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知否知否哪部分詞是李清照寫的

知否知否哪部分詞是李清照寫的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1 22:06:25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公元1084年(宋神宗元豐七年),誕生于著名泉城曆城(今山東濟南)的一個書香門第。

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官居禮部員外郎,是當時的後“四學士”之一。他崇尚節氣,博學多才,以“文章受知于蘇轼”,同北宋著名文學家黃庭堅、張文潛、晁補之、陳師道等交往甚密。著有《劄記說》、《洛陽名園記》等。李清照從小就受到了父親良好的性情陶冶和文學熏染,因而“自少年,便有詩名”。

知否知否哪部分詞是李清照寫的(李清照的知否知否)1

網絡圖片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是李清照早期的惜春小詞,雖然隻有短短幾句,卻是流傳久遠脍炙人口的名作。

短短一首詞作,塑造了兩個性格迥異、栩栩如生的人物:一個是對春天景色觀察細緻入微的主人,一個是對春色變化漠不關心的侍女。說這個侍女漠不關心,還不如說其了無情趣。

知否知否哪部分詞是李清照寫的(李清照的知否知否)2

網絡圖片

李清照用愠怒的聲調連連發問:“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表達了她對卷簾人沒有藝術情趣和欣賞水平的遺憾,更說明現實世界在才華橫溢的詞人眼裡和普通人眼裡差異竟然那麼大。

本詞以對話入手,極富獨創性。其對話含蓄巧妙,層次分明。當一夜春風春雨過後,女主人從酒意濃濃的沉睡中醒來,看到經過風吹雨打的院外景物,非常關切地問侍女:院子裡的花草有什麼變化?侍女卻漫不經心地答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哪部分詞是李清照寫的(李清照的知否知否)3

網絡圖片

侍女的回答與詞人眼裡的景色格格不入,加之其漫不經心的語氣和對時光景物變化的麻木态度,使得主人一下子怨氣頓生,情不自禁向侍女連連質問:“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句質問,把詞人觀察事物的細緻入微淋漓盡緻的表現出來。

經過一夜風雨侵襲,院外景物不是“海棠依舊”,而是“綠肥紅瘦”。這個“綠肥紅瘦”,不單單是對景物觸景生情,也有借景喻人,感歎青春年華經不起歲月折騰之意。

“綠肥紅瘦”中的肥與瘦本是形容人之體态的,詞人用在這裡形容綠葉的旺盛和紅花凋零的狀态,想象真是奇麗無比。

知否知否哪部分詞是李清照寫的(李清照的知否知否)4

網絡圖片

昨夜雨疏風驟一句,更是讓人馬上想到花朵凋零不是因為雨,而是因為風。雨雖然稀稀落落,但風卻疾速亂刮。春天雖然是花朵豔麗盛開的季節,是其生命力最強的時候,可是花朵生命短暫,又最怕刮風。所以,一夜風雨,自然就是“綠肥紅瘦”。

花季少女和花朵一樣,經不起任何意外蹂躏。看到風雨飄搖中鮮花凋零,睹物思人,詞人自然而然發出了“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質問。這個質問不僅僅是向卷簾人,也是面對春花秋月一種無奈的感歎。

知否知否哪部分詞是李清照寫的(李清照的知否知否)5

網絡圖片

唐人有詩曰:“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須惜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面對苦短的人生,面對易老的生命,我們都應該好好把握生命,把握人生。

李清照詞大都是抒情詞,作為抒情高手,她創造性的運用多種藝術手段,抒發感情,吐露心曲,達到筆随意走,言随情出的揮灑自如境界。

李清照也是語言大師,其語言優美、生動而又傳神。如“綠肥紅瘦”、“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眼波才動被人猜”、“載不動,許多愁”等等,意境深遠,傳神生動。

她的《點绛唇》:“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有人來,襪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知否知否哪部分詞是李清照寫的(李清照的知否知否)6

網絡圖片

這首詞和《如夢令》一樣,用了“花瘦”這個詞語。但此詞生動地展現出一個少女蕩完秋千并遇到生人害羞、嬌憨的神情,細膩地描繪了少女“見有人來”的緊張模樣。但在結尾兩句又出其不意地寫少女“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表現了少女調皮、機靈的性格,也透露了少女春心萌動的好奇心理。

倚門回首,借嗅青梅遮掩自己回首看人的心思。從“見有人來”到“倚門回首”,把一個懷春少女的心理活動描繪的淋漓盡緻。我們可以想象得到,這個來人一定在少女一暼之間,打動了她的心,才有倚門回首,仔細看看的心思。

知否知否哪部分詞是李清照寫的(李清照的知否知否)7

網絡圖片

将無形的心理活動形象化、具體化,是李清照詞作的獨特之處。我們讀她的作品不僅可以意會,而且可以感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