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大禹故裡圖騰

大禹故裡圖騰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0 19:20:48

常松木/文

大禹是一個真實的曆史人物,這已經諸多學者缜密考證,而大禹故裡究竟在哪裡,則衆說紛纭。近年來,尤其是汶川大地震後,經中央電視台的報道,大禹故裡在四川廣為人知,但還有衆多學者認為大禹生于中原,應為河南登封人。2005年,大禹被評為登封市十大曆史名人。本文拟就禹生嵩山石紐談一些粗淺看法。

大禹故裡圖騰(大禹故裡在登封)1

一、大禹出生地的相關說法

關于大禹的出生地,先秦古書是沒有記載的,現在主要有河南說和四川說,而這兩種說法皆與“禹生石紐”有關。 “禹生石紐”的記載出現較晚,就目前掌握的資料看,是始于漢朝。漢初的陸賈和司馬遷,都隻提出“禹出西羌”的籠統說法,到了西漢末年,揚雄在《蜀王本紀》中才說:“禹本汶山郡廣柔縣人,生于石紐,其地名痢兒畔。”東漢趙晔《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三國志•秦宓傳》、東晉常璩《華陽國志》等典籍以及後世四川相關的地方志也都引用了這種說法。然而石紐到底在哪裡,四川内部也争持不下,有汶川說、北川說、茂縣說、理縣說、都江堰說等,四川學界大多認同北川說。而河南省登封市千百年來也流傳有禹生石紐的說法,并且有大禹誕生、拜師、治水、建都等系列傳說以及衆多大禹文化遺迹,因此,2008年元月,河南登封被命名為中國大禹文化之鄉。

大禹出生地四川說認為大禹是羌族人,而《史記》則以大禹為黃帝後裔,這又涉及到大禹的民族淵源問題,茲不詳述。

除四川、河南之外,安徽、浙江、山東、山西也都認為大禹是他們那裡人,如李沣《大禹出生山東考》認為大禹出生于古代曾隸屬山東的河南杞縣一帶,陳剩勇《大禹出生地考實》認為大禹出生于陝西北部。而馬曉晨《民和——大禹故裡》,林有盛、加毛太的《大禹故裡新說》都呼應鮑義志《喇家遺址與大禹治水》的觀點,認為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是大禹的故裡。這幾種說法因非主流觀點,故不詳述。

二、嵩山石紐屯千古相傳

嵩山少室山下的馬莊、尚莊、張莊、王莊、左莊,古稱“一溜石紐屯兒”,當地群衆将音念轉為“一溜水牛屯兒”。其中的左莊原名祖家莊,略稱為祖莊,又音轉為左莊,而尚莊音轉為啥莊,張莊音轉為紮莊,王莊音轉為瓦莊。祖家莊村的劉姓、蒲姓的家譜中都明确記載左莊原名祖家莊,祖家莊有非常多的大禹文化遺迹:

石紐石:位于祖家莊村北息壤崗上,高約1.5米,寬1米。自古以來,被群衆視為神石,石上有一條龍紋,相傳十分靈驗,附近群衆誰有病了,就到石前祭拜,并撫摸一下龍紋,病就好了。因此,千百年來人們頂禮膜拜,被摸得異常光滑。

息壤崗:位于祖家莊村北,地勢明顯高于村中其他地方。相傳古代洪水不管多大,都淹沒不了它,水漲它也跟着往上長,據說是鲧治水時所遺留下來的息壤而得名。群衆相傳大禹即出生于這個崗上。

禹嶺:位于祖家莊村西,屬少室山望嶽峰的餘脈,相傳因大禹經常站在這裡觀察水勢而得名。

姚溝:位于祖家莊村東南,相傳塗山姚代姐育嬰,嫁給大禹後即住在這裡。

夏地:位于祖家莊村南,古代洛陽、江左、颍陽至登封的官道北側,大禹建立夏朝後,百姓遂稱其祖居之地為夏地。

東軍地:位于祖家莊村東,相傳因大禹曾在這裡操練軍隊而得名。

擂鼓石:位于祖家莊村東,高約4米,以石擊之能發出“咚咚咚”的響聲,相傳為塗山氏聞鼓饷夫所擊的鼓。

金牛峰:位于祖家莊村西南,是嵩山七十二峰之一。相傳天上的金牛神曾幫助大禹治水,大禹治水成功後,金牛化為山峰,守護大禹故裡,因而得名。

禹王壇:位于金牛峰頂,為三層圓壇,最上層直徑約30米,有夯築遺痕,群衆相傳為大禹祭祀上天的地方。

禹王廟:位于祖家莊村東姚溝北側,原來規模很大,20世紀50年代被拆毀。

少室阙:位于祖家莊村北4公裡處少室山腳下,為漢代少姨廟的神道阙。2010年1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

