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資産負債表之後,我們迎來了第二張表——利潤表。
①從營業收入到淨利潤看懂資産負債表,就清楚了公司的錢從來哪兒來,又變成了什麼;而看懂利潤表,就知道公司到底有沒有賺到錢。
這張利潤表上的第一個項目是營業收入:就是企業賣出産品所獲得的收益,而賣出的産品則是營業成本。
獲取利潤的第一步是用營業收入減去營業成本,便得到了企業的毛利。
那獲取利潤的第二步是什麼呢?
我們看到表中的第二項叫作“營業稅金及附加”,這是國家對工商營利事業按營業額征收的稅,也就是說,隻要企業開門營業,那就得繳稅,屬于流轉課稅的一類,是一個中國特色的項目。
營業稅金及附加包括營業稅、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和教育費附加等。這個稅是價内稅,價格的價,顧名思義就是包含在商品價格内的稅,比如鹵鵝公司一隻鵝賣100塊錢,如果營業稅是5%,那麼,鹵鵝公司實際上是隻收到了95塊錢,其餘5塊就是稅收成本。
有價内稅,對應就有價外稅。我們在4S店買量10萬元的小車,買車的同時我們還要繳納10%的增值稅,這就是一種價外稅,是消費者為獲得商品必須額外支付的。
不過要注意的是,在經營者的利潤表中,隻能出現營業稅稅收成本,而不會出現增值稅稅收成本,因為營業稅是由經營者承擔,增值稅是由消費者承擔的,所以不計入經營者的利潤表。
那增值稅又體現在哪兒了?還記得你買車時把增值稅繳給誰了嗎?稅務局嗎?不是的,和車款一并繳給了4S店吧。其實,這筆錢從交到4S店手上的那一刻起,就不屬于他,而注定是要由他付給稅務局的,那麼,這筆錢對4S店算什麼呢?是負債。增值稅體現在資産負債表中的應交稅金這一項目中。
回到主題,獲取利潤的第二步需要用毛利減去營業稅金及附加,但這還不夠,還有三個關于費用的項目需要扣除,它們是營業費用、管理費用和财務費用。
什麼是營業費用?對一個生産、銷售産品的企業來說,在生産和銷售過程中産生的費用就是營業費用。比如說把貨物從倉庫運到銷售場所的運費、倉儲費、廣告費和其他為了促銷而支出的一些費用、銷售人員的工資、門店的店租抑或是折舊等等。
什麼是管理費用呢?管理費用就是與企業的管理環節有關的一切費用。比如說管理部門各種人員的工資,行政開支、辦公樓的折舊等,都是管理費用。
不同類型工作人員的工資往往屬于不同的項目——銷售人員的工資屬于營業費用,而管理人員的工資屬于管理費用。不同類型的固定資産的折舊也屬于不同的項目,門店的折舊屬于營業費用,辦公樓的折舊屬于管理費用,而廠房的折舊屬于生産成本。
最後是财務費用,這直接和錢相關。借錢就會付出利息,存錢獲得利息,利潤表上的财務費用,實際上是借款利息減去存款利息的淨額。
營業收入扣除營業成本,即得到了所謂的毛利;第二步是毛利扣除營業稅金及附加,再扣除以上三項費用,似乎就得到了利潤。然而,“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還有一段路,才能到達“真正的利潤”。
接下來,就是獲取利潤的第三步。
在第二步之後,我們還需要跨越三個項目才能到達第一個利潤數字——“營業利潤”。這三個項目的第一個是投資收益。
什麼是投資收益?就是對外投資賺的錢減去投資損失後的淨收益,前面不是說鹵鵝公司投資了鵝場,也買了債券,鵝場的分紅和贖回債券時賺的錢就是投資收益。
剩下還有兩個項目,一個叫“資産減值損失”,一個叫“公允價值變動收益”,這兩項實際上都是由資産價格變化引起的利潤的增減變化。
什麼是“資産減值損失”呢?因資産的賬面價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額而造成的損失。會計準則規定,資産減值範圍主要是固定資産、無形資産以及除特别規定外的其他資産減值的處理。
而金融資産和投資性房地産是按照公允價值來計價的,倘若某項資産當前時刻的價值變動了,收益或是損失,便被稱作“公允價值變動收益”。
這裡要注意的是,投資收益一般是買賣離手,已兌現的;而公允價值變動收益隻是金融資産、房産帳面上的波動,俗稱浮盈、浮虧。
到這裡基本上就可以推算出企業的營業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營業費用 管理費用 财務費用)-(資産減值的損失-公允價值變動的收益-投資收益)。是不是太長了記不住?跟大家簡單點說好記,就是:營業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 投資收益-稅-費-資産類價格損失。
獲取利潤的第四步是什麼?
