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5月15日7時18分,天問一号探測器成功着陸于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着陸區,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着陸火星取得成功,同時也成為曆史上第二個成功着陸火星的國家。
與此同時,國際社會也第一時間見證了中國在火星上留下屬于自己的印迹。美媒《華爾街日報》就援引專家觀點,以“成功登陸火星,中國的加冕時刻”作為标題進行報道,并指出:“中方向世界發出信号,已在星際探索能力上趕上美國,并可取代其太空領導地位。”
而意大利的天文科學家則感歎:中國在火星探測領域一次任務就做到美國花費幾十年才完成的三件事。成功着陸後,美國和俄羅斯的航天機構也紛紛向中方發來祝賀。
模拟動畫視頻截圖
《紐約時報》介紹回顧了中國近年來在太空領域的發展成就,并指出中方在月球、火星及空間站等方面成功豐碩。當然與此同時,報道也不忘多次強調在火星探測領域,美國才是第一。縱觀美媒報道,數度強調本國“多次成功着陸火星”,而别國失敗案例不少,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此次中國為成功完成任務付出了巨大努力。
專家:登陸火星,這是中國的加冕時刻
《華爾街日報》在報道的開篇,就援引中國官方媒體的報道介紹稱,載着“祝融号”火星車的天問一号着陸巡視器,于北京時間5月15日成功着陸在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着陸區,中國成為又一個在火星上成功着陸的國家,這也是中國力争走在太空探索前沿的又一重要裡程碑。
到目前為止,人類火星探測任務成功率僅50%左右。從進入火星大氣到着陸成功,大約要經曆9分鐘,很多人用“恐怖”形容這個階段。整個過程全自主、不可逆,過程極其複雜。《華爾街日報》将此過程形容是中國最雄心勃勃的太空任務中,最具挑戰性的時刻。
令人感到欣喜和驕傲的是,我國天問一号探測器成功經受住了每一個挑戰,最終實現了着陸火星任務的圓滿成功。
“這是中國的加冕時刻,并向世界發出了一個信号,即中國已經在星際探索能力上趕上美國,同時可以取代美國在太空領域的領導地位。”獨立分析人士、《争奪太空:大國競逐外層空間資源》一書的合著者納姆拉塔·戈斯瓦米(Namrata Goswami)這樣評價道。
《華爾街日報》報道截圖
事實上,不僅隻有戈斯瓦米一人關注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其他專家早已在着陸成功前迫不及待地發表觀點。
早在5月14日,也就是天問一号探測器降落火星的前一天,全球知名科學期刊《自然》(Nature)就發表評論文章稱,“祝融号”火星車的着陸是對中國新生深空探測能力的最大考驗。
《自然》雜志報道截圖
報道援引意大利博洛尼亞射電天文學研究所科學家羅伯托·奧羅塞(Roberto Orosei)的觀點稱,這項任務對中國而言是一個巨大飛躍,因為中方計劃一次完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花費了幾十年才完成的三件事:進入火星軌道、在火星表面着陸以及運行火星車。
天問一号着陸火星全過程模拟動畫截圖
《紐約時報》:中國未來還有更多“裡程碑”
除了《華爾街日報》,例如《紐約時報》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其他主流美媒也報道了天問一号探測器成功着陸的消息。
在《紐約時報》的報道中,一開始先定了個調:“中國的火星任務似乎沒有NASA的最新任務那麼吸引人,因為它本質上是在重複美國幾十年前完成的壯舉。”
但報道随後也不得不承認,這一成果标志着中國另一個雄心勃勃的裡程碑,那就是中國将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偉大的太空大國”。此後,報道則介紹了中國近年來在月球、火星以及空間站等方面的發展成果,并強調未來還有更多“潛在的裡程碑”。
《紐約時報》報道截圖:月球、火星及更遠,中國的太空壯志
例如在月球探測方面,2013年,中國的嫦娥三号着陸器就曾成功“落月”,而到了2019年,中國更是成為世界上首個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陸探測器的國家,嫦娥四号着陸器獲取了月背影像圖并傳回地面,這是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拍攝的圖片。
去年12月,嫦娥五号則采集到了月球樣品,并成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除此之外,中國還計劃和俄方合作,共同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
