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上,有很多家長把教育孩子的重點放在智力開發或是特長培養上。
他們總是會感到焦慮:擔心自己的孩子涉獵太少,走出去沒有優異的成績和幾樣特長傍身,會被同齡的孩子比下去。
但是,這些父母常常忘記了對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
要知道,愛迪生試了1600多種不同的耐熱材料,最後才選中炭絲作為燈泡的主要材料;
萊特兄弟用了一千多個日日夜夜,才換來在空中停留的12秒,這些人成功的例子告訴我們,一個人若想走向成功,需要堅持不懈的、并且充滿熱情的做好一件事,也就是堅毅的品質。
因此,和高智商比起來,堅毅的學習習慣,更能有助于孩子獲得成功。
“堅毅”指對一件事有長久堅持的激情,并且願意全身心的投入。
它與“堅定”、“堅決”、和“堅韌”是近義詞,但是卻更具有目的性和意義感。
在中國,很多家長對孩子溺愛,擔心孩子學習累着,所以總是大包大攬的做完所有的事,一有問題,家長就跑過去解決。
久而久之,孩子的能力得不到鍛煉,堅毅的品格隻會越來越弱。
還有一部分家長,因為跟風,盲目報了一些孩子并不喜歡的特長班。
但是家長卻忘記了,由于興趣點過多,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很難讓孩子學精學細,既白費了時間又消耗孩子的信心。
因此,讓孩子隻向着一個目标堅持不懈的努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堅毅是一種積極得抗挫折能力,它能讓孩子們堅持不懈的向着目标努力的情況下,遇到挫折也毫不退怯。
不可否認的是,堅毅是一種後天習得的能力。
那麼家長該如何做呢?其實隻要三點:
叔叔的小女兒從三歲時就開始學習舞蹈了,一開始都是初級訓練,每次上課的兩個小時的時間裡像在做遊戲,不一會就到時間了。
可是後來随着年齡的增長,舞蹈動作的難度也越來越大,漸漸地,小女兒有點吃不消了。
叔叔發現了小女兒的狀态,從來沒有回避這個話題,而是讓小女兒講出自己的想法,然後叔叔會鼓勵她再堅持一下。
每一次的堅持,都是讓她克服心裡的障礙,讓她找到做這件事的自信與樂趣。
我們常說聽到一句話,“行百裡者半九十”。有時候,我們距離成功可能就是一臂的距離,如果你永遠不伸出手,你就永遠不知道成功的滋味是什麼。
所以,直面挑戰,不逃避困難,是培養孩子堅毅品質的方法之一。
不管是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中,很少有人嘗試一次就能成功的,大多數人會在經曆無數次的挫折後,才看到希望的曙光。
教育孩子亦是如此,幫助孩子建立面對挫折的正确态度,梳理他們沮喪的情緒,很重要。
記得兒子一歲多點的時候,我給他買了一套“釣魚”的玩具。
就是魚餌和魚頭的位置上分别有一枚小小的磁石,讓孩子對準就能完成“釣魚”的動作。
當時兒子太小,手拿着魚竿搖搖晃晃的,總是“釣”不上來“魚”,所以他覺得很氣餒,一度不想再玩下去了。
後來,我悄悄地把釣魚線調短,又親自示範了一次,鼓勵他再來一次。
果然兒子在我的示意下,很快就學會“釣魚”的動作。
在孩子感到因為挫折而感到沮喪的時候,家長不要覺得不耐煩而忽視孩子的情緒。
有時候,在我們眼中輕輕松松的事,在孩子眼裡就像一座難以翻過的大山。
給他們足夠的耐心,給予适當的指導,當他們獨立完成一件事情後,從中獲得的滿足感遠比你手把手教他而獲得的多得多。
在接受沮喪的同時,他們堅毅的品格也都得到了鍛煉。
世界上,可怕的不是跌倒,而是跌倒後沒有爬起來的勇氣。
在孩子面臨挫折帶來的失意時,你可以和他分享自己的故事來帶給他勇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經過的經曆,也能更好的給孩子啟發。
不要害怕孩子會因為自己曾經失敗過而嘲笑你,平靜的講述自己的經曆,同時也告訴孩子:
人人都有失敗的權利,如何在失敗後獲取下一次的成功的經驗,才是最重要的事。
相信你也可以在一次次失敗中,積累經驗,慢慢成長為一個品質堅毅、優秀的大人。
在網上,看到今年的廣西高考狀元楊晨煜分享這麼一句話:“好的學習成績,離不開堅定不變的方向目标和對學習的興趣。”
由此可見,楊晨煜高考的成功不僅得益于他聰明的頭腦,更重要的是他堅毅的學習習慣。
雖然成功并不能複制,但是獲得成功的因素我們卻可以學習。
畢竟,和知識比起來,堅毅的品質才是讓一個人能有所作為的關鍵點。
同時,作為家長的我們,在養育孩子時,更要着重的去培養這一點。
- END -
作者:凱爸
看完的讀者,如果你贊同我的觀點,記得給我點個贊哦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