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當孩子說媽媽我怕你的第一反應

當孩子說媽媽我怕你的第一反應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0 23:50:58

對孩子來說,恐懼是一種很正常的情緒。那個說“我害怕”的孩子究竟在怕什麼?作為父母我們又該怎樣回答呢?不妨來看看今天這篇文章。

當孩子說媽媽我怕你的第一反應(當孩子說我害怕)1

女兒最近莫名對月亮産生了恐懼。

每當夜幕降臨,她總會要求我早早就拉上窗簾,否則便大叫着蒙上雙眼,不斷重複着:“不要看月亮,囡囡害怕!”

對此,我一度反複開導她,不停地跟她解釋月亮是什麼。可嘴皮子都說破了,女兒的迷之恐懼卻絲毫沒有緩解。

束手無策之下,我想到了我的閨蜜。她有個特别膽大的兒子,我覺得從她那兒應該可以學到如何培養孩子的膽量。

聽了我的吐槽,閨蜜隻問了我一個問題:

“每次孩子向你表達害怕時,你說的第一句話是什麼?”

我幾乎脫口而出:“寶貝别怕,這沒什麼好怕的。”我笃定地認為,這絕對是這個問題的标準答案。

可閨蜜卻直搖頭:“我跟你恰恰相反,我隻是告訴我兒子,媽媽會陪他一塊兒害怕。”

她的回答,讓我震驚了。

當孩子說媽媽我怕你的第一反應(當孩子說我害怕)2

當孩子說媽媽我怕你的第一反應(當孩子說我害怕)3

閨蜜跟我分享了她兒子很久以前的一段經曆。

有一回,她帶着三歲多的兒子去參加某個親子活動,其中有個環節叫做“穿越彩虹傘”。在大人們撐開巨大的傘面帆布之後,孩子要在帶隊老師的指引下,依次來到傘下完成一系列遊戲。

大部分孩子對此都歡天喜地,可閨蜜的兒子卻不知為何,吓得完全不敢上前。

當時,閨蜜一個勁兒地告訴兒子:“這沒什麼大不了,根本就不用害怕。”并試圖拉着孩子走到彩虹傘底下。可她越是這麼做,孩子就越抗拒,到最後居然哇哇大哭起來。

一位老師見狀趕了過來。而她接下來的做法,完全出乎了閨蜜的預料。

隻見她蹲下來緊緊抱了下孩子,溫柔地說:“寶貝第一次見到這麼大的傘,一定是吓壞了吧。沒關系,老師當時也很害怕呢。要不我們一起在旁邊看其他小朋友們玩,好嗎?”

兒子同意了。接下來的時間裡,閨蜜觀察着小家夥的反應——

他不再哭了。

他正與老師說着悄悄話。

他開始好奇地打量眼前發生的一切。

他在老師的鼓勵下,小心翼翼地邁步上前了。

他摸了摸彩虹傘。

他竟然笑了!

是的,兒子最終融入了遊戲,玩得非常開心。而事後他才告訴媽媽,一開始之所以害怕,是因為彩虹傘的樣子讓他想到了繪本中可怕的黑暗隧道。幸運的是,有老師陪着他,讓他好受多了。

當孩子說媽媽我怕你的第一反應(當孩子說我害怕)4

這件事,給閨蜜的觸動非常大。

“從那時我才明白,孩子害怕時,一味給他們壯膽、告訴他們不要怕,這非但不會讓恐懼消失,反而會讓孩子更加直接地感受到這種壓力。”

至此之後,每當我兒子害怕時,我再也不強迫他勇敢,而是就那麼陪着他。你别說,這辦法真不錯,它會讓孩子感到,自己不是一個人在面對。這不,我兒子的膽子居然因此漸漸大了起來,神奇吧!”

