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長江魚類378種

長江魚類378種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0 18:20:07

近日,《水産學報》刊發的最新論文《長江水生生物資源與環境本底狀況調查(2017—2021)》(簡稱“長江專項”)顯示,2017—2021年共采集到魚類323種,其中外來種30種。而2017年以前,長江曆史記錄分布魚類中,外來種為19種。

10月28日,上遊新聞記者梳理發現,30種外來魚種中,危害大的“洋魚”占比超一半。其中臭名昭著的有兩種:被引進滅蚊的食蚊魚、觀賞魚“清道夫”。

一位長期研究魚類的學者稱,“洋魚”遊進長江的主要原因是:亂放生,危害是競争排斥長江原生物種,降低生物多樣性,導緻生态失衡或引發病害,危害其他生物。

“法律法規越來越健全,再亂放生或構罪。”該學者說。

長江魚類378種(30個外來魚種進入長江)1

下口鲇,又稱“清道夫”。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1、 長江外來魚類由19種上升至30種

“長江專項”由農業農村部統籌部署,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總牽頭,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産研究所技術總協調,集合了4家科研院所及高校的力量,曆時5年,從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的魚類種類組成及分布、魚類資源量、瀕危魚類、長江江豚、漁業生态環境等7個專題開展了系統調查。這是關于長江魚類資源的第二次大型調查,調查範圍是6300餘公裡的長江幹流、大型一級支流、洞庭湖、鄱陽湖。

“長江專項”首席專家危起偉介紹,第一次大型調查是指1973—1975年實施的長江六省一市水産資源調查。

“長江專項”提到,截至本項目調查結束,長江外來魚類記錄數量由曆史記錄的19種上升至現有的30 種,也是長江新增記錄魚類的主體,預示外來魚類入住長江水系的規模有所擴大。

上遊新聞記者梳理發現,長江外來魚類30種分别為:史氏鲟、雜交鲟、拉氏大吻鱥、丁鱥、大眼華鳊、南方拟䱗、三角鲂、大鱗鲃、花鲈鯉、鲮、麥瑞加拉鲮、露斯塔野鲮、散鱗鏡鯉、錦鯉、須鲫、北方須鳅、北方花鳅、北方泥鳅、短蓋巨脂鯉、下口鲇、蟾胡子鲇、革胡子鲇、斑點叉尾鮰、雲斑鮰、紅尾護頭鲿、尼羅羅非魚、莫桑比克羅非魚、食蚊魚、大口黑鲈、梭鲈。

長江魚類378種(30個外來魚種進入長江)2

2017—2021年五年間,共采集到長江外來魚種30種。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2、 長江外來魚中的“本土”和“洋魚”

長江30種外來魚類中,有的是我國特有的“本土”魚。南方拟䱗,俗名藍刀、白條魚,是我國的特有物種,分布于雲南、廣西、福建、海南、江西等地;大眼華鳊分布于廣西、福建等地,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是開發利用前景廣闊的優良養殖品種;三角鲂是我國特有魚類,對水質要求較高,清新的水質、較高的溶氧是其生活的必需條件。

此外,30種外來魚類中有的在我國和鄰國均有分布。

該學者舉例到,史氏鲟是中國鲟魚中最具有經濟價值的優質珍稀魚類,分布于中國和俄羅斯;拉氏大吻鱥,肉味鮮美,營養豐富,分布于朝鮮、俄羅斯和中國,可作栖息地環境指示生物而成為研究熱點。

30種外來魚類中還有部分“洋魚”。

學者稱,革胡子鲇又叫埃及塘鲺,我國1981年從埃及引入,在兩廣屬于淡水養殖高産品種之一;麥瑞加拉鲮是從印度引進的養殖魚。

值得注意的是,30種外來魚類中的花鲈鯉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分布于瀾滄江和南盤江水系。

長江魚類378種(30個外來魚種進入長江)3

食蚊魚。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3、 “清道夫”等“洋魚”危害大

該學者受訪時多次提到,長江裡的“洋魚”危害特别大,其中臭名昭著的是食蚊魚和下口鲇。

食蚊魚原産于中美洲一帶,一條成年的食蚊魚,一天可捕食2000隻蚊子及蚊子幼蟲孑孓,上世紀20年代為滅蚊引入我國,現已泛濫,在《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第四批名單中。

該學者說,成年食蚊魚體長30至40厘米,它非常狡猾,當水裡有其他魚卵時,它就不吃蚊子幼蟲而改吃魚卵,且适應力、繁殖力極強,“原來引進是為了滅蚊子,它個頭小沒食用價值,很少人撈,但它把别的魚害慘了。”

引進下口鲇是為了觀賞。

該學者介紹,下口鲇就是人們常說的“清道夫”,它們幾乎隻要是水就能活,吸食其它魚類的卵,在我國沒有天敵,能使其它魚類斷子絕孫,在一些地方已泛濫成災,緻使當地不少“土著”魚近乎絕迹。

除了觀賞,還有為了食用引進的魚種。

該學者介紹,羅非魚原産于非洲和中東,是聯合國推薦養殖的優質水産養殖品種。羅非魚繁殖迅速,導緻水體内魚類品種過于單一,擠占其他魚種生存空間,打破原本的生态平衡;麥瑞加拉鲮,原産于印度,作為養殖品種引進我國,生長迅速,個體大,它對本土鲮的威脅較大。

長江魚類378種(30個外來魚種進入長江)4

大口黑鲈。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4、 亂放生違法,會導緻生态失衡

專家稱,一些我國本土魚類遊入長江的原因有多種可能性,而“洋魚”進入長江的主要原因是放生。

“一些民間的放生行為,有些很大的随意性,絲毫意識不到危害。”該學者稱,為規範放生,增殖放流行為,2009年5月1日起實施了《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規定》提到,禁止使用外來種、雜交種、轉基因種以及其他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水生生物物種進行增殖放流。

此外,2022年9月26日,中國水産學會科學放魚科普專家團隊發布《不适宜開展增殖放流(放生)的水生生物物種》名錄。上遊新聞記者梳理發現,長江外來30種魚中的革胡子鲇、短蓋巨脂鯉、下口鲇、尼羅羅非魚、莫桑比克羅非魚、食蚊魚、大鱗鲃、麥瑞加拉鲮、露斯塔野鲮、散鱗鏡鯉、大口黑鲈、斑點叉尾鮰、雜交鲟、丁鱥、梭鲈、錦鯉在名錄中。

該專家稱,這些被列入名錄的魚種有個共性:競争排斥長江原生物種,降低生物多樣性,導緻生态失衡或引發病害,危害其他生物。

“這些魚在其他水域的危害也是一樣的。切莫亂放生,亂放生且造成嚴重後果是違法犯罪。警方和漁政部門應加大巡查力度。”該學者呼籲。

上遊新聞記者注意到,《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規定》明确,違反本規定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罰。

(環球時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