除了營業利潤,企業還會獲得什麼利潤呢?就是營業外收入。
營業外收入?前面不是說了彩花把舊的保鮮櫃在二手市場賣了嗎?這筆收入就是營業外收入,因為鹵鵝公司主要經營鹵鵝,而不是倒賣保鮮櫃。
除此以外,額外的獎勵或者賠償,還有這新冠疫情期間的企業退稅,也屬于企業的營業外收入。
那營業外支出是指什麼?與營業外的收入相應,如果公司因為違規而遭受處罰,或者火災、水災、地震等不可預知因素所導緻的損失,這是營業外支出了。
可以看出,營業外收入或支出跟經營活動沒有一毛錢的關系,并且都是偶然發生的。因此,營業外收入通常都顯得不那麼重要,不穩定麻,所以主要還是得看營業收入。
這時,利潤表的好處就彰顯出來了:它不僅能告訴企業今年賺了多少錢,還能在區分可持續項目和不可持續項目,由此推測企業未來的盈利。
營業外收入之外還有一個特殊的項目,叫作“補貼收入”,政府直接為企業發紅包,比如什麼高新技術補貼、穩定崗補貼、創業補貼。這些都屬于營業外收入,但在會計上,仍然會把它單獨列示。
另外,有進出口業務的公司還會有彙兌損益,兩種貨币來回兌換,由于彙率不斷發生變化,就難免會産生彙兌損益。
在考慮了營業外純收入後,第四步便得到了:利潤總額=營業利潤 營業外的純收入,這營業外的純收入呢就是剛剛所說的,(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補貼-彙兌損失)。
那獲取利潤的最後一步是什麼?
最後一步是考慮所得稅,賺了錢得交稅啦。所得稅一般是按照企業“利潤總額”的25%計,當然,具體計算還會更複雜一些,也不盡然為25%。
所以,企業淨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這才是企業真正賺到的錢。
到這裡,我們得到了企業的淨利潤,也将利潤表有什麼給學完了。回想起來,利潤表就像企業的攝像機,将如何從營業收入到最終淨利潤的完整影像呈現給大家
②利潤表背後的信息是什麼?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得到了利潤表的一個基本邏輯:收入扣除所有的成本費用,就得到了最終的利潤。那麼,整張利潤表還透露出什麼信息呢?
最基本的,利潤表告訴我們企業是否賺了錢、在哪賺的錢?此外,利潤表将可持續的營業利潤與不可持續的營業外收支和補貼收入分别展示,這又可以幫助企業推斷出自己在未來一段時間内的收益。因此,利潤表實際上有兩個作用,一是它不僅告訴企業,你現在賺了多少錢、這些錢是從哪裡賺的,二呢使企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到自己未來的盈利狀況。
因此,利潤表是投資者最關心的一張表,因為從利潤表中可以看到企業主營業務的營利能力,窺探企業的未來。
另外,剛才我們也說了,利潤表就像企業的攝像機,呈現從營業收入到最終淨利潤的完整影像。但仍然有幾個地方是要特别注意,那就是:有收入不等于收到現金,收到了錢卻可能沒有收入,有費用也不等于要付出現金,付出了現金不一定會産生費用。是不是覺得有點繞?其實很簡單。
什麼叫“有收入卻不等于收到現金”?很簡單,企業有很多應收賬款還沒有收回來。
什麼叫“收到了錢卻沒有收入”?很簡單,預收了人家的貨款卻還沒有發貨,這筆預收貨款就不能算是自己的。
什麼叫“有費用卻不需要付出現金”?很簡單,雖然固定資産在不斷損耗,但卻用不着給别人付錢。
什麼叫“付出了現金卻沒有産生費用”?很簡單,企業預繳了下一年的房租,換回了這所房子在下一年的使用權,得到了一項資産,卻沒有産生費用。
由于收入減去所有的成本費用等于利潤,而收到的所有現金減去付出的所有現金就得到了一個叫“現金流”的概念,因此,以上四條論述加在一起就幫助我們推斷出了一條真理:那就是,利潤,不等同于現金流。
好了以上就是關于利潤表的内容,你懂了嗎?下一節,我們将一起學習現金流量表,再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