《紐約時報》稱,而在空間站領域,中國同樣獲得了大量的國際關注度。就在不久前的4月29日,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發射成功,考慮到國際空間站将在2024年接近“預期壽命”并退役,一旦如此,中國很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内成為這一領域的“唯一玩家”。
報道指出,此次成功“落火”後,“祝融号”火星車将開展一系列科學實驗,研究火星的地形、地質和大氣等情況,為未來理論上可能的人類訪問提供幫助。此外,中國還計劃在2028年前向火星發射第二個着陸器,并從火星帶回樣本。
“中國的任務可能在未來10年裡完成,從而形成一場(和NASA及歐洲航天局的)潛在競賽。”報道提到,除了未來可能的載人火星任務之外,在中國一個為期10年的計劃中,還包括關于金星、木星和軌道望遠鏡的内容。
多國嘗試火星着陸任務,但結果不盡相同
與其他一些媒體的說法不同,CNN在報道中稱,中國是曆史上第二個成功着陸火星的國家。而縱觀其他一些美媒,則稱中國是“第三個”,而非“第二個”。
據《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介紹,此前,美國曾先後8次成功着陸火星,最近的一次是今年2月的“毅力号”火星車,而曆史上第一個着陸火星的是前蘇聯。
1971年,前蘇聯的“火星2号”在降落時墜毀于火星表面,沒有獲取任何探測數據和圖像;同年,前蘇聯的“火星3号”成功軟着陸火星,在發出14.5秒信号并向地球傳回一張不完整的圖片後又失去聯系。
直到1976年9月3日,美國“海盜1号”登陸器在火星表面軟着陸,成為第一個向地球發回照片的探測器。因此,一些人認為前蘇聯并不是成功着陸火星的國家之一。
對于此番中國成為第二個成功着陸火星的國家,縱觀多家美媒報道,文章在談及此事的同時,也數度強調美國曾“多次成功着陸火星”。
例如《華爾街日報》就強調,到目前為止,NASA是唯一能夠在火星上成功着陸和執行任務的太空機構,除去中國不說,在過去幾十年裡,不僅前蘇聯沒有取得成功,歐洲航天局的兩次嘗試也以失敗告終。
《華爾街日報》報道截圖
正是由于着陸火星任務的極大難度,在天問一号探測器成功“落火”後,多國航天機構均已向中方表達了祝賀之意。
北京時間5月15日上午9點整,NASA官方推特轉發了其副局長托馬斯·楚比興(Thomas Zurbuchen)的推文:“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祝融’登陸火星,恭喜中國國家航天局‘天問一号’團隊!和世界科學界一起,我期待中國本次火星任務,對全人類了解這顆紅色星球所帶來的重要貢獻。”
圖自推特
随後,俄羅斯航天局也跟進。當地時間5月15日,俄羅斯航天局局長德米特裡·羅戈津(Dmitry Rogozin)發推稱,歡迎主要航天大國恢複對太陽系行星的探索,中國航天器在火星表面成功降落是中國基礎空間研究計劃的巨大成功。
圖自推特
美國會通過禁止合作法案,卻難阻中國發展
中國能有如今輝煌的太空成就,與數十年來在該領域的辛勤耕耘密不可分。《華爾街日報》就指出,中國于2003年首次成功完成載人航天飛行任務,雖然這比前蘇聯和美國要晚了40年,但自那以後,中國将太空領域的進步視為國家崛起的标志。
報道認為,雖然目前中國的太空技術仍然處于追趕美國的狀态,但近年來通過國際間的合作,中國已經加強了在太空領域的領導地位。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着陸火星成功,圖為火星探測器着陸火星表面模拟圖(新華社5月15日攝)
報道還提到,2011年,美國國會通過了臭名昭著的《沃爾夫法案》,禁止NASA與中國開展合作,給出的理由是所謂的“存在間諜風險”,此後中美在太空領域就失去了聯系,沒有任何實質性合作。
然而,此後中國還是在行星探測領域取得了突破,分别于2007年、2010年和2013年成功完成三次月球任務,正是這些任務給後來的一系列軟着陸技術提供了經驗和訣竅。
5月15日,航天科研人員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指揮大廳慶祝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着陸火星成功。圖自新華社
米歇爾·布蘭科(Michel Blanc)曾于2016年至2018年擔任國際空間科學研究所北京分部的執行主任,他表示,那一時期,中國在研究和基礎設施領域的快速發展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尤為引人注目的就是中國科學院主要實驗室和中國頂尖大學的研究進展。
而跟蹤研究中國太空發展長達15年的戈斯瓦米則認為,中國的“太空雄心”之所以與衆不同,是因為中國将太空發展視為一種經濟發展機遇。
“對中國而言,太空是國家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戈斯瓦米說:“中國的目标是在20年内成為全球領先的太空國家,他們将繼續穩步前進,直到實現這一夢想。”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