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雨污分流施工中不擾民,拿出文明施工樣本;在河道治理中形成“水清岸美”系統工程,打造“一河一品”景觀;G60滬昆高速松江東收費站項目通車,43項道路維修工程全面啟動,打出強有力的交通排堵保暢“組合拳”,讓城市血脈運行更加通暢......松江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老百姓最關心的城市建設和民生服務問題,建設人民城市。
讓民生工程真正成為“民心工程”
“民生工程本來就是造福于民的,僅僅投入錢和精力還不夠,還要注重過程、注意細節,在施工階段就把工作做實做細,真正順民意、得民心。”松江區新橋鎮黨委書記曹雷軍如是說。
民生工程是暖心工程,但在實際施工施工階段,部分工程項目因為組織不力、文明施工程度不高,導緻最後花錢不少,還落得群衆抱怨不斷。目前,新橋鎮正在啟動雨污水分流工作,通過解決“裡子”問題,讓水更清、岸更綠,并與區水務局合作,注重文明施工,把民生工程真正辦成民心工程。
記者前不久來到民益居委會下屬的白洋小區,發現盡管從7月2日起施工隊伍就入駐了小區,但在整個進展過程中,工程對居民生活并沒有帶來多大影響,車照開、人照行,居民生活照常秩序進行,就連施工現場也都非常注意保持路面清潔和環境衛生,避免幹擾居民,引得大家連連點贊,為文明施工提供了範例和樣本。
陽光施工,把工程交代得明明白白
走進白洋小區,進門處的顯眼位置豎起了施工銘牌,對于工程名稱、建設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周期、作業時間等介紹得清清楚楚,上面還标注了相關單位的負責人電話,便于随時聯系,将單向告知變成了雙向反饋,把一切都交待得明明白白,質疑和不滿自然就變成了理解和支持。另外在小區也随處可見關于文明施工的宣傳牌,如“文明施工當楷模,環境保護樹标兵”,“我們在此施工,給你造成不便,敬請諒解”等,通過環境營造時刻提醒大家注意施工過程中的細枝末節。
據介紹,這樣的溝通實際上在開工之前就已經在進行了。居委會挨家挨戶進行入戶宣傳,發放告知書,讓居民對工程作到了然于心,同時也提醒他們在施工過程中注意出行安全,努力征得居民的配合。同時對于施工工程的辦公場所、物品堆放等與施工方進行提前勘察,盡可能地減少對居民的影響。記者在現場看到,材料堆放處都用醒目的字眼标注,此外還在上面罩上了一個塑料絲網,據施工方介紹這是為了避免灰塵揚起,看上去更整潔有序。
王偉東擔任民益居委會副主任,也是白洋小區雨污分流工程的專職對接聯絡人,他對自己的角色定位就是“中間人”,連接着居民和施工方兩方,讓居民遇到事情第一時間可以聯系到他,再由他出面進行及時協調。在新橋鎮民益居委會黨總支書記陳曉燕看來,這樣的“中間人”設置是非常有必要的,起到了矛盾化解“減壓閥”的作用,“居民對居委會人員更熟悉,安排這樣的專門對接聯絡人,就相當于把‘自己人’放到現場去,居民會更安心,溝通也會更高效。”
“王主任,新鋪的路面比我家院子高,下雨天水要是倒灌,這可怎麼辦?”“王主任,家門口鋪的碎石路被破壞了,能讓他們恢複原樣嗎?”……王偉東坦言,每天都會有各式各樣的問題等着他去處理,也正是因為有他在現場,讓很多問題在剛被發現之時就得到了快速的解決,避免了問題發生。對于專門對接聯絡員的工作,民益居委會也總結出了“一通、二無、三整體、四清潔”的要求:“一通”,就是交通平整暢通,交通标志明顯,遇到施工路段需繞行的,做好宣傳引導和必要的導向指示;“二無”,是無散落泥沙、磚石等,無亂堆亂放影響居民出行;“三整齊”是水泥、砂石料等堆放整齊,機械設備、車輛等擺置整齊,施工圍擋、指示牌等安放整齊;“四清潔”是保證施工現場、路面、機器設備、辦公場所的内外清潔。
