情買單。

因為當你為了愛情不留後路地抛棄所有時,身邊的一切也在毫不猶豫地抛棄你,包括原本的自己。

魯迅的傷逝出自(魯迅傷逝人必先沉穩)4

愛情的甜,會敗給生活的苦

有人說,童話故事之所以把公主和王子完美婚禮作為結局,是因為婚後的生活,和童話裡的浪漫無關。

不浪漫,從私奔後匆匆尋找容身之所的那一刻,便已注定。

因為“名不正言不順”,大半被托辭拒絕,看了二十多處,才得到可以暫且敷衍的處所。為此,涓生花費了大量積蓄,子君當掉了自己的唯一的金戒指和耳環。

搬進了屬于兩人的小屋,滿懷着為愛新生的熱情與期待。那時,涓生滿懷熱切地對子君說:“愛情必須時時更新,生長,創造。” 子君也領會得點點頭。

然而卻未料到,甜蜜的期限太短,藏在愛情這襲華美長袍下的虱子蠢蠢欲動。

魯迅的傷逝出自(魯迅傷逝人必先沉穩)5

“有情飲水飽”,仿佛是一個詛咒。挑戰感情首當其沖的,便是錢——“夢是好的;否則,錢是要緊的。”

為了掙錢養家,涓生每星期有六天,是由家到局,又由局到家,終日坐在辦公桌前抄那些公文和信件換取微薄的收入,在平庸而壓抑地工作中消磨着自由與理想。

為了省錢持家,沒有工作的子君日夜操心如何用最少的錢過上更好的生活,她包攬了一切家務,終日汗流滿面,雙手也粗糙起來,連談天的工夫也沒有,何況讀書和散步。

當兩個人都為生活而苦的時候,自然無暇再理會心靈的對話,現實的狼藉把愛情漸漸擊碎,終究,當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在涓生的眼裡,子君從婚前“在不遠的将來,便要看見輝煌的曙色”的中國新女性,迅速蛻變為一個隻知洗衣做飯,養雞養狗,不修邊幅的舊女性。

然而,涓生的失業,對這掙紮在生存線上小家庭的打擊,無疑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他們先是默默地相視,商量後決定将現有的錢再竭力節省。涓生一邊登“小廣告”去尋求抄寫和教讀的工作,一邊寫信請求給認識的編輯收用自己的譯本。

而子君在家裡主要的工作變成了籌錢吃飯,斤斤計較每一寸用度。

重新找工作的日子并不算順利,子君為生活憂慮的心卻一點點加劇,這令涓生更加的心煩意亂。

逐漸地,子君養的寵物油雞變成了菜肴,寵物狗也因為食量太大被抛棄于郊外。

魯迅的傷逝出自(魯迅傷逝人必先沉穩)6

油雞和小狗曾是子君獨自在家唯一的陪伴,但在一開始就隻喜歡養花不喜歡養動物的涓生那裡,都成了生活和精神的拖累。

這拖累裡,甚至包括了子君經營的一日兩人三餐四季。

“子君又沒有先前那麼幽靜,善于體帖了。”

“子君的功業,仿佛就完全建立在這吃飯中。”

“子君的識見卻似乎隻是淺薄起來,竟至于連這一點也想不到了。”

……

物質在文藝青年的眼裡遠沒有愛情高尚,但它的世俗偏偏能夠改變人,改變生活,改變愛情。

沒有事業的保障,沒有家人的仰仗,沒有朋友的依仗,開場再美好的愛情,就像一盤散沙,走幾步就散了。

在被生活的苦侵蝕的那一刻,所謂愛情被瞬間打回原形,如此不堪一擊。

魯迅的傷逝出自(魯迅傷逝人必先沉穩)7

沉穩自愛,而後愛人

“那麼一個無畏的子君也變了色,尤其使我痛心;她近來似乎也較為怯弱了。”

涓生吃力地僞裝着,忍受着,眼睜睜地看着勇敢的子君變得懦弱,驕傲的子君變得常有怨色,不畏将來的子君變得害怕未來,而他則将生活的失敗歸結于子君的改變:

其實,我一個人,是容易生活的,雖然因為驕傲,向來不與世交來往,遷居以後,也疏遠了所有舊識的人,然而隻要能遠走高飛,生路還寬廣得很。現在忍受着這生活壓迫的苦痛,大半倒是為她。

魯迅的傷逝出自(魯迅傷逝人必先沉穩)8

抛棄掉她寂寞操勞時唯一的慰藉,家裡沒有了雞飛狗跳的生氣,氣氛愈加冰冷。

涓生逃出了家門,大道上,公園裡,最後終于在圖書館裡每日栖身。

子君變了嗎?

