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威武帝都,萌兔護法丨
▲ 文末有驚喜哦!!!
- 風物君語 -
胡鵬飛
一位京城裡的“聖誕老人”
每年中秋前這段時間
都是他最忙碌的時刻
他用雙手把泥巴做成“兔兒爺”
讓熊孩子們一個個抱回了家
誰也不知道
中間藏滿了一整年的平安和幸福
(風物君今天也準備了一整年的幸福☄)
▼
老北京過中秋,年年都要請“兔兒爺”。
兔兒爺本是廣寒宮中嫦娥仙子身邊的玉兔,精通醫術,專為西王母搗藥制作仙丹。
恰逢一年八月十五,北京城内瘟疫肆行,百姓苦不堪言,玉兔便被派下凡消災解難。降臨凡間後玉兔化成少女,奔走于家家戶戶,沒多久瘟疫就被消除了。
▲ 玉兔穿上百家衣,有文官的寬袖長袍,也有武将的盔甲戰袍,白象、黃虎、黑虎、麒麟……各種天上猛獸也成
從此,北京人每年中秋節都要供奉“兔兒爺”。一進農曆八月,城内市集上就彙聚千千萬萬的“兔兒爺”,他們被陸續請回家中,高坐神桌,接受人們叩拜後,就成了孩子們的玩具。
01·念念不忘,是“記憶”,也是“技藝”
我們見着胡鵬飛的時候,他正在把周末小朋友們做的兔兒爺泥胚們擺成陣營。“這些是沒做好的泥胚,有些形不好,有些開裂了,小朋友們就不要了,我給修一修。”胡鵬飛邊說邊用手蘸着清水,抿着泥胚上生硬的邊緣,恍惚間,讓人聯想起傳說中女娲造人的景象。
▲ 大概,這能被稱作“鵬飛造兔”吧!
胡鵬飛會捏泥塑,也是吉兔坊品牌的大當家。他最驕傲的便是把老北京的兔兒爺賣到了全國各地,甚至走向五湖四海。對于兔兒爺這曾深陷“水深火熱”的老手藝來說,可謂是“涅槃重生”。
但當胡鵬飛将兔兒爺的跌宕旅程向我們娓娓道來時,我才發覺,兔兒爺帶來的這些歡樂,實際上源自手藝人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和不易。
▲ 清代乾隆年間楊柳青印制的木版年畫《桂序升平圖》,呈現了舊時小兒在中秋祭拜兔兒爺的熱鬧景象。圖/
從前,兔兒爺是老北京對于中秋節最割舍不下的記憶。
每到農閑時節,村裡鄉親就會捏制兔兒爺,賣給前來收購兔的城裡商販,換些外快貼補家用。城裡商販将兔兒爺帶給家家戶戶,也給一代又一代北京人帶去了陪伴和樂趣。
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回憶兔兒爺時,好似就看到了兒時在中秋集市上的那個自己,不僅是對兔兒爺深深的懷念,還有那個時代揮之不去的年節氛圍:
“臉蛋上沒有胭脂,而隻在小三瓣嘴上畫了一條細線,紅的,上了油;兩個細長白耳朵上淡淡地描着點淺紅;這樣,小兔的臉上就帶出一種英俊的樣子,倒好像是兔兒中的黃天霸似的。”