閨蜜一番話,讓我恍然大悟。

當孩子說媽媽我怕你的第一反應(當孩子說我害怕)5

作家洛夫克拉夫特說過:“人類最原始且強烈的情緒就是恐懼,而最原始的恐懼就是對未知事物的恐懼。”

其實,害怕的情緒始終伴随着孩子的成長。

嬰兒時期,孩子會怕饑餓、孤獨等任何不安定因素;而随着他們的長大,他們的認知也不斷發展,孩子開始對更多他們無法掌控的事物心懷芥蒂。

于是你會發現,孩子們害怕的地方越來越多,也變得越發千奇百怪。

美劇《小謝爾頓》裡,天才兒童謝爾頓就有軟肋。他害怕小區裡割草機、汽車轟鳴和狗吠的聲音,而公雞之類的尖嘴生物更會讓他吓到崩潰。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塞爾瑪·弗雷伯格在其著作《魔法歲月》一書中指出:“沒有任何養育方法可以讓孩子完全體驗不到焦慮。人類發展的每個階段,都會面臨各式各樣的傷害和危險。許多恐懼都無法避免,而且,也無須避免。”

因此,當孩子說出“我害怕”時,這是一種再正常不過的情緒表達。但很多時候我們大人的反應,卻阻礙了這種感情的流淌。

一味讓孩子逞強固然不可取,而讓他們刻意回避恐懼,則是陷入了另一種極端。

當孩子說媽媽我怕你的第一反應(當孩子說我害怕)6

育兒專家尹建莉就曾透露,自己非常懼怕一種小動物,甚至到了不敢想、不敢聽到名字的病态程度。而這種害怕的根源,很大程度上跟她的母親有關。

在尹建莉很小的時候,當母親發現了她的害怕之後,就處處提供保護,避免任何讓她接觸這種動物的機會。長此以往,尹建莉對此的恐懼與日俱增,最終深受其苦惱。

由此可見,隻有采取正确的措施,才能讓孩子真正克服恐懼,并将其轉化為成長的力量。

當孩子說媽媽我怕你的第一反應(當孩子說我害怕)7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做“系統脫敏”,意思是通過緩慢暴露出導緻焦慮、恐懼的情境,并通過心理的放松狀态來對抗這種負面情緒,從而達到消除焦慮或恐懼的目的。

前文中彩虹傘遊戲裡那位老師的做法,其實正是一種系統脫敏。通過陪伴和理解,和閨蜜的兒子——那個充滿恐懼的孩子建立起聯結,讓這個小小的人兒敢于面對内心的害怕,走近它,接觸它;最終克服它,跨越它。

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可以采取很多措施,讓孩子更好地與“害怕”的情緒“多待一會兒”。

1.轉移孩子注意力

曾經看過一個視頻。國外有個萌娃因為害怕剪頭發而哭鬧,于是理發店裡的全體小夥子大聲歌唱起來。在歡快的歌聲和吉他伴奏聲中,孩子的注意力成功被分散,頭發也順利剪完了。

轉移注意力并不意味着回避恐懼。它是讓孩子學會與這種害怕的感覺共處,并試着用恰當的方式達到一種平衡。

2.淡化事物恐懼感

前幾天在微博看到一張照片。為了減少對做手術的恐懼感,一位小患兒開着玩具跑車,在醫生的簇擁下進入了手術室。

明明該是件令人害怕的事,如此一來卻充滿了輕松和童趣。其實這也是一種智慧,教會孩子在不得不面對恐懼時,調整心态,淡定面對。

3.家長态度很關鍵

同事小青那天告訴我們,她六歲的兒子最近被家中的衣櫃吓到了,非得說裡面藏着一隻大老虎。于是她決定親自替兒子解開心結。

她讓兒子遠遠地站着,自己打開衣櫃翻出了所有的衣服。“快看,在那兒!”忽然,孩子大叫起來。

定睛一看,小青哭笑不得。原來,那是她的一條豹紋圍巾。

謎團就此解開,小家夥歡喜雀躍,再也沒有提過害怕衣櫃的事兒了。

孩子們很多害怕的點,從大人的角度往往無法理解。這時候我們不妨“蹲下來”,用心去感受他們,理解他們。

孩子害怕的時候,其實也正是他們最缺乏安全感的時刻。唯有我們設身處地的共情和滿懷愛意的接納,才是他們面對恐懼的最大底氣。

當孩子說媽媽我怕你的第一反應(當孩子說我害怕)8

當孩子說媽媽我怕你的第一反應(當孩子說我害怕)9

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西格爾曾說:“擔憂和焦慮就像看不見的風暴,正在襲擊越來越多的孩子。”

我們的孩子終将長大,終将面對各式各樣的挑戰。而當他們說出“我害怕”時,請及時看到他們的驚恐與不安,牢牢接住他們的無助與脆弱。

或許,相比“不要怕”,“我陪你”才是更好的回答。因為,允許孩子害怕才能收獲更多勇氣;這是一份充滿溫柔力量的成全,也是賜予孩子最堅硬的盔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