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
《天工開物》這部著作,它的名字來源于兩部典籍,一部是《尚書》,另一部是《易經》。“天工,人其代之”,“天工”可以理解為自然的能量、自然的職責;“開物”是《易經》裡的一句話:“開物成務”,就是開創萬物、開發萬物、成就萬物。所以“天工開物”人要利用自然開發出萬事萬物來。“天工開物”四個字裡人與自然相協調,人力與自然力相配合,這個是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也是《天工開物》這部書裡的思想精髓,是一種中國人自古傳承的技術觀。
一、識讀《天工開物》《天工開物》的作者是明代著名科學家宋應星。全書梳理了作物栽培、谷物加工、紡織、制鹽、制瓷、冶鑄、造紙、兵器等一百三十多項生産技術和工具。《天工開物》在對中國古代各項技術的系統總結中,構建了一個完整的技術體系,被稱為「中國第一部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産技術的百科全書」。
二、《乃粒》1.貴五谷而賤金玉
宋應星将有關糧食生産的《乃粒》放在了整本書的第一卷,表現了宋應星的“貴五谷而賤金玉”的思想,他認為五谷價值是高過金玉的。
2.為什麼要種糧食?
生人不能久生而五谷生之,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
譯:人類自身并不能長久生存下去,人能生活下去是因為人能依靠五谷養活自己;可是五谷并不能自己生長,而需要靠人類去種植。
3.烝民乃粒,萬邦作乂。
譯:于是,百姓都安定下來,各個諸侯國也得到治理。
4.此書于功名進取毫不相關也!
為家國天下、為黎民百姓寫一部實用之書。不作溢美之詞、不作浮誇文章,書中要包括先人之智慧,書中要囊括今世之技藝,此書于功名進取毫不相關也!
三、上古神話神農嘗百草
神農辨藥嘗百草的故事,是一則著名的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神農氏本是三皇之一。有一次他見鳥兒銜種,由此發明了五谷農業,因為這些卓越的貢獻,大家又稱他為神農。他看到人們得病,又到都廣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園取瑤草而遇天帝贈神鞭,神農拿着這根神鞭從都廣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神農嘗百草多次中毒,都多虧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嘗遍所有的草,最後因嘗斷腸草而逝世。人們為了紀念他的恩德和功績,奉他為藥王神,并建藥王廟四時祭祀。
四、名言名句1.天覆地載,物數号萬,而事因之,曲成而不遺,豈人力也哉。《天工開物·序》
譯:宇宙天地容納萬物,而事之紛繁複雜便由此衍生.物.事遵循相同的規律,互相影響派生出世界萬相而無所遺缺.這難道是人力可比的嗎?
2.卷分前後,乃貴五谷而賤金玉之義。《天工開物·序》
譯:本書分成前後卷,是以五谷為貴而以金玉為賤的意思。
3.佳兵者不祥之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天工開物·佳兵》
譯:兵器是不祥之物,所以要謹慎使用。
4.若夫中華四裔,馳名獵取者,皆饒郡浮梁 、景德鎮之産也。 《天工開物·陶埏》
譯:中華馳名四方的瓷器都是景德鎮生産的。
5.凡京師為軍民集區,萬國水運以供儲,漕舫所由興也。《天工開物·舟車》
譯:京城是軍民聚集之地,所有的物資都從各地由水運運到這兒以供使用,漕運就是因為這個而興起的。
6.農為邦本,本固邦甯。
7.物自天生,工開于人。
8.國無農不穩,農以種為先。
9.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0.匠從八方來,器成天下走。
11.古人天工開物,今人繼往開來。
12.為方萬裡中,何事何物不可見見聞聞。
13.實用之學是可以為民所用,益于天下的。
14.古有屈原《天問》,後世登月問天,壯哉!妙哉!
15.幾千年來,中華民族一直把重農固本視為安民之基、治國之要。一代代人殚精竭慮緻力于提供農業技術,正是為了“農為邦本,本固邦甯”。
16.從2018年開始,中國把“秋分”這一天定為“中國農民豐收節”。國家為農民慶祝豐收設立節日,是對農民的尊重,對農業的重視。
17.中華民族是最富有創新精神的民族,創新精神本身就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一個禀賦。一代又一代的追夢人始終秉持着用科技造福民族、造福世界的夢想,傳承着深深地刻在我們中華民族骨子裡的創新基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