充分的溝通,收獲的是居民的支持與配合,吳金華在白洋小區生活了十多年了,她告訴記者,“政府都是為老百姓好,配合完成工作大家心甘情願”。
科學施工,細緻規劃避免二次幹擾
白洋小區作為回遷安置小區,本來停車位就很緊張,一旦開始施工停車問題如何解決,這是擺在面前非常現實的問題。民益居委會積極協調,借用小區對面新橋學校暑期的空閑場地,解決主幹道及總管開挖排管期間的停車問題。如今學生已經陸續開課,他們又與新闵公司溝通,制作臨時停車證,讓居民可以将車停過去。“臨時停車點安置在哪裡,每次停放多少車輛、停放的位置,這些都是需要提前統籌安排的”,陳曉燕坦言,民生工程要走心,就必須在細處下功夫。
用心之外,離不開科學的規劃與統籌。路面開挖,複土後還需要一定時間沉降來保障後期路面恢複後的質量,對居民的出行勢必造成影響。新橋鎮盡可能在有限的影響期間内,将事情一次性“打包”解決掉,避免二次幹擾。例如,他們召開協調會議,對可同期進行的自來水管道更新工程進行提前對、同步推進,減少對居民多次開挖路面帶來的不必要的影響。又如,提前謀劃對接綜合改造,對小區後期要進行的綜合改造初步意向進行對接,如垃圾分類點的設立要進行雨污水的納管預留、後期改造黑色路面的鋪設與工程中路面修複的高度對接等,盡可能将事情考慮在前,以減少後期沖突與矛盾。
白洋小區雨污分流施工正值汛期,大面積的開挖有可能産生小區的積水、斷電、斷水等問題,居委會提前建立處置預案,以備臨時緊急情況。前不久受台風影響,上海出現暴雨天氣,等陳曉燕趕到現場時,發現施工單位已經主動用上了排水泵,小區幾乎沒有出現積水。施工方相關負責人成洪強告訴記者,“理解和支持都是相互的,施工過程中居委會幫助解決了各種問題,讓我們可以安心施工,作為施工方我們也積極配合文明施工,保證工程進度周期,做到讓老百姓真正滿意”。
打造“一河一品”美麗鄉村景觀
眼下,在松江區小昆山鎮的萬畝高水平糧田裡,沉甸甸的稻穗蕩漾着收獲的喜悅,27條川流不息的河道水清岸美;集鎮區内,伴随着老舊小區緊鑼密鼓地改造步伐,毗鄰居民區的景觀河道顔值整體提升;在另一邊的工業區裡,新一輪的中小河道整治方案已經敲定,準備啟動施工,“生态效益”正不斷釋放帶來實打實的生産力……
近年來,小昆山鎮啟動河長制标準化街鎮建設,推進88條河道水環境治理,交出了一份喜人的成績單;2019年在全區率先消除劣V類水體并獲評“2016-2018年度上海市水務工作先進集體”,今年又喜獲首批 “上海市河長制标準化街鎮”榮譽,推進“三區聯動”協同發展布局,建設“科創、人文、生态”現代化新松江示範鎮的藍圖逐步照進現實。
27條河道打造“一河一品”景觀
東至昆港公路、南至昆泖公路、西至青浦區界、北至青浦區界的小昆山現代農業示範區,經過“農林水三年行動計劃”實施,實現了“田成方、路通暢、河潔淨、生态優、環境美”的格局,搭建起了鄉村振興的新載體。
最近,小昆山鎮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陸仁海在忙着籌備“農林水三年行動計劃”中最後一個水務項目的驗收工作。目前,區域内27條河道已完成整治,新建護岸約45.8447千米,河道綠化種植31.2471萬平方米,“河暢水清、岸綠景美、功能健全、人水和諧”的建設目标基本實現。
誰曾想,幾年前,萬畝糧田區域的東曹浜港、廟泾港、華營港等河道還是出名的“黑臭河道”。髒亂的河道對生态環境造成了破壞,居民也因為河道黑臭、環境髒亂對這片區域避而遠之。
