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這句話,“沒有完美的個人,隻有完美的團隊”,但具體到自己的團隊,往往就會發一通牢騷,似乎這個也不行、那個也不好。
怎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著名管理學家彼得·杜拉克曾說過,“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善于用人之長”。眼裡隻有員工缺點的領導,這個團隊一定不會好。
在木匠的眼裡,沒有一根料子是廢的。我們做管理的,一旦認為某個員工是“廢材”,十有八九他就真的“廢了”。
對于事來說,“預則立,不預則廢”;對于人來說,“用則立,不用則廢”。即便是好的木料,如果你放在那裡不用,長期日曬雨淋,也就腐朽了。
人更是這樣,大才大用,小才小用。你看團隊的“團”字,是不是讓我們把“人才”圈進來?
如果我們把一個“人才”隻是當成一個普通的“人”,“團”就不成為“團”了,成為了“囚”。如果“團隊”變成了“囚籠”,我們圈住的就隻是“廢木頭”,工作就會變得很“困”難。
所以說,我們做管理的不要追求他人的完美。正如魯迅所說的,“有缺點的戰士終究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究不過是蒼蠅。”
我們再來看管理的“管”字,上面是“竹尺”,下面是“官”,原意是一種類似于笛子的樂器。也可以理解為,做管理的人,要有戒尺、懂得嚴格,要有尺度、懂得分寸。
俗話說“兵熊熊一個,将熊熊一窩”,我們管理者責無旁貸,必須盡己所能,與團隊成員一起,合奏出一首優美的旋律。
下面,我們把“如何奏出優美旋律”的要素,給大家分享一下。
01 團隊管理的前提,是自我管理
古話說,千軍易得,一将難求。為什麼“将”這麼少呢?主要還是因為管别人容易,管自己難。
人的一生,表面上是和命運抗争,其實都是在和自己搏鬥。“認命”了的人,要麼是開始就“躺赢”的人,要麼是後來隻好“躺平”的人。
靠父母“躺赢”的人,獲得的隻是物質的勝利;認輸後“躺平”的人,失去的是自我進化的機會。
作為一個團隊管理者,沒有機會“躺赢”,也沒有理由“躺平”。我們必須管理自我、強大自我、升華自我。
我們不要做團隊的“家長”,我們要做團隊的“學生”。放低身段、心懷謙卑,在工作中努力學習、在工作中提升自己。
我們不要做團隊的“警察”,我們要做團隊的“教練”。不盯缺點、不抓小偷,隻找他們的優點,隻喊加油。
我們不要做團隊的“救火員”,我們要做團隊的“施工員”。凡是災情,皆有所因,隻需在“因”上施工,不必在“果”上費力。
隻有不斷學習,我們才能升級自己,煥發勃勃生機;隻有凝心聚力,我們才能甘為人梯,培養浩然正氣;隻有追根溯源,我們才能正确歸因,保持平心靜氣。
紅星美凱龍的老闆車建新原本隻是個小木匠,初中都沒畢業,卻帶領團隊一路拼殺、過關斬将,最終将企業帶進雙主闆上市的行列。
如果你有機會去觀察,你就會看到“手不釋卷”的他,你就會看到“誨人不倦”的他,你就會看到“雲舒霞卷”的他。
自我管理,不僅是自我約束,而且是自我開放。對自己的生活不放縱,對自己的人生不設限。
樂于理上見,勤于事上練,讓自己“量變到質變”,讓自己的優秀“活靈活現”。
02 團隊管理的關鍵,是工作管理
我們工作管理的第一個通病是“重計劃,輕落實”。一查,“有計劃”;一問,“布置了”。
其實,“計劃了”不代表“實現了”,“布置了”不代表“落實了”。我們要的是事情的“結果”,不是事情的“開頭”。
我們理解,凡是需要堅持的,就難免感覺乏味;凡是困難重重的,就難免有人後退。工作的落實,就在于持續地推進和不斷的檢查。
