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最重要的兩條運河,一條是非洲的蘇伊士運河,另一條就是美洲的巴拿馬運河。蘇伊士運河連通了紅海與地中海,巴拿馬運河連通的是太平洋與大西洋。雖然巴拿馬運河沒有蘇伊士運河那麼大的通航能力與通航效率,但巴拿馬運河的修建要困難得多。
偉大構想的難産——400年的醞釀
1523年,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即神聖羅馬帝國的查理五世)提出要開鑿一條中美洲運河的計劃。此後,西班牙人便開始了勘察地形,以尋找最佳路線。經過比選,巴拿馬地峽與尼加拉瓜地峽因優越的地理條件脫穎而出。
神聖羅馬帝國的查理五世
1814年,當西班牙人終于決定開鑿運河時,拉美獨立戰争爆發,運河計劃被擱淺。
1823年,由危地馬拉、薩爾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和哥斯達黎加(哥倫比亞)五國組成的中美洲聯邦共國成立,成立後的新政府卻沒有讓西班牙繼續參與運河的修建。次年6月,拉美自由之父西蒙·玻利瓦爾在巴拿馬召開國際會議,運河的開鑿被正式提上了日程。
1843年,哥倫比亞與英、法、美、荷、西班牙等國協商,提出共同合建巴拿馬運河的建議,但除美國以外,其他各國由于國内的資産階級鬥争均表現不積極。1846年12月12日,經過曆時一年的談判,美國與哥倫比亞締結了《彼得拉克-馬利亞裡諾條約》。之後美國南北戰争爆發,運河計劃一直沒能實施。
1867年美、哥原條約到期(20年期限),哥倫比亞想要就條約與美國重新談判,但此時的美國并不急于修建運河,而是隻想霸占巴拿馬地峽。于是,哥倫比亞政府轉而與法國合作,此時的法國剛剛開通了蘇伊士運河。
1878年3月20日,哥倫比亞政府與法國達成修建巴拿馬運河的協議。
建設過程的不順——一波三折
1883年2月,巴拿馬運河正式動工,法國外交官斐迪南·德·雷賽布負責巴拿馬運河的建造,他曾出色地完成了蘇伊士運河的建設任務。
開工四年後,雷賽布才發現太平洋海平面要比大西洋海平面低50cm,并且中間的加通湖湖面海拔更高,比兩端的洋面要高26m。最後他不得不改變原來的方案,而這個時候已經有大概21900名工人死亡,項目進度嚴重滞後,總投資也超出預算一倍。
1889年,運河管理公司财務危機爆發,宣告破産。1894年9月,為了收拾這個爛攤子,法國政府成立了另外一家公司,接手運河工程的建設。
美國一直對于法國人拿下巴拿馬運河的開發與運營權一事耿耿于懷,并決心要将其奪回。
1902年1月4日,法國運河管理公司願以4000萬美元的價格轉讓公司的所有權。盡管搞定了法國,但哥倫比亞也提出了新的要求。1903年1月22日,哥倫比亞也與美國簽訂了《海約翰-埃爾蘭條約》,但哥倫比亞人民卻認為這是喪權辱國的賣國條款,最終國會沒有通過這個條約。
美國總統視察運河
1903年11月4日,巴拿馬宣布獨立。1903年11月18日,美國與巴拿馬共和國簽訂了《美國與巴拿馬共和國關于修建一條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通航運河的專約》,簡稱“美馬條約”或“海約翰-布諾·瓦裡亞條約”。至此,美國從法國手中接過了巴拿馬運河的控制權,并且比法國人獲得了更多運河的權益。
美國在接管運河十年後,1914年8月15日巴拿馬運河竣工,并完成了試航。1920年6月12日,巴拿馬運河正式通航。
巴拿馬的維權路——艱苦的鬥争
1914年運河建成後,美國嚴格控制着運河的經營管理權,根據之前簽訂的條約,巴拿馬人被排除在運河的管理機構之外,運河區成了美國的一塊飛地,在這裡升美國國旗,實行美國法律。運河建成後巴拿馬人民為了争取合理的權益而與美國開展了艱苦卓絕的鬥争。1974年美國終于不得不同意與巴拿馬就運河争議問題進行重新談判。
1977年9月7日,巴拿馬和美國在華盛頓簽訂了新的《巴拿馬運河條約》與《關于巴拿馬運河的永久中立和經營的條約》。新條約于1979年10月生效。新條約規定于1999年12月31日期滿後,巴拿馬将全部收回對運河的管理權和保護權。
巴拿馬運河
1999年12月31日,巴拿馬正式從美巴運河委員會手中接過運河的管理權。
巴拿馬運河擴建
2007年9月3日,巴拿馬運河擴建工程正式開工。
2016年6月26日,巴拿馬運河拓寬工程舉行竣工啟用儀式。擴建後的巴拿馬運河長81km,寬150m-300m,水深13m-26m,最大可通行7.6萬噸巨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