▲ 現如今,誕生在吉兔坊的每一個兔兒爺都要經過十幾道制作工序,并且由好幾位師傅共同完成。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經曆社會動蕩,會做兔兒爺的人都轉行了,手藝因此一度中斷。直到80年代,老舍先生的《駱駝祥子》被拍成電影上了熒幕,兔兒爺才又回到大家的記憶中。近幾年,會做兔兒爺的老人相繼去世,手藝人寥寥無幾,許多90後甚至不了解中秋祭拜兔兒爺的習俗。
▲ 吉兔坊中正在陰幹的兔兒爺泥胚。
即便如此,北京城裡做兔兒爺的幾位手藝人,依舊在努力保護着老北京的中秋記憶,延續着兔兒爺的“生命”,胡鵬飛就是其一。
02·一塊泥巴的心願
胡鵬飛是陝西人,家中世代從藝。從小就看着大人們做佛像、畫建築上的花畫的胡鵬飛,說不上什麼時候開始會捏泥塑,多是學着大人的模樣捏着捏着就有了姿态。上大學時,胡鵬飛順理成章選擇了藝術專業,畢業後正兒八經地折騰起泥塑。
▲ 滿滿當當的兔爺山。圖/吉兔坊
最初,胡鵬飛捏的是家鄉的泥塑——陝西鳳翔泥塑。
陝西鳳翔泥塑多以虎為主題,分為彩塑和素色兩種風格,粗犷霸氣的泥塑虎多為鳳翔人家鎮宅辟邪的瑞獸。而京城“兔兒爺”恰好相反,體态嬌小,容貌更為親近,坐騎服裝卻是多種多樣,在地域上有些距離的兔兒爺和泥塑虎,這麼看來,倒像是遠親。
▲ 鳳翔泥塑融合了陝西的審美趣味,别出心裁的剪紙、泥塑、布藝相互融合,最終呈現出威武不失有趣、平實
出于一次偶然的好奇,胡鵬飛抱着試試的态度随手做了些“兔兒爺”,卻收到不錯的反響,促成了胡鵬飛泥塑風格的轉變。
“泥塑其實不分家,不管是陝西的坐虎還是北京的兔兒爺,藝術性卻是共通的,雖然承載的地域文化略微區别,但都寄托了百姓對于美好生活和平安健康的祈願。”
▲ 以“兔兒爺”為主打,胡鵬飛的團隊還創新出更多讨喜的吉祥物,制成書簽、冰箱貼、DIY材料包、禮盒等
現在,胡鵬飛的團隊已經發展至上百名員工,兔兒爺也早已突破了地域限制,一門瀕危的老手藝竟然“起死回生”了。
03·兔兒爺愛吃啥?
手藝人做兔兒爺不僅要有手頭功夫,還要對傳統文化知根知底。
說起舊時老北京的祭月習俗,胡鵬飛好似曆曆在目:
“每逢老北京城裡的中秋之夜,人們就會順着月出方向擺出香案,将兔兒爺請上香案,供奉上月光神碼,再擺上月餅、瓜果、長壽花,更有人家會煮上兔兒爺愛吃的毛豆。”
▲ 民間有“男不祭月,女不祭竈”的習俗,焚香祭拜兔兒爺便是母親帶着熊孩子一同完成。熊孩子們此時也最
▲ 人們在叩拜完兔兒爺後,千張、元寶和“月光馬兒”将被一同焚燒給兔兒爺,“月光馬兒”就是專供兔兒爺
至今,胡鵬飛還保留看戲的習慣。昔日家喻戶曉的戲劇形象,常被手藝人借鑒到作品上。兔兒爺起初隻有一把旗子,後來,出于武生的行頭影響,就有了對稱的兩把或四把。據說,兔兒爺的形象也被吸納進京劇,梅蘭芳大師的《嫦娥奔月》中就有兔兒爺和兔奶奶的角兒。
▲ 胡鵬飛制作的兔山,小兔子們正敲鑼打鼓、拉二胡、尋找仙草……生動形象,活靈活現。
04·舊時兔兒爺,為何年年請?
