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解這部電影之前,還以為該片是紀錄片,描述馬布裡在中國的那些事,後來才知道,這部電影就是去年上海電影節《紐約人在北京》更名之後的作品,換成了《我是馬布裡》雖然有着明确的指向性,卻也突出了電影的類型,這是一部運動題材的劇情片,更何況之前還有同名舞台劇。
《我是馬布裡》是典型的故事片,電影雖然借用了當年的真實經曆,但藝術上進行了二次加工。片中包括馬布裡、北京男籃都是真實存在,就連季後賽半決賽遇山西,決賽大戰廣東都是當時的真實情況,想必各位還有印象。而虛構的成分在于對角色的個性化包裝,還有他身邊的隊員,對方的對手等等都是虛構,但這樣的藝術處理,無疑讓角色更加飽滿,故事更加生動,虛實之間,異彩紛呈。
比如他與艾弗森的打賭,從兩人的談心,到後來名人堂與塑像的賭約,同為黃金一代,兩位其實都有着遺憾,艾弗森生涯沒有獲得過任何冠軍,而馬布裡更是被NBA掃地出門,一場賭約,能看兩位昔日好友不服輸的心氣,電影結尾正式呼應了這場賭約,無疑為電影的妙筆。除此之外,還有何冰飾演的教練與自己父親的支線,也是對電影勵志主題的側面描寫。
而吳尊為首的經紀人,又是另一種形象,最初包括所有角色在内,都是對馬布裡的不信任。喜歡打籃球的吳尊開場還奉獻了與馬布裡的一場鬥牛,這群角色的刻畫,從側面反映出主角的蛻變過程,比如酒吧老闆的設定,非常有趣,北京男籃每次勝利,都贈送免費啤酒,結果連場勝利下來,自己都賠的開始懷疑人生。但就在這種條件下,他依然履行了承諾,無疑代表了一名球迷對角色蛻變的欣賞。值得一提的是,話劇版的主角隋凱還在片中客串了一位角色,兩人在洗手間相遇的那段對話,也隻有看過話劇的朋友才能體會。
電影重頭戲無疑就是熱血的籃球對戰場面,本片在對于籃球賽場面的展示采用動态鏡頭和快速剪輯,無論是跟拍、晃動的鏡頭還是主觀視角,這些場面的特征無疑将觀衆置于火爆的球賽場面之内,大銀幕上動感效果極佳。而對于球隊之中,個人最喜歡的就是何冰飾演的教練鄭亞雷了,人藝出身的老戲骨飾演的鐵血教練當真是全片的演技擔當,幾場動員演講隻讓人熱血沸騰,讓人看後心潮澎湃。
除去了球賽場面的熱血和球員的拼搏,本片的另一大特色就是情感線索。事實證明,任何作品中,情感是引起觀衆共鳴的最大契機,本片中,馬布裡與父親的往事,以及拜倫·戴維斯對他說出父親去世真相的時候,馬布裡與家人連線,哭得像個孩子一樣,這一點令人動容的。還有鄭亞雷與昔日弟子、今日對手王陽明之間的故事,決賽之前的冰釋和解,加重了電影溫情的要素。熱血與溫情的交相輝映,無疑會為電影帶來非常不錯的觀影體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