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
成都就是一座氤氲着古蜀文明的曆史名城
能作為佐證的
不僅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詩詞
還有一個個曆史文化景點
和老字号的餐館門外挂着的楹聯
這些楹聯
通常隻有短短十餘字
或是朗朗上口妙趣橫生
或是蘊含着深刻的寓意
你留意過嗎?
曆史文化景點
成都曆史文化景點不一而足,僅是一個景點,楹聯也絕不止一副,但懸于大門外楹柱上的,多數都記載了後人對曆史的追憶和尊敬。
琴台路
乘興上高台看玉壘浮雲古今多變
閑來泛溪水接草堂遺迹風雅長存
作為全國影響力最大的三國遺迹博物館,武侯祠承載了太多諸葛亮、劉備與其他蜀漢英雄的曆史。武侯祠裡對聯數不勝數,選擇挂于正門最顯眼處的這副對聯,是已故的董必武先生1965年遊武侯祠時所提,再現了三顧茅廬和隆中對這段千古佳話。
青城山
早歲文辭妨至道
中年憂患博虛名
青城山是中國道教發祥地之一,自古以來就是不少名人騷客稱頌之地,尤其是隋唐時期,道教興盛,包括杜甫、陸遊等詩人都曾多次來此。而這幅楹聯就是摘自陸遊的詩《宿上清宮》,展現了青城山在我國道教曆史上無可替代的地位。
杜甫草堂
萬裡橋西,草堂佳句如新,宛見蔔居之興
百花潭上,水檻滄波依舊,長留懷古之思
杜甫草堂外的這幅楹聯,随着草堂幾度修葺,一直都在。“萬裡橋西”、“百花潭北”是杜甫對此處的形容,杜甫當年寫下的詩句仍然如新,透過詩句,仿佛能看到他築草堂而居的雅興。這幅楹聯其實是明朝萬曆年間夔州通判何宇度所著,表達了對杜甫的崇敬與追思。
老字号餐館
作為“吃貨”之都,成都人深知“民以食為天”這個道理,如今不少老字号的餐廳,仍然門庭若市。在這些餐館外懸挂的楹聯,各具特色,诙諧巧妙。
盤飱市
百菜還是白菜好
諸肉還是豬肉香
“盤飱市”取自杜甫的詩句“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隻舊醅”。門口的對聯語言平實卻貼近生活,仔細體會不難發現其中包含的烹饪哲學和文字運用的機巧。
韓包子
韓包子無人不喜,非一般餡美湯鮮,知他怎做
成都味有此方全,直覺得香回口暢,賺我頻來
這幅楹聯由全國著名書法家徐無聞先生生前撰寫,形象地描繪出韓包子的特色和它在成都名小吃中的地位,以及食客在品嘗時的歡悅心情。
龍抄手
西蜀名肴如集錦
老饕不厭百回嘗
龍抄手以皮薄餡嫩,爽滑鮮香,醇香可口而聞名。不過小編覺得,如今龍抄手的特點不僅是抄手,還是成都諸多小吃的彙集點,所謂“西蜀名肴如集錦”不外乎如此。
小譚豆花
四代調五味
一店香百年
兩行字描述了百年老店的曆史——小譚豆花的前身“譚豆花”誕生于1924年,老闆譚光玉從一副挑子賣豆花面開始,逐漸立起了成都八大名小吃“譚豆花”的招牌。
三塊磚
三磚可起竈
一鼎乃行炊
去年,李克強總理夜訪寬窄巷子時,對這個對聯産生了濃厚的興趣,還特地詢問了店主,并說“‘三磚可起竈’沒錯,但講民生的話,老百姓誰家用‘鼎’?用得都是‘鍋’,所以應改為‘一鍋亦生炊’更恰當。”
帶江草堂
烹魚斟滿延齡酒
共祝東風萬裡程
帶江草堂1936年開業,以杜甫“每日江頭盡醉歸”的詩意定名,以經營魚鮮風味菜為特色。郭沫若品嘗後,曾留詩贊曰:“三洞橋邊春水深,帶江草堂萬花明,烹魚斟滿廷齡酒,共視東風萬裡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