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李紳被冤枉

李紳被冤枉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9 07:41:31

李紳被冤枉(宰相李紳有多冤)1

糧食

基辛格說過一句名言:“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人類。”

糧食的重要性,人類是有共識的,門口的大爺也說過一句名言:“生産一粒米,要費九斤四兩力。”

視角不同,看法不同,但節約糧食大家都認為是必須的。

節約糧食,反對浪費,很多容易讓人想起一首詩——

李紳《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記性好的,可能會想起第二首詩——

李紳《憫農》:“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其實,李紳還寫第三首—— 

李紳《憫農》:“壟上扶犁兒,手種腹長饑。窗下織梭女,手織身無衣。我願燕趙姝,化為女姿。一笑不值錢,自然家國肥。”

記得這首詩的人可能不多,主要責任在李紳,誰讓他一首詩超出20個字呢?

李紳被冤枉(宰相李紳有多冤)2

李紳撰并書《龍宮寺碑》

李紳的《憫農》,還是讓人敬佩的。這不盡在詩寫得好,而是詩寫的不是時候。

王旋伯先生考證,李紳的《憫農》約作于公元802年。這個時候寫《憫農》這種詩,很容易出政治問題。公元780年,唐德宗廢租庸調制改行兩稅法,造成農民負擔的持續加重。“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是事實,但寫成帖子發出來總是不太好的。

極為重要的是,這個時候的李紳還是個考生。李紳寫這組詩,目的是備戰“高考”,準備用這組詩給自己“加分”。

唐代的“高考”是不太規範的,中國科舉制度的完善是在明代,最早也隻能推到宋代。這種對科舉制度的認識,關鍵在于你怎麼看。

唐代流行“行卷”,就是考生把自己平時的得意之作,編成一個集子,考前送給主考官,或是文壇、政壇大佬。權威人士如果看中了,考試成績差一點考生同樣會獲得推薦,這對錄取是至關重要的。

大名鼎鼎的李白,曾寫過名句“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韓荊州即韓朝宗,當時的大佬。李白采用直接吹捧韓大佬的方式,目的就是為了獲得推薦。

跟李白比,李紳隻是個曬太陽的小鬼。為了高考不落榜,李紳也找了一位韓大佬,這就是韓愈。李紳的《憫農》詩,就是以“行卷”的方式呈給韓愈的。

李紳的這種做法相當危險,即使自己沒意識到《憫農》詩有問題,作為政治家的韓愈絕對一眼能看出來。為了一個無名考生,韓愈犯不着得罪朝廷,一般會将李紳“槍斃”。

但韓愈沒有“槍斃”李紳。李紳牢騷多,但人不壞,運氣也好,後來考中進士了。

李紳的仕途有奇迹,後來一直做到宰相。

飛黃騰達的李紳,生活上也有奇迹:據說,李紳随着官位的躍升“漸次豪奢”,蛻變成了一個花天酒地的腐官,再也不愛惜糧食了。其一餐的耗費,多達數百貫甚至上千貫。李紳平時也不吃主食,這不是節約糧食,而是吃雞舌,每餐用雞三百多隻。吃着吃着,院後堆積的雞毛,竟成了一座小山。

李紳被冤枉(宰相李紳有多冤)3

李紳撰并書《龍宮寺碑》

這話聽誰說的呢?網上。

網友又聽誰說的呢?可能是褚人獲。

褚人獲《堅瓠集》載:宋呂文穆公,微時極貧,故有渴睡漢之。比貴盛,喜食雞舌湯,每朝必用。一夕遊花園,遙見牆角一高阜,以為山也。問左右:“誰為之?”對曰:“此相公所殺雞毛耳。”

褚人獲是清代人,還是個小說家。褚人獲說的官員吃雞,雞毛堆成一座山,主人公是呂蒙正,宋朝人。宋朝的呂蒙正與唐朝的李紳,唯一相同之處,就是兩人都當過宰相。

李紳被網絡坑慘了。

李紳被冤枉(宰相李紳有多冤)4

糧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