美國管理專家戴明曾提出PDCA法則,就是計劃、實施、檢查和改善這四個步驟的無限循環。計劃的時候,不僅要有目标,還要有策略、有标準。
而檢查,是最考驗管理者能力的時刻。你能不能發現問題、你會不會分析問題、你能不能解決問題,就很現實地擺在了我們面前,等着我們去落實。
落實,是知道、做到、做好的過程,是改變觀念、破除怪圈的過程,是言傳身教、立德樹人的過程,是梳理制度、建立體系的過程。
我們工作管理的第二個通病是“有分工,無合作”。隻要涉及到需要配合的,就多數會出問題;隻要涉及到跨部門的,就可能無法推進。
俗話說,不怕巨浪高,隻怕槳不齊。工作中一旦有人偷懶,情緒立馬傳染。你不幹,我也不幹,你我一起幹瞪眼。
合作的問題,其實來自于分工。沒有分工,就不存在合作。我們既然做不到“不分工”,就不得不面對“不合作”。
不合作的問題,表面上是個人的問題,其實是組織的問題,是夢想的問題、是文化的問題、是利益的問題。
我們得“明确目标、明确人員、明确利益”,讓個體價值和企業夢想同步,讓個人利益和企業效益挂鈎。
我們工作管理的第三個通病是“重數據,輕結果”。很多人誤以為“數據就是結果”,這是大錯特錯。
結果,一般是通過數據來呈現,但數據并非結果本身。比如我們要的結果是“學生掌握了知識”,你給的結果是“學生成績提高了”,貌似差不多,其實大相徑庭。
有的老師是通過讓學生強行背誦答案來達成的,有的老師是通過大量刷題來達成的。成績确實提高了,數據的結果也有了,真正的知識卻并未掌握。
手段和目的一旦颠倒,工作就變成了“玩票”。
管理者如果看不出是誰在“玩數據”,反而把那些所謂“數據好”的人立為榜樣,就一定會傷了真正那些幹事情人的心。
03 團隊管理的核心,是人員管理
我們企業有個“怪圈”:高層怪中層不給力,中層怪下層不聽話,下層怪中層溜須拍馬,中層怪高層千變萬化。
責怪他人、撇開自己,這是一種“負能量”的文化。榮譽因分享而增多,責任因承擔而減少。甩鍋,是一種聰明,卻并非智慧。
一個下屬犯了錯,如果團隊的管理者在彙報工作的時候,能夠說“這是我的錯,我沒有教導好他”,這個管理者就值得尊敬。
與其不停去辯解,不如默默去承擔;與其偷偷去抱怨,不如悄悄去改變。
辯解是消極心态,承擔是積極心态。你學會了承擔,你的下屬也能學會。每個人的權責都是對等的,不能隻使用權力、不承擔責任。
管理員工,不是管理他的“肉身”,而是領導他的“思想”。你強迫他“996”,他就給你“磨洋工”;你薅他的羊毛,他就挖你的牆角。
純粹建立在利益之上的關系,等價交換就成了必然。資本家考慮的是壓榨,工人考慮的是偷懶。
其實,工作上的等價交換,表面上看是一種公平,本質上卻是一種“不公”。它既對資本不公,也對個人不公。因為人一旦追求公平,公平就會離你遠去。
這是一種辯證。如果資本要求你免費加班,這屬于違法行為;如果自己要求自己免費加班,這屬于上進行為。
資本不能讓“自願加班”成為規避違法的手段,個人不能讓“準時下班”成為逃避工作的借口。
逃避工作的最好方法就是完成工作。
管理員工,就是讓他不達不止、不獲不歸,就是讓他在工作中成就自己。人生不能“将就”,人生需要的是“成就”。
世事無常似海,人生起伏似舟。無論是“個人”還是“團隊”,都不能失去夢想、都不能丢掉信念。
積極的信念叫執着,消極的信念叫偏執。腳踏實地去努力的夢想,叫好夢;浮而不實去吹噓的夢想,叫惡夢。
管理員工,就是給他破除偏執,讓他好夢成真。
小成功靠個人,大成功靠團隊。我們做團隊管理,要做有情的領導、無情的管理、絕情的制度。
管理團隊,就是管理自我、管理工作、管理員工。
自我管理,是解決“我是誰”的問題,凸顯的是“影響力”;工作管理是解決“幹什麼”的問題,着重在于“執行力”;人員管理是解決“怎麼幹”的問題,強化的是“領導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