子君也許變了。

她曾經也是個不為生計煩惱的文藝女青年,涓生的出現讓她渴望在自由的愛中獲得滋養,于是她願意與他私奔,哪怕面對社會的“探索,譏笑,猥亵和輕蔑”,隻是大無畏地緩緩前行,坦然如入無人之境。

但沒有物質依靠和親友祝福讓她變得孤獨無助,脆弱迷茫,在經濟上無法獨立但在感情上傾注所有的子君,除了盡力抓住當下的選擇,别無他法。

子君的“新”,算是走到了終點。

子君或許也沒有變。

因為現實中的涓生,不過如同困在局裡的生活的禽鳥,僅有一點小米維系殘生,日子一久,隻麻痹了翅膀,他是壓抑的,脆弱的。

因此遇見子君後,便對她為愛果敢的悸動,賦予了追求自我價值、反抗禮教陋習、追求婚戀自由平等等“上綱上線”的過度解讀。

魯迅的傷逝出自(魯迅傷逝人必先沉穩)9

子君成為了涓生内心自由的想象,内心怯懦的保護傘。所以在風雨來臨時,他沒有負着虛僞的重擔的勇氣,隻能将埋怨、後悔、失望全部指向子君,正如魯迅先生所言:“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

愛情來得時候,涓生不曾沉穩以對,執着地把感情視為所有,無力改變化為對感情執念,對生活怨念。

愛情走得時候,子君不曾獨立自愛,執着地用回憶和空虛掩飾感情的窟窿,拉扯住對方不放手,對現實視而不見。

人的生活的第一着是求生,向着這求生的道路,是必須攜手同行,或奮身孤往的了,倘使隻知道捶着一個人的衣角,那便是雖戰士也難于戰鬥,隻得一同滅亡。

又勉強維持了幾個月,當子君追問時,涓生終于向子君說出“我已經不愛你了”。

沒有詫異,也沒有争吵,子君平靜地離開,她有權選擇愛情的開始,卻沒辦法阻止它的消逝。

她無處可去,隻能央父親來接自己,沒有人知道一個私奔又歸家的女子回去後要遭受多少冷嘲熱諷,謾罵猜忌。

原來無論在什麼年代,婚姻的真相都是一樣的,沒有物質的愛情是都不長久,喪失自我的愛情更是災難。

魯迅的傷逝出自(魯迅傷逝人必先沉穩)10

《傷逝》是魯迅筆下唯一的愛情,這部小說的最後,勇敢追求愛情的子君,既沒有獲得自由,也沒有收獲長情,她隻能用死亡,祭奠她逝去的愛情,和不堪忍受的流言蜚語。

為愛出走的是女性,走不出愛情的依舊是女性,成為愛情的犧牲品,是那個時代的女性的悲劇。

作為一個清醒的現實主義者,即便面對愛情,魯迅先生也反對盲目的愛:“人必生活着,愛才有所附麗。”在他給許廣平的信中也曾提到了他的愛情觀:

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我之所謂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謂溫飽,并不是奢侈;所謂發展,也不是放縱。

愛情應該是我們深思熟慮後的某個選項,不值得飛蛾撲火的孤注一擲,有了愛情讓我們變得更好,但沒有愛情,我們依舊能活得很好。

掌握人生的人才能掌握愛情,才能讓愛情的甜抵擋住生活的狂風暴雨或風輕雲淡,這樣過着,便是長久。

作者 | 北方有佳,怡然自樂小女博,觀察社會愛生活

圖片 | 《傷逝》劇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