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9月20日是
第33個全國愛牙日
今年的宣傳主題是
“口腔健康,全身健康”
指導醫師:馮遠華 佛山市中醫院口腔醫療中心副主任中醫師。
中醫認為,口腔潰瘍亦稱“口瘡”,可通過中醫辨證施治,通過中藥、食療以及含漱、敷貼、耳穴等外治法進行綜合治療。
食療方,治口瘡
飲膳療法,即食物療法,根據中醫治療疾病的原則,治療口瘡潰瘍也需“見招拆招”,虛者補之,實者瀉之,寒者熱之,熱者寒之。馮遠華推薦以下3款食療方——
01
鮮百合銀耳湯
百合、蓮子各50克,銀耳60克,洗淨加适量水煮至熟爛,加入冰糖,每天服2次,有清火滋陰、安神健脾功效。
鮮百合:性味甘,微苦,平,入心、肺經,含秋水仙堿,澱粉蛋白質、脂肪,有清心安神功效。
銀耳:味甘,性平,入肺、胃、腎經,有補脾開胃的功效。
适用人群:失眠多夢,陰虛内熱,口舌生瘡者。
02
葫蘆瓜飲
鮮葫蘆瓜500克,冰糖适量,将葫蘆瓜切成4塊,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煮,後用小火再煮10分鐘,過濾,調入冰糖,每日飲2-3次,有清熱止渴功效。
葫蘆瓜:味甘、性平、無毒,入脾、胃經,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胡蘿蔔素。
适用人群:暑天煩熱,口渴舌燥,口腔潰瘍者。
03
荷葉冬瓜湯
鮮荷葉一塊,鮮冬瓜500克,加水煲湯,以食鹽調味。
荷葉:味苦,性平,入心、肝、脾經,清暑利濕。
冬瓜:味甘,淡涼,入肺、大小腸、膀胱經,利水,清熱解毒。
适用人群:暑天口渴心煩,肺熱,小便短赤,口瘡者。
外治小偏方
含漱
銀花、淡竹葉、白芷、薄荷1:1:1:1,略煎煮、過濾後含漱,每天1次,至症狀緩解。
穴位敷貼
細辛粉末6克,用水調成糊狀,敷于臍部,用無紡布膠布外貼,連敷3天,可見症狀緩解。
耳穴貼
用王不留行耳穴貼,敷貼于耳穴的口、舌、神門、心、腎、皮質下,内分泌等區域,每次可選數穴。一次貼3~7天,兩耳交替進行。夏季多汗,建議每天更換貼布、定時按壓耳穴,一天3~5次,一次30下。持續疼痛、瘙癢,應注意觀察耳部皮膚是否有膠布過敏狀況,如果發生過敏,及時去除膠布。
口服維生素能治療口腔潰瘍嗎?
口服維生素治療口腔潰瘍,一般會建議選用維生素B2、維生素C。
體内維生素B2缺乏時,容易導緻頑固性口腔潰瘍。此時建議檢查維生素水平,如果顯示有維生素B2水平不足,則可補充口服,也可以将維生素B2磨成粉末後,塗在潰瘍面上,有一定的效果。同時要忌辛辣、刺激食物。一日1-2次。
口服維生素C也可促進潰瘍面愈合,但不建議在潰瘍面塗抹維生素C粉末,它會對破損的粘膜産生刺激,導緻疼痛加重。
來源:《中醫健康養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