為此,小昆山鎮政府結合“農林水三年行動計劃”,下決心對黑臭河道進行治理。經過幾年的投入和改造,逐漸打造出“一河一品”的美麗鄉村景觀。現在,萬畝糧田内的所有河道水質均達标,河道岸邊鋪設了總長為36967米、寬6米的親水步道。步道沿線不僅有錯落有緻的景觀,還貼心地設置了垃圾桶、公共廁所等設施,并張貼宣傳提示,倡導居民愛護環境。
穿過萬畝糧田,橫山塘的如畫美景便映入眼簾。兩側護岸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在認真作業。西起華田泾河,東至昆港公路的橫山塘河道,整治長度約3729.4米,新建護岸總長7365米,主要施工内容包括護岸、橋梁、防汛通道、河道清淤和綠化工程。據區水務局工作人員介紹,該工程完工後,在提升區域水安全保障的同時,将營造可供市民休閑、旅遊的親水空間,為市郊型鄉村旅遊創新示範區添景增綠。
“水清岸美”是個系統工程
正午時分,站在毗鄰東華新村的路口,眼前的河道碧波粼粼,岸邊綠植茵茵。河中央的噴泉飛濺出串串水花,自半空垂落到河面蕩開圈圈漣漪。小昆山鎮河道管理中心工作人員陸秋傑手指向眼前的河道,欣喜地告訴記者,在今年的上海市第二屆“最美河道”系列創建評選活動中,新建港河獲評“最美河道”。如今水清岸綠的靓麗風景線,幾年前還是被周邊居民抱怨不斷的問題河道。
新建港是小昆山鎮的一條鎮管河道,周邊居民區衆多,很多居民反映該區域河面水質渾濁、有異味。近幾年,小昆山鎮啟動了新建港水環境治理項目,先是疏浚整治河道,再在新建港文翔路至玉昆小區段結合小城鎮改造建設,完成了小區雨污分流改造。水質提升後,又依托沿岸本土文化特色,通過景觀造型、配置綠化,增加健身設施和建設親水平台等,形成了約3公裡長的水景觀帶。
“問題在水裡,根子在岸上。”在分管農業的小昆山鎮副鎮長周興龍看來,實現“水清岸美”是一個系統工程,“例如集鎮區和工業區,沒有雨污分流等改造項目,水質全面達标也不可能實現。”今年4月,小昆山鎮專門成立了河道管理中心,引入第三方進行市場化治理,并不斷完善長效管理機制。
與此同時,各項民生工程也在同步進行。據小昆山鎮村建辦統計,全鎮雨污水改造共涉及20個小區和3個商業街坊,共計居民8774戶、商戶642戶,面積達92.13萬平方米。目前已經完成11個小區和3個商業街坊,面積33.21平方米。今年,鎮村建辦正在對剩餘9個老舊小區進行雨污分流改造,實現雨污分流全覆蓋。雨水和生活污水分開排放,從源頭上解決了水質污染問題,也為集鎮區居民帶來了獲得感。
“接下來,小昆山鎮将作為試點鎮,啟動生态清潔小流域建設,2019年兩條斷頭河整治項目,以及涉及工業區的2020年中小河道(大港五号河、六号河、7号河)整治工作現已納入實施方案。”周興龍透露。
優化内外交通布局,打出排堵保暢“組合拳”
G60滬昆高速松江東收費站項目通車,東部片區建立起前往市區快速通道;43項道路維修工程全面啟動、迅速完工,城市血脈運行更加通暢……
按照“小切口,大提升”的方針,在已有基礎上,今年,松江區交通委繼續打出強有力的交通排堵保暢“組合拳”,對城市道路實施精細化的交通微改造,着力提升城市風貌和出行品質,建設人民滿意交通文明出行環境。
G60松江東收費站開通,針對擁堵源頭對症下藥
松江城區東北,G60滬昆高速公路、文翔東路和滬松公路形成的三角區域内,一座擁有10條收費車道的高速收費站和兩座上跨立交匝道橋已于8月31日開通。
作為松江城區既有兩個G60高速出入口的東部補充力量,在文翔路上開通高速出入口的這一交通實招,松江新城東部和綜保區的高速通行時間将普遍節省20至30分鐘,側面緩解了其他幾個松江對外出行高速立交的交通壓力。對于“時間就是金錢”的G60科創走廊企業來說,也無疑是個令人振奮的利好消息。
