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嵌入式的課程設計

嵌入式的課程設計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2 18:41:00

嵌入式的課程設計?“那時我已從教21年,教學上有一定經驗,周末有固定的休閑方式,懶得思考問題當聽說要進行嵌入式研訓時,心想這又能和一些走過場的培訓有啥區别?”近日,回憶起四年前剛剛開始參與學校嵌入式教師專業發展研訓的情景時,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第二實驗小學數學教研組組長肖淑萍記憶猶新,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嵌入式的課程設計?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嵌入式的課程設計(成就教師發展好願景)1

嵌入式的課程設計

“那時我已從教21年,教學上有一定經驗,周末有固定的休閑方式,懶得思考問題。當聽說要進行嵌入式研訓時,心想這又能和一些走過場的培訓有啥區别?”近日,回憶起四年前剛剛開始參與學校嵌入式教師專業發展研訓的情景時,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第二實驗小學數學教研組組長肖淑萍記憶猶新。

然而,正是在學校嵌入式教師專業發展研訓活動的引領下,肖淑萍和同事們一起,從挑戰自己、挑戰周末悠閑的舒适圈、挑戰自己依賴的“教學經驗”、挑戰傳統的上課方式開始,改變自己,改變教與學的過程,改變課堂生态。

從2017年9月開始,廣饒縣第二實驗小學的教師團隊在專家學者的引領下,依托國家教育學一般課題“基于嵌入式的教師專業發展機制與路徑研究”,創新性建構形成教師專業發展的“嵌入式”校本課程,由此打破固有理念,突破自我局限,嵌入情境學習,重構發展路徑,引領教師不斷深化教與學的變革,開啟了教師深化課改實踐的新“引擎”。

問題導向,“嵌入式”研訓從挑戰固有傳統開始

“如果今天的教師專業發展仍然局限在隔靴搔癢式的培訓中,固守傳統灌輸模式,不能和師生日常教育教學緊密結合,那麼必将造成教學改革的滞後,影響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廣饒縣第二實驗小學校長龐秀華說,“在當今教師卓越成長的專業要求下,教師學習和培訓隻有嵌入日常教學實踐,才能産生真正的效力。”

龐秀華認為,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的一種有效互動過程,但不少教師的課堂卻依然呈現出“教”的迷茫和“學”的隔膜,師生身心疲憊而效果不佳。與此同時,傳統的“一個專家面對一群教師,集中在一個會議室裡進行滔滔不絕教誨”式的教師培訓模式,也難以滿足教師個性化成長的要求。

針對這一問題,龐秀華在擔任廣饒縣同和小學校長時就啟動了嵌入日常教學的教師專業發展項目的實踐研究,并于2017年成功主持申報“基于嵌入式的教師專業發展機制與路徑研究”國家教育學一般課題。同年8月,龐秀華到廣饒縣第二實驗小學任校長,在進一步深化開展嵌入式教師專業發展研究與實踐中,創新性建構形成了“嵌入式”校本課程,使教師教育不再盲目淩亂、無章無法。

這個研訓能有什麼不同?“經過第一天的一場評課、兩場專家報告,以及對每個老師的教學設計現場訓練評估,嵌入式研訓啟動時的頭腦風暴既讓我感到震撼,又讓我感到慚愧。”現在回頭看時,肖淑萍說,“因為當時我的教學設計評估成績僅得了個B。這個令人慚愧的B天天在我眼前‘晃來晃去’,促使我開始反思自己:我們天天挂在嘴邊的備課、上課、課後反饋環節,又有幾項真正合格呢?我想我真的應該從自我滿足的小情緒中跳出來了。”

就這樣,每一位教師都在項目專家“零距離”“一對一”的線上線下診斷、跟蹤、指導下,基于課堂,嵌入日常教育教學活動,進入嵌入式培訓的氛圍和節奏,邊學邊用,改進自己的日常課堂教學。

目标導向,在日常教改中嵌入專業品質

“在此之前,老師們更多地盯着教學成績,使了不少拙勁,但總是付出多而收獲少,成績也并不見好。”學校語文教研組組長蔣麗說,“參加嵌入式研訓以來,每天研讨、診斷、改進很辛苦,但在專家的跟蹤指導下,老師們對學科教學的規律把握得越來越準,教學效果越來越好,磨刀不誤砍柴工!”

