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跟着名著寫作文,這是我的第259篇原創文章。
平時一到寫單元習作的時候,都會有很多同學唉聲歎氣,郁悶發呆。原因無他,作文編不出來呗。
雖然咱們倡導“作文要寫出真情實感”,但架不住有些同學确實沒素材啊。
怎麼辦?隻能編呗。
編
可是,編也要編得像才行啊,咱們應該怎麼編呢?
關于這一點啊,那些文壇大咖有話要說。他們的作品,如果沒有現實原型,比如架空小說,那不全靠編?話說回來,就算有原型,咱們不是講究藝術來自生活又高于生活,那高于生活的那部分,說是編不過分吧?
咱們來看下面這段話:
哈桑雙手顫抖,努力把彈弓插回腰間。他的雙唇彎起,或是想露出一個微笑吧。他試了五次,才把彈弓系在褲子上。(出自 卡勒德胡賽尼《追風筝的人》)
讀完上面這段話,有沒有哪個地方你覺得寫得特别好?是哈桑雙手顫抖這一動作描寫,還是雙唇彎起這一神态描寫?老實講,這些都對,因為它們都是細節描寫。但是我認為這裡面有個地方特别值得大家學習,那就是這句話:
他試了五次,才把彈弓系在褲子上。
注意,作者寫的是“五次”,而不是“幾次”。這說明什麼?是不是說明主人公的視線一刻也沒有離開哈桑?哈桑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系彈弓的動作他一次也沒有落下。這充分表現了主人公對哈桑的關心。
大家再把“五”字換成“幾”字,多讀幾遍,仔細體會一下兩者的差别,是不是有所感悟了?
一個具體的數字,編出了故事的真實感。
這一招,那些文壇大咖屢試不爽。
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海底兩萬裡》,開篇就是一串具體數字。具體的日期,具體的經緯度,具體的船的動力大小,具體的“海怪”尺寸……所有的數字拼在一起,似乎都在沖着讀者大喊:“喂,我這不是編的,是真實存在的。”
我信你個鬼!
不過,這也說明,具體的數字,真可以讓故事編得像真的。
就拿大家最愛編的半夜(還經常下雨)發燒被母親送到醫院這個題材——祖國的花朵好嬌弱啊——下面這兩個關于看體溫的寫法,你覺得哪個更像一些。
1.媽媽從我的腋下拿出體溫計,在燈光下看了看:“呀,發燒了,快送醫院。”
2.媽媽伸出兩根手指,從我的腋下拿出體溫計,在燈光下看了看:“呀,38.6度,快送醫院。”
哪個更像真的?
再說一個:
3.奶奶從菜市場拎回了好幾斤白菜。
4.奶奶從菜市場拎回了六斤半白菜。
哈哈,這篇文章對你有啟發嗎?
我是李老師,關注我,一起探索更多寫作文的小技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