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一年一度擇校季,家長們都會傾盡全力讓孩子上一所滿意的學校,現代人如此,古人也是一樣,有能力的古代家長也會給子女選擇不錯的學校。受孔子學而優則仕思想影響,古時讀書人拼盡一生也要考上科舉入仕。到了宋代,執政者為了防止武将傭兵自重,有了重武輕文的想法,于是出現了一系列的措施,甚至還制定了不能殺士大夫的法律,這也使得讀書人更加希望能通過科舉之路實現人生抱負。
私人書院
宋朝時期書院特别多,書院中有許多讀書人,他們在書院裡學習,一來是為了提高自己讀書者的身份,二來希望通過讀書可以改變自己命運。而宋朝時期的書院還會向朝廷申請考科舉名額,如此書院中的讀書人更會刻苦努力,随着宋朝體制的慢慢發展,教育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完善。
宋代文人
一、書院發展曆史書院是私人講學場所,而它最早出現在漢代,當時并沒有正規機構,大多以私家講學為主,慢慢發展成有一定規模的講學機構。而書院真正出現的是在唐朝,這也是有關于書院最早記載的年代,但在最初,書院并不是用來講學的地方,而是負責放書的場所。到了唐中期,老百姓慢慢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有些讀書人會在自己家裡招收學員,自辦學堂,與此同時官府也出現了一些正式機構,但它所服務的對象是皇親貴族。
到了唐朝末期,社會局勢動蕩不安,老百姓常年生活在戰亂之中,此時有不少學者為了躲避戰亂,來到山林隐居,創辦書院,收徒弟講學。不過這些書院大多是向社會全體人士開放,是一種公共場所,完全是個人興趣所緻,并沒有為國家培養科舉人才的能力。到了宋代建立初期,雖然統一了國家,但仍然有不少戰亂出現,宋代各行業都處于緩慢發展的狀态,還有一些人想阻止宋代統一,在這種情況下,朝廷需要大批人才,由此宋代出現了大量書院,在朝廷的支持下,書院在宋朝時期飛速發展。
書院外部環境
二、宋代書院形式以及對學生的影響宋代之所以出現那麼多的書院與科舉制度有分不開的聯系,朝廷通過科舉考試選拔人才,國家有了這一需求,社會上便出現了大量書院。宋代考生不斷增多,民間便出現了培養人才的教育機構,而當時對書院的選址非常重視。宋代不少書院環境非常優美,大多建立在山清水秀的地方,讓讀書人安心學習,畢竟學生進入書院之後,最明确的目的就是學習。當時應天書院為四大書院之首,其存在于商丘,應天書院也是當時北宋最高的學府。
《宋史》有記載,:“宋朝興學,始于商丘”,“宋興,天下州府有學始此”。
文人作詩
同時書院中的講學内容也非常豐富,不僅僅局限于儒家學說,也有許多實際性的知識,保證學生即便無法通過科舉之路走上仕途,也可以擁有一技之能賴以生存。當時的老師不僅會自己主講知識,同時也創辦了會講的新式教學方式,采用會議制度活躍書院氣氛,提高其社會影響力。在書面中學習的士子大多都可以得到老師的認可,書院建立之初有很多創辦者,他們本身就是官員或者是進士,因此也培養出了很多優秀人才,在不同領域中發揮着他們的作用。除了通過科舉之路進入朝廷為官之外,還有一些學生雖然沒有為官,但在教育影響下也成為了下一代書院的老師,為社會培養了諸多有用人才。
書院老師會講
結語宋朝書院不同于官學系統,它是民間自發組織出來的教育機構,為社會教育起到了補充作用。其教學方式非常開放,而且學生對老師也有選擇的權利,這對促進宋朝文化思想以及交流起到了很好的推進作用。老師培養學生注重因材施教,另外一方面也注重講學與實踐結合。
當時的教育家對德行修養最為重視,永遠把德育放在第一位,不僅老師要做到以身作則,同時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人品道德。所以宋代時期書院的教學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給國家輸送有用的人才,同時也重在培養學生的道德人格。鑒于此,不難看出為什麼宋朝可以培養出那麼多優秀的人才,同時它也為後代書院提高了一個良好的參考,為當代教育留下了很多可以借鑒的寶貴經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