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焦伯奎
攝影:于世偉
也說二十四拜——說說徐州北部喪葬習俗之祭拜禮
拜讀了沛縣95後小夥王書法的有關二十四拜的文章,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禁為書法這種在民間文化的沃野上孜孜耕耘的精神所感動。
俗話說:三裡不同俗,十裡改規矩。就二十四拜而言,就是豐沛兩縣也有好多不同的拜法。我淺談常用的一些祭拜禮儀,藉此抛磚引玉。
誠如書法文章中所言,叩拜禮由叩和拜組成,叩,即是磕頭,拜,即是作揖,所以說關于拜禮的叫法就離不開叩、拜、揖。
在徐州北部行祭拜禮簡稱“行禮”,行禮主要用在喪禮的“請靈”、“燒紙”、“堂奠”、“路奠”、“起喪”等程序上。
目前比較常見的祭拜禮有“九揖九叩禮”、“十五叩禮”、“懶四叩”、“二十四拜”等。
九揖九叩禮
這種祭拜禮在目前的喪事中,用的最多、最為普遍,簡單好記易操作,它的具體做法是:供品在供桌上擺好,大老執高喊:“有請×莊燒紙的客。”唢呐高奏,鞭炮齊鳴。
行禮者在前站好,如後面伴禮者有長輩或者有别的莊上合并燒紙的,則要面朝伴禮者作一揖,表示尊重。
面對供桌,一揖,下跪,叩首,伴禮者在第一次下跪後就一直跪着,直至結束,如此動作反複四次;
行禮者在供桌的下首,即右前方,面着供桌的東北方向拱手作揖,但手不放下來,等司禮者奠酒敬香後,方可下跪、叩首;行禮者回到原位,再一揖,下跪,叩首,如此動作反複四次。
在最後一次叩首将要起來的時候,行禮者要朝後面扭頭招呼一下,暗示行禮将要結束,一起站起來,往前一步,大哭,哭過之後再一揖,行禮結束。
這時司禮者高喊:“謝客。”兩邊跪棚的侄、孫輩往前執杖叩首,表示感謝,行禮者這時也要拱手一揖,表示還禮。
這種祭拜禮前邊四揖四叩,後邊的四揖四叩,再加上敬香的一揖一叩,正好為九揖九叩。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祭奠姑母、姑祖母、嶽父母、舅父等親屬時,在使用這種祭拜禮時,在中間上香結束後,行禮者如果是直系親屬,要到喪屋裡對棺材痛哭一、兩分鐘,然後哭着回到原地,邊哭邊行禮。
後邊的伴禮者如有死者的直系親屬,也要痛哭,一直到行禮結束。
初學這種祭拜禮的時候,如果記不住,有個數桌子腿的笨辦法,數着八仙桌的橫串,一揖,再數着八仙桌的腿,叩首,八仙桌有四條橫串四條腿,轉一圈,正好四揖四叩。
十五叩禮
前期禮節同九揖九叩,故不再複述。
行禮者站在供桌前面對供桌,朝東跨一步,面對供桌的西北方向,一揖,下跪,叩首,如此反複五次;
然後奠酒敬香,回到原位,朝西跨一步,在對供桌的東北方向,一揖,下跪,叩首,如此反複五次,再次奠酒敬香,再回到原位,面對供桌,一揖,下跪,叩首,如此反複五次。行禮結束。
這種祭拜禮一共三個階段,每個階段有五揖五叩,奠酒敬香的不算,總計共十五揖十五叩,簡稱十五叩禮。
它适合于死者的娘家、女兒家和外甥等親屬。如果行這種祭拜禮有兩個人行禮,可以走剪子股。所謂剪子股,就是兩人位置互相調換,如果配合默契,不出紪漏,可增色不少。
懶四叩
所謂懶四叩,就是九揖九叩的簡單化。即一揖,下跪,連續叩首四次,奠酒上香,回到原地,一揖,下跪,再連續叩着四次,結束。兩個階段都是連續叩首四次,亦稱為懶四叩。
這種禮節适合于“請靈”、“堂奠”和“路奠”,因為這幾項儀式不同于中午的“燒紙”,時間比較緊迫,故要速度快,這種祭拜禮前後也就是幾分鐘的時間,也有比較疏遠的親屬在燒紙時也使用這種祭拜禮。
二十四拜
豐縣北部的二十四拜由前七後九中八拜和兩次奠酒敬香組成。
前期禮節同前,故不詳述。
行禮者站在供桌前面對供桌,朝東跨一步,面對供桌的西北方向,一揖,下跪,叩首,如此反複七次。
在每次叩首起身的時候,腳步要稍微往前移一點,移的幅度自己要掌握好,不能太大,不然七次叩首還未結束,就已經到供桌了。
然後奠酒敬香,回到原位,朝西跨一步,在對供桌的東北方向,一揖,下跪,叩首,如此反複九次。
每次叩首起身的時候,腳步也要往前移動,再次奠酒敬香,再回到原位,面對供桌,一揖,下跪,叩首,如此反複八次,行禮結束。
此種禮節一共三個階段,奠酒敬香的不算,總計共二十四揖二十四叩,簡稱二十四拜。
這種祭拜禮适合于死者的娘家、女兒家和沒結婚的新親,行這種禮時不要慌張,把握好節奏,動作太快不行,要穩而慢,快者四五十分鐘,慢者七八十分鐘,故現在很少有人使用這種祭拜禮。
随着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正如一位網友所說,城市化進程正在逐漸侵蝕着這些傳統禮儀。但是,傳統禮儀中唯獨喪禮中保存傳統最為全面、最為久遠。
(作者近照)
作者簡介:焦伯奎,1977年11月生,豐縣順河鎮焦莊人,畢業于順河聯中,現在中冶寶鋼技術第五分公司(五鋼設備公司)工作。沐獵獵漢風,承絲絲道韻。愛讀書,工詩詞,仰文學,尤愛傳統和鄉土文化。繁忙工作之餘筆耕不辍,其作品散見于各類報刊和網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