還得多虧了熊孩子們的傑作。
舊時的手藝人們,制作兔兒爺用的泥巴多混雜着雜草礫石,自然沒多久就被磕碰的七零八落了。兔兒爺是用驢皮膠熬制的顔料畫的,遇上冬日的暖氣,容易伸縮,導緻開裂或脫落。時間久了,兔兒爺身上的顔色也會氧化而變色暗沉。
▲ 舊時宮中受到民間中秋祭拜兔兒爺習俗的影響,每逢中秋,也常從市集上買回大量的兔兒爺。圖/源自網絡
如今,要想為兔兒爺延續新生命,就要在“顔值”和質量上與時俱進。
胡鵬飛制作兔兒爺時用的泥巴和顔料都不同以往,這是他的秘密配方,藏着他幾十年來“玩”泥巴得出的經驗。
第一步,選泥料。選好的泥料要過篩淘洗,祛除雜質。和成團後,要饧泥,不少于半個月時間的靜置,能讓泥巴中的分子結構得以重構,上手後細膩柔軟利于塑形。
▲ 胡鵬飛的配方黏土也面向市面銷售,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DIY泥塑。
在塑形前,根據制作對象的大小形狀,要在泥中“錘”入相應質量的棉花。成熟高的棉纖維不僅具備極好的吸色性能,還能使上色更均勻鮮亮。
▲ 棉纖維具有良好的吸濕和透氣性,細密的質地與泥巴融合抱團,能提高泥巴的韌性和黏性。
兔兒爺拿在手上雖然沉甸甸,卻是空心的。這個制作傳統從明清時期一直延續至今,舊時售賣兔兒爺的商販在一買一賣中曆盡路途颠簸,實心兔兒爺會增加不少難度。
▲ 先将泥料擀成厚實的泥片,然後均勻地填蓋在兩瓣模具内壁上。
▲ 合緊模具,讓泥料貼合。
▲ 此時的兔兒爺雖已成型,但還要封合底座,并在底上按壓一個橢圓形凹陷小坑,為了避免後期幹燥時,泥質
▲ 開模取出兔兒爺時要用巧勁兒,避免把泥胎捏變形。
▲ 再用細小竹簽将模具的縫隙填補平整,修整好瑕疵。
▲ 用竹簽在兔兒爺的官帽中央和後背位置紮上插放兔耳朵和旌旗的眼兒。
▲ 将泥巴裹在鐵線上搓出兔耳朵。胡鵬飛做示範時是用泥巴,成品中的兔耳朵是用軟陶泥制成,不易摔碎。
泥胚經過幾天陰幹後,就能上色了。傳統的兔兒爺要把全身塗白,掩蓋泥巴中的粗粝雜質。
▲ 傳統的兔兒爺往往會在全身塗白。
我們常在國畫作品、木結構建築上看到的傳統紋樣,多是由中國傳統礦物質顔料繪制,它們區别于西方化學顔料,獨具中國色彩的韻味,胡鵬飛繪制兔兒爺就延用了這樣的傳統色彩。
▲ 胡鵬飛為兔兒爺上色用的顔料經由研制改進,克服了從前驢膠顔料易幹裂、脫落、變色、暗沉的種種劣性。
▲ 上色之後,用毛筆畫上紋絡、點上眼睛,開臉後的小動物立馬神采奕奕。
▲ 顔料幹後,要塗上一層清漆,能使兔兒爺散發光澤、曆久彌新,還能保護顔料層經久不衰。
▲ 兔耳朵往往是單獨插在官帽上,可以靈活移動,陶泥制作的不怕摔碎;旌旗,是用紅紙剪成,沿用了陝西鳳
▲ 兔兒爺的背面會露出些許素胎,同時保留了手藝人钤印的傳統。
▲ 有些系列省去了上光步驟,卻露出些許素胎,磨砂質感的親和舒适,配上兔兒爺官帽上毛茸茸的紅纓球,惹
每送走一隻可愛的兔兒爺,胡鵬飛就像“嫁女兒”一樣,小心翼翼地托付給五湖四海的人家。
1秒看重點↓↓↓↓
今天的風物君不是往日的風物君
除了吊足大家的胃口外
以往留言中大家對購買鍊接的狂熱号召
我們這次真的實現了!!!
來自胡鵬飛老師·吉兔坊的兔兒爺
此刻正悄悄地整裝待發在鍊接裡
↓↓↓↓
買到就是搶到
經典款兔兒爺
複制下面鍊接,打開手機淘寶
¥Zqb3bV8M9SH¥
兔兒爺創意冰箱貼
複制下面鍊接,打開手機淘寶
¥AH9xbV8IClj¥
兔兒爺就在中秋假日等你回家喲~
-END-
你的家鄉
有哪些獨特的中秋節習俗呢?
文丨皮卡婷
圖編丨Geethan
攝影丨Geethan
部分标注圖片來自于網絡
風 物 精 選
文化地理
南陽|山東|義烏|貴安|建水|安康|南昌|湛江
物産美食
糯米飯|春筍|湖南米粉|蕨菜|青團|菌子|紅膏嗆蟹
匠人手藝
藤編|樂高|磚雕|古建彩繪|敦煌壁畫|紫砂|旗袍
點擊下方圖片,領取更多精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