大禹故裡圖騰(大禹故裡在登封)2

三、啟母石銘文是有力證據

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被人們奉為公而忘私、無私奉獻的圭臬。嵩山主體為太室山和少室山,“室”即家室,因大禹和塗山嬌、塗山姚分别居住于其下而得名,漢代時,人們在太室山和少室山下分别建啟母廟和少姨廟,奉祀大禹的夫人塗山嬌、塗山姚,東漢時,颍川太守朱寵又分别在廟前創建啟母阙和少室阙。武則天封禅中嶽嵩山後,又加封啟母為玉京太後,少姨為金阙夫人,夏啟為齊聖皇帝,

啟母阙上的夏禹化熊、啟母化石兩幅畫像是研究大禹治水和大禹故裡的重要實物見證。《淮南子》載:“禹治洪水,通軒轅山,化為熊。先謂塗山氏曰:‘欲饷,聞鼓乃來。’禹跳石,誤中鼓,塗山氏往見,慚而去,至嵩山下化為石。方孕啟,禹曰:‘歸我子。’石破北方而啟生。”《随巢子》、《漢書·武帝紀》等也有類似的記載。

啟母阙銘文明确記載了鲧禹治水和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一事,也記載了漢代人們對大禹的崇拜:

“昔者共工,範防百川。柏鲧稱遂,OO其原。洪泉浩浩,下民震驚。禹O大功,疏河瀉玄。九山甄旅,鹹秩無文。爰納塗山,辛癸之間。三過亡入,實勤斯民。同心濟隘,胥建三正。杞缯漸替,又遭亂秦。聖漢湮(左為示字旁)享,于茲馮神。翩彼飛雉,卒(左為山)于其庭。貞祥符瑞,靈支挺生。出O弼(中為隔少耳朵旁)化,陰陽穆清。興雲降雨,OOO盈。甯一不歇,比性乾坤。福祿來歸,柏宥吾君。千秋萬祀,子子孫孫。表碣銘功,昭視後昆。” 

這段銘文可分為兩部分來解讀。第一部分記述了共工、鲧、大禹治水的情況以及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感人事迹。第二部分記述了夏部族的興衰、漢代祭祀啟母和大禹時出現的祥瑞以及讓後人永遠記住啟母和大禹的功績等。啟母阙銘文下還有一段銘辭,其大意是:大禹功德無量,廣布天下,其文德照耀着四海各地。祭祀的肉天天更新,而且非常豐盛,出現了很多祥瑞,遠方之人都羨慕靈異而來朝拜。大禹時期政治清明,現在又賜給我們以無限的幸福。我們都祈求快樂無窮,永遠安甯。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漢代人們銘記大禹和啟母的功德并隆重祭祀他們。

大禹故裡圖騰(大禹故裡在登封)3

其他地方僅相傳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既沒有明确的文獻記載,更沒有這樣的文物實證。從這個意義上說,大禹故裡就在河南登封。

  • 大禹故裡圖騰(大禹故裡在登封)4

考古成果可資佐證

大禹故裡圖騰(大禹故裡在登封)5

大禹生活的時代處于龍山文化時期,而嵩山地區已發掘或普查發現了許多龍山文化遺址。現将距祖家莊20公裡内的龍山文化遺址介紹如下:

禹都陽城王城崗遺址: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告成鎮西,距祖家莊16公裡,背依王嶺尖,處于五渡河注入颍河的夾角地帶。王城崗遺址面積50餘萬平方米,文化層平均厚2米左右,最深處可達9米。遺址内發現有龍山文化晚期的兩座小城堡和一座大城以及奠基坑、窖穴、灰坑等遺迹,還出土有大量陶器、石器、骨器、銅器等生産工具和生活用具。兩座小城中的東城絕大部分已被洪水沖毀,王城崗大城可以被看做是雛形國家的政治實體的中心所在,在時間、地點、規模方面都夠資格被稱為禹都,現在大多數專家都認為王城崗大城是在小城被洪水沖毀後大禹所建的都城。1988年,王城崗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黃樓遺址:位于登封市黃樓村西,距祖家莊8公裡。東臨于村河,南臨奈河,東西長約250米,南北寬約180米,面積約35000平方米。

程窯遺址:位于登封市東華鎮程窯村東北,距祖家莊12公裡。南臨颍河,西傍書院河,南北長約300米,東西寬約250米,面積約75000平方米。遺址的地層堆積和出土文物與王城崗出土的基本相同。

