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到,解決中國城市出行最好的手段就是兩輪電動車,那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把這個事情做好呢?”
—— 小牛電動CEO李彥01
這是一個神奇的市場
出于對市場最基本的判斷,李一男的最後一次創業,選擇了一個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電動兩輪車行業。
兩輪電動車,這是一個神奇的市場
這個行業市場很大,國内市場的年銷量在3000萬左右,這其中還産生了三家上市公司,有品牌入選了國家品牌計劃,有品牌成為了世界杯的贊助商,還有的成為了聯合國的合作夥伴。
中國兩輪電動車成為聯合國合作夥伴
可以成為納斯達克的上市公司
也可以成為世界杯的官方贊助商
這個市場似乎又很小,小到它就是在你家樓下那不起眼的修車鋪,就是你家隔壁二蛋每天送貨騎的“載重王”,就是被大城市交警輪番禁行的“非法交通工具”。
這個市場又似乎小到沒有人會在意它的存在
這是一個神奇的市場,超過2億的存量車,居然絕大多數都是不合規的,居然它們每天都能随意行駛在中國絕大多數城市的道路上,居然它們已經存在了近20年……
02
掃清障礙 電動自行車要轉正了
終于,這個遊走于法律邊緣的産業,要轉正了。
新國标讓整個行業有機會擺脫“灰色産業”的帽子
新國标的出台,終于讓整個電動自行車産業有了一個可以遵照的标準,這也為電動車上路掃清了最大的一個障礙。
采用過渡期 臨時牌照逐步消化存量車型
針對合規電摩發放相關牌照
另外,各地也針對存量車型給出了大緻相同的解決方案,即采用過渡期自然淘汰,同時針對合規電摩和輕便電摩,相應規則也逐漸完善,這對于城市電動兩輪車出行是一個極大利好。
03
過渡期市場要變天
這可能是電動車曆史上最大的機遇了。
目前國内電動車存量約為2.5億,其中超标車占比極大,而目前各地給出的淘汰超标車的期限基本都是3年左右,這意味着,未來3年要完成2億輛左右的替換目标。
那麼,目前國内電動車市場一年的銷量是多少呢?大約3000萬輛。目前國内電動車的年産能上限是多少呢?預計最多不超過4500萬輛。
2018年5-9月我國電動車月産量數據
這意味着,要完成這2億輛的存量替換,需要國内電動車企業開足馬力大幹4年。
按照目前已公布的銷量數據,雅迪在2018年的銷量已經突破了503萬輛,這一數字在2016年的時候,也不過隻是300萬的樣子。
2018年雅迪年銷量突破503萬輛
随着電動車市場資質的嚴格化與規範化以及品牌的集中化,未來很多中小品牌将會消失,而大品牌将會持續擴大市場規模。可以預見,在2020年左右,我國電動車市場有望出現年銷量超過千萬的電動車品牌,主要品牌銷量也都将會出現超過50%以上的增長,整個市場年銷量可能會達到4500萬輛的曆史最高值。
面對着可能創出曆史新高的銷售情況,無論是電動車廠家還是經銷商,到時候可能做夢都會笑醒吧。
04
未來三年電動車市場看點
除了市場銷量的暴增,未來三年國内電動車市場中主力車型也将會發生較大的變化。
對于一二線城市而言,國标車将會成為未來三年内銷售的絕對主角。由于這部分城市對于摩托車的管控,目前辦理新的摩托車牌照是一件相對困難的事情,所以電摩和輕便電摩車型很難獲取相應車牌,這将極大限制上述車型的銷售情況。
目前電摩車牌在很多城市中并不容易取得
對于三線以下城市和廣大鄉村地區而言,由于對摩托車牌照的管理并不嚴格,所以電摩和輕便電摩車型仍将會是銷售的主力,目前的超标車将會以電摩和輕便電摩的形式卷土重來,但多數車主恐怕都不會為其辦理摩托車的手續。
很多用戶并不願意為電動車辦理機動車手續
未來國内主要城市是否會針對電摩和輕便電摩車型推出區别于傳統摩托車的牌照和政策(類似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綠牌),值得關注。
大量摩托車技術被用在了電動車上
此外,最近一年來,電動車智能化已經是大勢所趨,更多原本隻用戶摩托車上的技術也被移植到了電動車上。可以預見,未來三年的電動車在安全性和智能化方面,将會迅速得到提升。
05
寫在最後
經過電動車行業多年的努力,目前整個電動車市場已經形成了一種拼技術、拼創新、拼體驗的良性競争環境,加之新國标和相關利好政策的出台,未來電動車産業将會迎來一個五年左右的黃金時代。
盡管目前行業遭遇到了暫時的困難,但也得益于這一次寒冬,行業内衆多缺乏競争力的中小企業被強制退出,這将促進行業核心競争力的快速提升,也将會為未來三年的爆發奠定一個良好的行業環境基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