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潮汕地區的朋友看到“潮汕人愛潮汕”發表了許多有關于潮汕人拜神的文章,他們紛紛留言咨詢相關内容。咨詢得最多的内容是有關拜神的銀财與用品。關于拜神的銀材,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經專門分析過(如《潮汕拜神專用紙料,你知道了多少?(附實圖,讓你一目了然)》)。我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潮汕人拜神專用的“三牲”與“五牲”到底是什麼。
五牲
潮汕人拜神用品主要有五類:水果類、齋菜類、葷類、粿品類、煙茶酒等。而平時提到的“三牲”與“五牲”就是指三樣或五樣葷類供品。
三牲,亦稱太牢,是古代祭祀用的供品。日常供品中的三牲包括三大類:大三牲、中三牲、小三牲。其中大三牲和中三牲都是指帶頭的動物類,小三牲指沒有帶頭的肉類、蛋類、魚類。具體包括:
大三牲
大三牲:豬、牛、羊等,但必須帶頭。最常見的是生(指沒有煮熟的)豬、生牛、生羊,還有就是烤全豬、烤全牛、烤全羊。有的時候怕浪費,人們便用豬頭、牛頭、羊頭作為大三牲。
五牲
中三牲:雞、鴨、鵝、兔、魚等動物,但必須帶頭。這也是人們所說的全雞、全鴨、全鵝、全兔、全魚等。
小三牲
小三牲:沒有帶頭的肉類(如豬肉中的整塊五花肉)、魚類以及蛋類,有的帶頭的小動物、魚類也列入小三牲系列。另外,肉類、魚類制品也是小三牲。如臘腸、鱿魚幹、肉制品。
祭祀是華夏禮典的一部分,是儒家禮儀中主要部分,禮有五經,莫重于祭,是以事神緻福。祭祀對象分為三類:天神、地隻、人神。天神稱祀,地隻稱祭,宗廟稱享。
在一般情況下,拜神時很少用到大三牲,隻有在祭祖、祀天神才用到。如宗族祭祖、鄉裡集體祀神等大型的活動。中三牲則用于在家祭拜自己家的祖宗及各類神明忌辰時的敬拜。小三牲則是平時或神明忌辰時的敬拜。
在現代,人們拜神時已經沒有講究到底是大三牲、中三牲、小三牲,而是用肉類、蛋肉、魚類及其制品中的三種。例如使用肉卷或豬頭加豬尾來代替全豬,甚至用素三牲代替傳統三牲,抑或是用鱿魚、豬肝、豬肚代替。
中三牲
五牲是最隆重的牲禮,主要是大祭祀時使用。例如祭拜玉皇大帝、三官大帝及其部屬神等等神格較高的神明,或是大型的婚喪喜慶祭典和普渡才會使用到五牲。五牲上述東西中的五種。這是因為現在的人們對生活質量講究多了,拜太多的肉類、蛋肉、魚類及其制品會吃不完,太浪費了。所以,不論是三牲、五牲都是用一些肉類及其制品代替,很少用到整隻動物(有時連雞、鴨、鵝、兔、魚都用其中一部分代替)。
拜神常用動物類
不論是三牲還是五牲,一般情況都要煮熟後才能拜。如果是生的,一定要貼上紅紙(魚類的要貼在魚的眼睛上)。但有的神明卻要拜生的,如是用來拜虎爺就一定要拜生的三牲。
至于三牲如何擺放呢?
依照傳統習俗,三牲中的豬為中牲,其他兩個牲禮則為旁牲。故在擺放三牲時(角度以面對神明為主),應将豬肉放置于正中央,雞放置于左側,且雞頭要朝前,而魚則放置于右側,并使魚尾朝前。具體如下圖:
本文由“潮汕人愛潮汕”在今日頭條原創
特别提醒:有部分神明不喜歡葷類供品,所以不能拜三牲和五牲。如拜觀音菩薩就隻能用齋類供品。
以上就是我們平時拜神時用到的三牲、五牲及要注意的内容。
看到這些拜神用的葷類物品,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編後語】如果大家喜歡更多關于潮汕的内容,别忘了常來今日頭條看看“潮汕人愛潮汕”或搜索微信公衆号“潮汕人愛潮汕2”。我的口号是:品嘗潮汕美食,欣賞潮汕美景,了解潮汕風俗,領略潮汕文化。讓潮汕文化得到更好地傳承。
#潮汕##我要上 頭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