1979年以來,河南省考古隊在登封沿颍河兩岸進行普查,還發現了石羊關、王村、範店、南高馬、油坊頭、袁橋、朱家坪、畢家村西地、小李灣、向陽、康村等新石器遺址,這些都距祖家莊不遠,都在20公裡的範圍之内。這些都與夏部落生活于嵩山地區的文獻記載相符合,一定意義上也為大禹故裡在登封提供了文物實證。

大禹故裡圖騰(大禹故裡在登封)6

五、學術研究成果值得重視

研究大禹的出生地,事涉地理學、民族學、考古學、曆史學、文獻學、民俗學、神話學等方面的學術成果。徐中舒先在《巴蜀文化緒論》一文中說:“陸渾之戎後來又稱為陰戎,為九州戎。他們所居的區域極廣。《左傳·昭公四年》把陸渾的居區作了一個概括的叙述說:‘四嶽、三塗、陽城、太室、荊州、中南、九州之險也。’這個九州,就是九州戎。”史學界論及夏的疆域時,往往引用此文,也就是說,九州戎的地域與夏的地域,基本重合。顧颉剛也據此推斷九州的區域是:

“其地蓋始自今陝西之極西部,或今甘肅之東南部,北由隴山(四嶽),南抵秦嶺(中南),及逾潼關,則北及崤函(荊山),南及熊耳之東(三塗),以迄于今河南中部之嵩山(陽城、太室),包有渭、洛、伊、汝諸水之流域。” ‚

上述這個九州地區正是大禹神話孕育和産生的源頭,與文獻記載鲧、禹活動的中心地區在嵩山一帶相吻合。

史籍記載,大禹又稱戎禹,因而四川學者判斷大禹是羌族人,但《後漢書》有一篇《西羌傳》,叙述了西羌的來龍去脈:“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恃此險也,為政不善,而禹放逐之。其國近南嶽,及舜流四兇,徙之三危,河關之西南羌地是也。濱于賜支,至乎河首,綿地千裡。賜支者,《禹貢》所謂析支者也。南接蜀漢徼外蠻夷,西北接鄯善、車師諸國。” ƒ可見西羌出自三苗,原居住于今湖南、江西的北部,後被逐于甘肅、青海一帶,居住地是在河關(今甘肅臨夏)的西南,此地因為是羌人所居,所以稱為羌地。而羌族遷到四川,是戰國秦獻公以後的事,蜀地和漢中有交通往來也是在秦時。因此,大禹是四川人的可能性不大。

考證大禹的出生地,如果撇開西羌說和石紐說,而就大禹的父親和母親的角度來看,也可以管窺見豹。大禹的父親史稱崇伯鲧,《史記》載:“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黃帝。”《太平禦覽》卷一五五引《帝王世紀》雲:“夏鲧封崇伯。故《春秋傳》曰謂之‘有崇伯鲧’。”《說文解字》曰:“古崧、嵩、崇三字通假。崇,即嵩也。”《國語·周語上》載:“昔夏之興也,融降于崇山。” “崇、嵩字古通用。夏都陽城,嵩山在焉。” ④《史記·夏本紀》索隐引《連山易》:“鲧封于崇,故《國語》謂之崇伯鲧。”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大禹的父親鲧即生活在嵩山地區的夏部族首領。

大禹故裡圖騰(大禹故裡在登封)7

大禹的母親為有莘氏,《大戴禮記》曰:“鲧娶于有莘氏,有莘之子謂之女志氏,産文命。”《世本》曰:“鲧娶有莘氏,謂之女志,是生高密。”而有莘氏的活動範圍應距鲧的活動中心不遠。莘是一個很古老的氏族或方國,“莘,大姒國也。” ⑤而莘的地望,文獻中說法不一,一說在衛地,今山東莘縣北。一說在汴州陳留,今河南杞縣一帶。一說在曹州濟陰郡,在今山東曹縣西北。一說在河南莘店,今伊川平等鄉。筆者以為第四種說法可信,馬承源主編的《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載:“郭店一号楚墓出土戰國時期竹簡有《子羔》篇,《子羔》11号簡上段說禹之母“觀于伊而得之”。《中國姓氏尋根》載:“夏末有有莘氏人伊尹,因生于伊水之旁而得氏。由此可見,有莘氏的地望,應在嵩山西部的伊川縣境内。

總之,千百年來,人們相傳大禹生于嵩山下的石紐,啟母阙銘文明确記載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嵩山地區有很多龍山文化遺址,諸多學者也考證大禹應出生于嵩山地區,綜上所述,大禹出生于河南登封是比較可信的。

注釋:呂品著《中嶽漢三阙》19頁,文物出版社,1990年8月

‚《古史辨》七下131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ƒ《後漢書》303頁,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9年6月

④《太平禦覽》卷39引韋昭注

⑤引自《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卷十六》,中華書局,1980年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