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古詩裡的絕美名字?《詩經》和《楚辭》是先秦時期的兩部詩歌總集 自古“詩”、“騷"并稱,《詩經》 與以《離騷》為代表的《楚辭》哺育了曆代詩人,成為中國古代詩歌的兩大源頭,共同影響着古代詩歌的發展,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藏在古詩裡的絕美名字?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詩經》和《楚辭》是先秦時期的兩部詩歌總集。 自古“詩”、“騷"并稱,《詩經》 與以《離騷》為代表的《楚辭》哺育了曆代詩人,成為中國古代詩歌的兩大源頭,共同影響着古代詩歌的發展。
《詩經》
(一) 《詩經》的基本情況
1、 《詩經》是一部由民間集體創作,經過樂師加工面成的樂歌總集。形式上以樂從詩,詩樂合。
2、《詩經》中的篇章主要通過采詩和獻詩兩種途徑彙集。“詩有六義":風雅頌賦比興。風雅頌類,其中包括十五風(160篇)、二雅 ( 大雅、小雅,合計105篇),三頌(周頌、商頌、魯頌,合計40篇)。賦比興是創作手法。
《詩經》 的主要内容: 周民族詩史;勞動與農詩;戍愛國詩;婚戀詩;諷喻與怨刺詩。
(二)藝術特征
1、寫實精神與樸實自然的藝術風格抒直其情,直叙其事。特别是《國風》
2、賦比興的表現手法與古樸的抒情藝術賦:鋪叙直陳,是《詩經》中最基本、最常用的表現手法。
比:譬喻、比拟。
興:即觸景生情,常用于開端,起聯想、暗示、烘托氛圍和起韻的作用。
3、優美和諧的語言
4,四言的體式與重章疊詠的結構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倒兮。舒慢受兮,勞心懂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天紹兮,勞心,慘兮。——《陳風月出》
(三) 《詩經》的詩歌史地位和意義
1、最早的一 部詩歌總集。
2、反映了上古上古時代中華民族文學藝術的輝煌成就,與古希臘的荷馬史詩雙峰并峙,形成東西方各自的詩歌傳統。
3、是中國詩歌的發端,奠定了古代詩歌以抒情為主的身後傳統。而《詩經》中的叙事詩則對古代叙事詩的發展。
4、是中國古代詩歌藝術的起點。《詩經》蘇的寫實精神、賦、比、興的藝術手法、對城後代詩歌産生了長期而深遠的影響。
楚辭
(一)“楚辭”的含義
1、文體名稱
指継《待銓》之後,哉國後期以屈原カ代表的楚國人所創作的一神具有法厚地方色彩的新持體,其特征是“書”楚悟,作楚聲,己楚地,名楚物,故可謂之‘楚辭”(宋·黃伯思《校定楚辭序》
2,總集名
指漢成帝時劉向彙集屈原、宋玉作品,以及漢代模拟之作而成的一部詩歌總集,名《楚辭》
楚辭在漢代一般又被稱為賦”,故文學史上有“屈賦”、“騷賦”、“楚賦”等稱。但楚辭與漢賦實屬兩種文體。
屈原是楚辭的奠基者和代表作家,其代表作是《離強》,故後人常常以騷"或"騷體”作為楚辭體文學的代稱。
(二)楚辭的産生
楚辭是楚文化與中原文化相結合的産物
1、楚文化
楚地民歌、巫歌、音樂
2、中原文化
(三)楚辭的藝術特點
1、句式自由靈活、參差錯落,整齊中求變化
2、大量吸收楚地方言,較多楚地地方名物
3步富于想象和浪漫色彩
(四)代表作家
1、屈原(前339-前278? )
其作品據《漢書藝文志》共25篇,個别作品是否屬于屈原,尚有争議。
屈原的作品大體可分為三類:
1)在楚地祀神樂曲的基礎上在創作而成,如《九歌》十一篇。
2)根據神話、傳說資料創作,體現詩人的曆史觀、自然觀,富于哲理與抒情,如《天問》。
3)自我政治抒懷詩,如《離騷》 、《九章》。《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
《離騷》的藝術成就
《離騷》的藝術成就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1) 《離騷》是帶有自叙性質的長篇抒情詩
出現獨立抒情主人公形象,是文人詩的特征。
2)屈原繼承發展了《詩經》現實主義和古代神話浪漫主義的傳統,在《離騷》中将二者有機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離騷》以現實主義為基調,反映了戰國後期楚國的社會政治情況,展示了詩人為理想而奮鬥的不屈信念;
同時也以熾烈的熱情,不羁的想象,奇幻的意境、絢麗的文采,以及包含了虛構和神話傳說的情節隻景象,構成雄偉奇麗的法術整體,充滿浪漫色彩。
3)開拓比興手法
繼承了《詩經》賦比興的藝術手法,并給與更大開拓,大量使用富于象征意義的香草美人意象,為後世詩歌樹立了借物寓意的創作典範,形成"香草美人”的比興傳統。
4)語言創新
屈原的其它作品
《九歌》:是屈原放逐江南時仿民間祭歌再創作的一組詩, 既保留了原來流傳于楚地的甚或傳說,又賦子新的意義,并注入自己的哀愁,形成一組風格清新優美、情緻飄渺的抒情詩。
《九章》是九篇政治抒情詩,非一時一地之作。後人因其内容、形式大緻相近,故編在.起成為組詩。 其中作品大多直抒胸臆,使用白描手法,風格偏于外樸素自然。
2、宋玉及其《九辯》
宋玉是屈原之後最重要的楚辭作家。
屈原既死之後,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谏。《史記屈原賈生(賈誼)列傳
《漢書藝文志》著錄宋玉16篇賦,公認可信者唯《九辯》。
關于《九辯》
《九辯》是流傳在楚地的古樂曲名,而不是概況作品内容的文章标題。宋玉襲用古題而為創新。
《九辯》是一長篇抒情詩,全篇共255句。
内容豐富: 悲秋,國懷鄉之悲, 旅途颠新之苦,貧士失職之慨,揭露社會黑暗。
詩中沒有屈原九死不悔的執着抗我也把怅惘傷感的情懷刻畫得淋漓盡緻。
藝術特色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悲哉! 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僚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将歸。沉寥兮天高而氣清,寂寥分收潦而水清。悟凄增欲兮薄寒之中人,怆悅憤恨兮去故而就新。坎廪兮貧士失職而志不平,啊落分羁旅而無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憐。強期翩其辭歸分,蟬寂漠而無聲。獨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時亮空而過中分,雲塞淹留而無成。
2)句法參差多變,融合了散文句式,打破屈原以種句式為主的格局。節奏铿锵,氣勢充沛,蕩氣回腸。
3)語言上文采絢爛,辭藻秀美,有時連用八九個近義詞來刻畫景物、描寫心态,細膩而生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