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可以說是我們這一生學得最多的課程,從小學到初中、高中是必學科目,進入大學,理工科學生必學,很多文科專業學生也要學。
為什麼要學數學?學了有什麼用?很多人對數學有很大的誤解,覺得學數學是為了應付考試,數學就是推導、計算、求解、證明等等,與現實毫無意義。
其實數學是一門豐富多彩、非常有内涵、高大上的學科,數學和哲學一樣,它超越具體科學又可以幫助具體科學。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門學科,而嚴謹的過程是數學抽象的關鍵。數學在人類曆史發展和社會生活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學習和研究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簡單地說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中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而暫時抛棄了具體的物質屬性。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數學是抽象的。正是這種抽象,讓我們很多人感覺數學摸不着,不知道數學有什麼用。
我們舉一個例子,對于四邊形,有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菱形等各種特殊四邊形,随着知識程度增加,四邊形内容不斷增加,抽象性越來越強。但一個四邊形,可以是木頭、鐵、玻璃等各種材料做的,這個“四邊形”就是抽象的概念。當人們把“四邊形”的性質搞清楚,運用這些性質,不管運用何種材料創造的四邊形,都要運用這樣的性質。
數學已經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因為它的抽象,才蘊含了更廣泛的運用空間。生活中去掉數學,你無法購買商品,機械無法制造,大樓也建不成。商品多少價格?怎麼定價?要用多少料?一幢大廈建多少高?用多少鋼筋水泥等等各種各種問題,都是要通過數學解決的問題。
我們國家神州系列宇宙飛船為什麼能把宇航員送上太空?同時還能回來呢?如果不是牛頓發現了微積分,計算出曲線運動的軌道和速度,這一切将無法實現。
對于普通人來說,數學的抽象使它變得不可捉摸,更加恐懼數學。對于數學工作者來說,數學的抽象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從現實世界的具體問題中抽象出來,理解數學,了解數學,抓住數學來龍去脈,看到數學的美、内涵。
通過數學學習能培養一個人的數量觀念、邏輯思維、講話做事比較有條理等等能力。在不斷數學學習過程中,數學這些内涵會變成你的習慣、修養、素質,如認真負責、精益求精、一絲不苟等就會留在我們身上,讓我們更好的生活。要想獲得這些品質,就要好好學習數學,同時這些品質也是學好數學前提。我們鼓勵大家學好數學,并不是讓所有人出來都做數學家。無論做哪個行業,學好數學,努力學好數學,都會是你一輩子的财富。
人們總是對看得見摸得着實物比較安心,當你知道數學是一種技術,配上機器,就會覺得順理成章。我們每天騎着自行車、電動車,開着汽車上下班,輪胎是圓的,用着舒服。看上去,起作用的是機器,但如果把其中數學原理去掉,自行車、電動車等各種機器就是廢銅爛鐵。
許多技術都運用着數學的原理,隻是無法感覺器官直接感受到,數學隻能和具體的物質結合起來使用,所以我們看到隻是建築物、機器等物品,但看不到這些物品内在的數學原理。所以,數學是“寂寞孤獨”的。
我們的數學教育不能隻關注到數學兩個字眼,還有教育兩個字。很多數學課堂我們隻關注到數學定義、公理、定理、推論等各種數學知識,把學生的變成一個數學書。忽視了數學内在的情感和内涵應用等各方面,沒有讓我們的學生認識到數學對現實生活各種作用和意義。因此,數學在學生眼裡就是枯燥的代名詞,這樣的“錯誤認識”影響下我們的學生怎麼可能學好數學,對數學産生興趣。
數學是一種語言、一種文化、一門科學、一門哲學。數學教育不能把數學和教育分開,有機結合。
學好數學,能讓我們更有智慧,更有競争力。
【作者:吳國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