考慮到新收費站開通後地面交通組織,連接收費站的文翔東路和中凱路同步實施了拓寬、渠化等工程。在開通之前,松江交警支隊對收費口沿線的各路口信号燈也進行了配置的優化。“之後還将根據實時車流及道路通行情況,進一步進行文翔路等周邊道路信号燈的配時優化。”松江交警支隊機動一大隊大隊長李鑫表示。
一子落定、全盤皆活。G60松江東收費站的建設是松江高速公路匝道全面布局建設,提升對外交通能級邁出的關鍵一步。收費站開通後,加上松江城區現有新、老城收費站,G60滬昆高速在松江城區内共有3個出入口。而在規劃中,松江還正全力推進G60莘磚公路匝道、S32玉樹路匝道、G1503廣富林匝道、G60辰塔路匝道的規劃編制盡快落地。“到時松江各地都有一個高速公路出入口,市民進出高速公路系統就會非常方便。”區交通委項目辦相關負責人栗慧龍說。
因地制宜交通改造,精細管理體現繡花功夫
美能達路江田東路是連通松江老城區與綜合保稅區的一條東西向主幹道,早晚高峰期間貨運車輛和社會車輛常常堵成一團,但是道路既沒有擴容的空間,開挖施工又将嚴重影響園區生産和市民通勤。如何用最小代價破解擁堵難題,成為交通管理部門的研究課題。
今年3月,共7個路段、全長2.8千米的美能達路江田東路上啟用了全區最長的潮汐式可變車道,車輛通行效率大大提升,擁堵情況有效緩解。
如果說新建、增加道路是大刀闊斧的整體式改造,那麼交通微改造則是對局部交通進行修改、升級。
“新時代的精細化管理排堵保暢工作,要求我們盡量避免大動幹戈式的道路施工,而是巧妙盤活現有交通資源。我們針對交通堵點難點,挖掘有條件、有潛力的路段,綜合考慮,‘對症下藥’進行最優化的微改造。”區公路(市政)管理署相關負責人說。
道路提質升級全面鋪開,城市更新優化生活品質
“看着舒服,行駛舒适。”“在家裡明顯感覺馬路噪音小了很多。”8月底,趕在9月開學前,松江城區25條加罩高韌超薄瀝青的路(段)已完成施工整修一新,收到了松江市民的滿滿好評。這個暑期,松江區利用暑期車流相對減少的空窗期亮出“大手筆”,43項道路維修工程自8月1日全面啟動。
這批維修工程包括18條道路中修整治項目和25條道路加罩高韌超薄瀝青,即俗稱的“白改黑”項目。道路中修整治項目中,沈磚公路、佘天昆公路等9個項目已完工,松金公路、涞寅路等9個項目加緊推進。“白改黑”項目施工總面積64.6萬平方米,涉及方塔路、谷陽路等7個路段、3個路口和2條商業街。
道路建管養護是城市更新工作的重要一環。中修工程中,松江區公路署對路面破損較嚴重、闆塊不穩定,在面上“小修小補”已無法解決問題的道路進行徹底的維修整改。
以正在實施的樂都路為例,工程共分四個階段,采用半幅施工。在9月1日開學前,已完成了基礎闆塊維修和路面粗瀝青層攤鋪。此後,還将進行人行道重新鋪設更牢固美觀的仿石人行道闆,以及非機動車道的維修工程。最後再對主車道路面進行最後的細瀝青攤鋪,重畫标志标線。路面修整好後,樂都路中修段的主車道将拓寬,在樂都路西林路、樂都路九峰路等路口,路口渠化工程也将同步進行,在進口車道增設一條車道,屆時,路口擁堵現象或将有所改善。
以“路”為着眼點,松江區交通委還正加快推進将賣新公路、廣富林路等50條道路移交納入區管,建設百公裡“四好農村路”服務鄉村振興等舉措,讓松江這座城市更為民、更便民、更親民。
欄目主編:董齊興 文字編輯:陳敏
本文圖片均由姜輝輝、張哲倫攝。
來源:作者:丁藝婕 夏婷 牛立超 李成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