嵌入日常教學的教師專業發展,是一種聚焦“問題導向”的專業研訓,研訓的目标和内容由傳統的“供給式”轉向“教師的問題需求導向式”,研訓方式由“粗放式”“碎片式”轉向“精準化”“系統化”,研訓過程由傳統的教學與培訓“脫節”,轉向研訓與日常教學的“緊密融合”。

“教學的過程即研訓的過程,研訓的過程即教學的過程。”學校副校長孫俊昌說,“嵌入式教師專業研訓以現場互動評估、課堂教學視頻和師生調查問卷等為主要依據,對每位教師的教學現狀給出翔實的診斷意見,在此基礎上,教師制訂出個人專業發展規劃,改進後的課堂教學通過研修平台再與學科專家線上線下‘一對一’聽評課互動改進。這樣個性化的問題導向研訓,讓每位參訓教師在解決實際教學問題的過程中,逐漸發現了個人教學特長,形成了教學特色。”

龐秀華說:“這樣的研訓更多地指向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對學科教學規律的把握和遵循,基于國家課程标準的落實,聚焦教師業務能力提升,體現了教師教學的專業品質。”

幾年下來,教師們按照這一要求,從讀課标、考課标、解讀課标開始,逐漸開拓課程視野,強化核心素養意識,逐步走向基于課程标準的大單元備課和教學,教師專業素養不斷提升,教學質量也随之提高了。

結果導向,團隊專業成長撬動生本課堂創新實踐

“最近,我們英語組的幾項作業設計都獲得了市級一等獎,這也是嵌入式研訓帶動團隊共同成長的結果。”學校英語教研組組長常玉梅說,“以往我們單槍匹馬出戰,很難獲得優異成績。隻有團隊共同成長,才能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

“嵌入式教師培訓是對教師學科教學的深度聚焦和引領,但要實現持久的發展,還要靠整個教師團隊的成長。”龐秀華說。為此,學校組建了32個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每個共同體都基于共同的研究主題,研究主題來源于教育教學實踐中的真問題,最終指向教育教學實踐的改進。

五年級級部主任秦培培既是語文學科小課題共同體的一員,又是班主任小課題共同體的一員,還将屬于随時都會“冒”出來的某個小課題共同體的成員。如今,像秦培培老師一樣在共同體中發展潛能、提升專業品質的教師越來越多。

“孩子們最大的收獲是有了自己喜歡的學校課程。這是我們工作的歸宿,也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基本指标。”龐秀華說,“基于教師嵌入式研訓和整個教師團隊的專業成長,我們在課堂和課程改革中瞄準‘生本’,以生為本是我們創新工作的動力源泉。”

“現在我們更加關注課堂傾聽,有學生發言時,全班師生的目光都會聚焦在發言者身上,目光的交流,眼神的聚焦,聽者的回應,問題的質疑,課堂由灌輸轉向對話,更加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感受。”科學教研組組長秦豔軍說。

打開教師們的觀課記錄本,除了扉頁上有專家引領下的教師教育觀、課程觀、學生觀,每一頁觀課表上都還印着班級的座位平面圖,教師用不同的符号在相應的座次處标記學生的具體表現、執教教師對學生的關注度等,一目了然。此外,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生本課堂正負面清單,在“人人一節公開課”活動中,課堂改進意見更多地指向“生本”,課堂從關注“怎麼教”,轉變為更關注“怎麼學”。

此外,學校還有52個門類的社團課程,五育并舉,充分滿足着每個學生的個性需求,讓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喜歡的校本課程,從而讓每個學生能喜歡上這所學校。拿體育課程來說,學校體育金牌教練缪軍開發的體操課程,為全體學生體質提升搭建了良好平台,學校體操隊已連續16次奪得全國幼兒體操表演大賽金獎,并多次代表中國參加世界體操節表演和文化交流活動。

《中國教育報》2022年01月21日第8版

作者:本報記者 魏海政 通訊員 季俊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