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拟在港上市?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 陶力 實習生李強 上海報道,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喜馬拉雅拟在港上市?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 陶力 實習生李強 上海報道
喜馬拉雅上市之路一波三折。
9月13日晚,在線音頻平台喜馬拉雅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書。此前的4月30日,該公司曾在美國遞交招股書,計劃在紐約交易所上市。隻不過,由于滴滴上市引發國家收緊互聯網獨角獸境外上市監管,喜馬拉雅也終止了赴美IPO的計劃。
但是,上市的意願和需求依然迫切。招股書顯示,喜馬拉雅平均月活躍用戶數為2.62 億,在行業中排名第一。但是,整個賽道上,盈利的玩家并不多,公司上半年營收為25.1億元,同比增長55.5%,但上半年虧損3.23億元。
事實上,無論是視頻還是音頻,都要對内容予以巨大成本投入。通過擴大社群用戶規模推動規模經濟,降低單位内容成本,從而實現盈利。對于喜馬拉雅而言,進入二級市場補充糧草,才能在賽道中進一步增強競争力。
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化創意産業研究室副主任曹祎遐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認為,音頻平台的服務已經相對成熟,用戶的使用習慣和付費方式也有了改變,商業化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但是仍然需要有持續的内容創新能力。“内容生産的門檻會越來越高,且用戶忠誠度并不是特别強,平台需要有更加多元化的産品服務。”
内容成本高昂
即便已跻身行業頭部,喜馬拉雅仍然面臨衆多新入局玩家的競争。除了荔枝FM和蜻蜓FM之外,互聯網巨頭也紛紛入局:字節跳動旗下番茄小說推出“番茄暢聽”、微信上線“微信聽書”、快手推出了播客類APP“皮艇”、騰訊音樂發布全新長音頻品牌“懶人暢聽”、網易雲音樂上線“聲之劇場”。此外,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也推出了“雲聽”等。
這些新入局競争者無不背靠巨頭,擁有豐富的内容資源以建立壁壘,同時還能通過自有平台引流,圍堵之下,喜馬拉雅加大營銷力度,補充流量資源以穩固市場份額,在殘酷的資本競争下,不進則退。
招股書顯示,喜馬拉雅2021上半年的銷售及營銷開支,同比增加了近一倍之多,達到12.33億元。銷售及營銷開支主要用在渠道推廣、品牌推廣及廣告以及支付分銷商及其他平台的傭金。
喜馬拉雅表示,未來會計劃進行更多營銷及推廣活動以吸引用戶及廣告客戶,并提升品牌知名度及内容滲透,銷售及營銷開支還将繼續增加。除了營銷開支,虧損的另一面在于營業成本居高不下。
從2018到2020年的數據來看,營業成本一直是喜馬拉雅最大的成本開支,占據其總支出的50%以上。營業成本主要包括内容創作者的收入分成和購買版權的内容成本。目前,喜馬拉雅與140家出版商建立合作,與閱文集團簽訂了一份20年在線音頻授權。同時,還與德雲社、吳曉波等演藝團隊或作家建立合作,搭建内容護城河。大量合作帶來高額的内容成本。2020年,喜馬拉雅支付給内容創作者和簽約方的收入分成達到12.93億元,占總營收比例約為32%,而購買版權的内容成本為2.55億元,占總營收比例為6.3%。
内容的門檻提高,使得成本也在增加。曹祎遐認為,音頻作品與劇本類似,有一個二次創作的過程,對于創新的轉化能力要求也比較高。“第一個門檻在于人才,尤其是創意行業;第二在于産業鍊的分工,内容細分度也很高。在這種情況下,到底要滿足一大部分人需求,還是一小部分人的小衆需求,需要找到很好的平衡。”
“音頻”故事怎麼講?
顯然,喜馬拉雅要想繼續擴張,面臨着更多的資金投入以吸引創作者,同時還要購買更多的版權資源。喜馬拉雅在招股書中提到,募集資金将用于豐富内容庫,并繼續激勵内容創作者創作優質内容,滿足不同用戶群體的需求。
自2012年成立後,喜馬拉雅先後完成了9輪融資,其戰略投資者包括騰訊、閱文、百度、小米、好未來、索尼音樂,主要财務投資者包括美國泛大西洋投資集團、摯信資本、高盛、興旺投資、創世夥伴資本、普華資本、合鲸資本等。
眼下,其主要變現渠道包括付費訂閱、廣告、直播以及其他創新産品和服務。但是,“音頻”的故事似乎在資本市場并不那麼誘人。
日前,搶先登陸資本市場的荔枝發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财報顯示,其營業收入為5.59億元,同比增長59%,創下上市以來最大增幅;但是,其淨虧損為2900萬元,同比擴大了31.82%。
事實上,2021年以來,荔枝的市值不斷縮水,跌幅高達76.71%,目前市值僅有1.97億美元。在行業人士看來,相較于喜馬拉雅和蜻蜓FM在内容上的不斷加碼,荔枝的内容質量參差不齊,增長乏力,沒有找到錯位競争的方式,實際的付費率長期低于1%是主要原因。
從喜馬拉雅的招股書來看,訂閱付費和廣告是其主要收入模式,占據近八成的營收。2021年上半年,喜馬拉雅營收25.1億元,其中訂閱貢獻超過13.7億元,占比達到54.6%;其次是廣告,貢獻了超過6億元收入,占比24.5%。
另一方面,付費訂閱是喜馬拉雅較為穩定的收入來源。2021年上半年,平台月均活躍移動端付費用戶數量為1420萬,平均月活躍用戶付費率約為12.8%。未來,喜馬拉雅将繼續擴大在三線及以下城市的用戶群。
在高昂成本之下,除了擴大用戶群外,在線音頻平台未來可能需要講更多的“故事”,建立護城河,繼續探索盈利路徑。
曹祎遐指出,音頻平台的核心競争力還是在于内容,尤其是在規模化以後,内容的質量把控上要形成标準。“音頻看起來門檻低,但人的聽覺感受度是相當敏銳的,對于技術體現和表達的要求更高。因此,質量的把控非常關鍵和必要,粗制濫造的内容會降低用戶體驗,這對于任何平台都是考驗。”
更多内容請下載21财經APP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