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關于年俗的事情

關于年俗的事情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6 21:13:59

往昔過年,小孩子們歡天喜地的同時要遵守許多老講究,因少不更事,鬧出許多笑話,也豐富了我的記憶内存。“就地過年”政策使我少卻許多串門的機會和接待客人的機會,也就有了整理内存的機會。

為什麼要撒塵?

小時候過年,臘月三十下午,在包完餃子,準備好年夜飯後,要在大門裡外撒上麥稈草。這叫“撒塵”。

有一年,父親問哥:“撒塵了沒有?”弟那時三四歲吧,聽了這話馬上哭着找媽:“我還不知道說我?”對自己的小命很擔憂的樣子。

因為我弟小名叫“辰”,方言“撒”“殺”不分,把“撒塵”,聽成“殺辰”,當然要哭了。但大人們一聽,哄然大笑起來。

我問父親:為什麼要撒塵?

父親說,是為了擋姜太公的老婆,掃帚 [zhu] 星。

關于年俗的事情(逝去的年俗少時不懂)1

父親還說,姜子牙的老婆(《封神演義》為馬氏)嫁給姜太公後,隻要她在跟前幹什麼都失敗,做買賣賠錢;跟着去釣魚,非要自己釣,結果釣上東北“大綱魚”,使得東北方上來的雨“惡”。

東北方上來的雨确實會造成災難,諺語是這麼說的:“雲彩向西披蓑衣,雲彩向南雨連連。”

後來馬氏見姜太公沒出息,要了一紙休書走了。再後來,姜太公成了一品朝臣,馬氏羞憤而死。姜太公主持封神,封馬氏為掃把星,并告誡她的魂魄:“臘月三十可以到民間行走,但見到橫草要繞着走。”并告知天下,臘月三十要“撒塵”,門口撒一些碎草,阻擋"掃帚星"。

掃帚星就是“彗星”,《史記》多處記載“彗星現”都伴随着天災人禍。反映了古代人民對這一天體現象的認識,是唯心的。姜太公屬于道家學派,而膠東又是齊地。所以“撒塵”的風俗的形成應與道家有關。

為什麼初一不動刀剪?

除夕夜與初一交替的子時,人們放鞭炮,焚香燒紙,煮餃子,這就把祖先魂靈請進門一起過年了。這個儀式叫“發子”,也有人認為是“發紙”。說不通的是,這個儀式中有鞭炮、煮餃子,有請魂靈,不隻是燒紙。再一個“發”無法解釋。如果是“發子”,就好理解多了,“從子時出發,新的一年開始”的意思。

關于年俗的事情(逝去的年俗少時不懂)2

祖先魂靈,俗稱老的(di)、老母,請回家應心生敬畏,盡心服侍。初一不能動刀剪,是怕剁了老的、老母的的腳趾頭,戳了老的、老母的眼。

所以,初一的餃子一般都是臘月三十下午包的。年輕的媳婦、姑娘初一這天也不做針線活,而且一整天都不用幹活。每到初一早上,老媽就對嫂子和我們姐妹說:“今天你們什麼都不用幹,要不會忙活一整年。”所以,初一是真正的婦女解放日,但老母親從來沒給自己解放過,大年初一忙到大年三十,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為子女耗盡一生。

初一不動刀剪是用行動表示對祖先的敬畏。這一條很少有人犯禁,因準備好的食物很豐富,足夠吃到初七八的。

為什麼院牆裡要放一根粗樹樁?

大過年的大門口要“撒塵”,不能清清爽爽地過年已很郁悶。但初一早上,在院牆裡還要放一根粗樹樁,感覺礙事,有礙觀瞻。我去拜年,留意過,還真是家家都有一根粗木頭躺在院牆下。

原來,這根木頭叫“栓馬樁”,老的老母回來時騎着馬回來的。難道另一個世界有馬?知道當地喪葬風俗就很容易理解了。

關于年俗的事情(逝去的年俗少時不懂)3

在喪葬風俗中,人去世後入土前要“上廟”,這時會燒紙馬,人還沒出發,馬已馱着金錢、日常用品先行了。之後,出殡時也會燒馬或車馬;五七是最隆重的七,也會燒馬;還有三個周年都會燒馬。所以,老的老母并不是“駕鶴西去”,而是乘馬坐車西行。回來一定會騎着馬就是一種合理想象了。愛屋及烏,為馬準備“栓馬樁”就再自然不過了。

為什麼初二拜姑姑,初三拜丈母?

各地風俗不同,有的地方“初二拜丈母,初三拜姑姑”,而我老家是“初二拜姑姑,初三拜丈母。”理由并不是姑姑的地位高過丈母,而是有個講究“女婿不能看到娘家的影。”

各家把老的老母除夕子時迎進門,正堂懸挂家譜圖,俗稱“影”,影前擺供案,供養酒肉果蔬糕點,初二晚上送走老的老母後,将影收起,放進木盒子裡封存。

關于年俗的事情(逝去的年俗少時不懂)4

所以,初三拜丈母就可以成功避開女婿見到娘家影的尴尬。再孝順的女兒也要耐心等一天回去拜父母。

獨生子女政策,女兒也可以上族譜,徹底打碎了“女婿不能看到娘家的影。”的講究,女兒在父母家過年也很正常。

為什麼姑姑要留初一的餃子給侄兒吃?

網上曾讨論過姑姑與姨媽哪個親?隻這一條就能區别開來。年老的姑姑正月初一煮的餃子要留出一盤,等第二天拜姑姑的侄兒、侄女來了以後分給他們吃。而外甥就沒有這個待遇。

拜姑姑也是年老的兄弟給姐妹拜年的日子。我上大學後還跟着老爸去拜過姑姑,哥哥嫂子們都去過。老媽不能去,她要在家招待她的侄兒侄女拜年。

姑姑忙活了一桌子菜,主食依然是餃子,還端了一盤顔色較深的餃子,說是初一的餃子,要我們都吃一個,“能趕上”。我不明白什麼意思,我還以為能趕上吃初一的餃子呢我,就順口說了句:“這不趕上了。”結果大家都笑了,搞得我莫名其妙。後來才知道“能趕上”,是指:吃了初一的餃子,等姑姑去世前能趕上與姑姑道别。

後來,姑姑去世了,我接到電話,回去送姑姑了,雖然“沒能趕上”,但我相信,姑姑一定知道我去送她了。

往昔過年的“講究”,有些是“窮講究”,有着迷信色彩。之所以流傳甚久,與文化的傳承性有關,也與經濟基礎的決定性有關。當經濟基礎發展了,必然帶來上層建築的變革。所以,人們會感歎“年味淡了”“年味沒了”,但沒有人會想恢複那種年味。因為這是客觀規律,舊的習俗自然會被新習俗替代,不可阻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