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去年4月,它終于浮出水面。
今年5月,它終于對外開放。
4年過去,關于它的真相終于被揭開——
《那天,大海》
그날, 바다
世越号。
韓國自1970年以來,最嚴重的海難。
2014年4月15日晚,世越号從仁川港出發駛往濟州島。
船上載有476人,其中325人是前往濟州島畢業旅行的的高中生。
出發不久後,船上氣氛還不錯,學生和老師們玩起了下腰遊戲。晚上10點,所有乘客還被邀請到甲闆上看煙火。
視頻來自已故李錫俊學生
途中有點颠簸,大家都沒怎麼在意,因為海面風平浪靜,廣播也沒有任何通知。
沒有人意識到死亡正在不斷靠近。
16日早上,在高速直線航行中的世越号突然失去控制,發出一聲巨響,船體迅速傾斜,然後下沉,貨櫃掉進海中。
請各位不要移動,扶住把手原地待命,如果任意移動會造成危險,所以請各位留在原地。
——這是他們聽到重複多次的廣播。
也正因如此,大部分乘客都在原地等待救援沒有逃生。
不到兩小時,船體傾覆,客艙完全被海水吞沒,多次求救無果之後,船體完全翻面,乘客已無法自行逃出。
3天後,世越号完全沉沒,299人遇難,仍有5人下落不明。
生還者除了率先逃命的船員,大多數都被最早趕到的民間漁船和商船救起。
官方救援?毫無作為。
事故發生後,祭祀論、邪教論、陰謀論甚嚣塵上。
然後,4年過去了。
大家的焦點始終集中在譴責救援不力和各種陰謀論上,卻忽視了一個真相——
世越号,到底為什麼沉沒?
《那天,大海》的團隊耗時3年,從能找到的所有新聞錄像、訪問視頻、紀錄片以及官方資料中,試圖還原出世越号從出海到沉沒的全過程。
這次,不再是遮遮掩掩的提問,而是有理有據的科學推理。
《想知道真相-總統的秘密》
整個推理的切入點,是官方給出的沉沒原因——
官方表示,世越号事件是單純事故,由于極速右轉以及貨物灑落導緻沉沒。
字幕來自小玩劇字幕組,下同
真是這樣嗎?
分析之前,有必要先說一下AIS系統。
AIS系統又稱為自動識别系統,是必須裝在船上的自動追蹤系統,它記錄船舶的位置、速率和航行路線,提供給船舶交通管制處,以避免海上碰撞事故的發生。
官方的結論,就是根據AIS的路線得出的。
原本直線行走的世越号,突然來了個超過90度的右急轉彎(如圖),就沉了。
但問題是,這段公布的路線,急轉彎後的航行路線又那麼“恰巧地”丢失了。
事故的原因,似乎另有隐情。
為了消除疑慮,官方突然又說數據複原了,硬是把這段航線圖給補上。
這一補就更奇怪了。
問題在于船頭方向。
按照官方公布的路線和船員證詞,世越号在急轉彎後關閉了引擎,船頭朝着屏風島方向往北漂移(如圖)。
但這種情況應該是漂移時船速已經減到零,才會如此。
實際上,在漂移開始的點,船速還有10節。
按照物理常識,在速度完全降為零之前,因為慣性原因,船還是會以原來的方向繼續航行一段距離(如圖)。
由此可見,官方所給出的航行路線圖、事故原因、甚至事發地點有可能……
全!是!假!的!
為了深挖,導演團隊找來沉沒前經過的島上的雷達數據和AIS編碼,試圖從另一個角度還原航行軌迹。
居然又得到了一個驚人結果——
在嚴重傾斜之前,世越号并非如官方描述般直行,而是左轉右轉、交替彎曲地航行(論證過程太長,不展開細說)。
是的,就像喝醉酒那樣。
但,為什麼一條正常的船,要這麼神經地行駛?
他們找來了生還者和物理專家,繼續推測——
根據生還者證詞,最奇怪的地方在于,航行時轉向出現的反常現象。
在左轉時,船體向左傾斜。
但按照一般認知,向左轉時應該會向右傾斜,比如這樣。
能造成“左轉還能往左傾斜”的可能,隻有兩種:
一種是重心在後,從下方有往上推的力。
另一種是重心在前,有向外拉的力。
物理學教授分析,有外力!
鑒于當時後方并沒有其他船,海面也算風平浪靜,更沒有東西在水裡不斷地往上撞擊世越号(因為打撈後沒有發現船體損傷),所以第一個可能性“下方有力”不成立。
看來原因隻有一個,船體左前方有向外拉的力。
但這外力又是什麼呢?
讓我們再仔細回看當時的錄像畫面。
你看,左邊的船錨有什麼問題?
油漆脫落,明顯生了鏽。
這是船錨和海礁地形多次摩擦導緻的油漆脫落,然後與空氣相遇,又産生了極速生鏽現象。
所有的推斷,最終指向了震驚的結論——
船錨被抛下海,錨在海礁地形的磕碰中導緻多次交替轉向,而最終轉向時,因為錨卡入海礁,形成了巨大作用力,導緻翻側沉沒。
什麼意思?
世越号的沉沒,極大可能是人為。
世越号事故發生已經4年,紀錄片也出了8部。
但相比其他紀錄片,《那天,大海》可以說是唯一一部,以客觀冷靜細緻的科學分析,試圖找出真相的紀錄片。
不煽情、不譴責、不控訴。
甚至連接受采訪的遇難者家屬都極其克制。
你看一個細節——
幾乎所有的受訪者,都是直面鏡頭的。
是在講述,也更像一種宣告。
雖然不知什麼時候能迎來那一天
但鬥争到底
是我和我們一家人的職責,也是生活
他們如此冷靜克制,因為他們最想要的是真相。
盡管最終的結論聽起來合理,但仍然隻是比較靠譜的推測。
但Sir推薦它的原因,正是制作團隊那種尋根挖底,死磕真相的精神。
片子調查的前半部分,由導演金志勇自己掏錢,另一位合作的媒體人金于俊當時因為調查樸槿惠案件被提告,暫别了攝制組,後來他免于牢獄,又出錢繼續進入調查。
餘下的部分,全由民間衆籌完成。
演員鄭雨盛一分片酬不收,為電影擔任配音。
主流媒體都在幹什麼呢?前面說了,大部分都在問責政府、推測陰謀論。
隻有這支團隊,堅持以科學的方式在逼近真相。
在《複聯3》97.4%的碾壓式排片下,《那天,大海》以1%不到的排片,票房一度沖到第二,僅次于《複聯3》,最終拿下超過50萬人次票房。
創下本土紀錄片票房曆代第4,政治時事紀錄片曆代第1的票房紀錄。
左到右:媒體人金于俊、演員鄭雨盛、導演金志勇(音譯)
經過了三年艱苦、細緻的工作,金于俊終于能說出此行最大的價值:
三年間,孜孜不倦審視的結果是
可以這麼質疑,這種假設有可能
如果這個假設不正确,也想盡可能接收到反駁
因為當反駁與假設碰撞時,有可能出現新的真相
畢竟不是能夠就這麼翻篇的事件吧
我是把這當作最好的哀悼方式,一路走到今天
與他們共勉。
因為對遇害者最深切的悼念,唯有真相。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想看的,微博“小玩劇”就有
編輯助理:庫布裡沒有克
Sir電影原創,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關注:Sir電影
微博搜索關注:毒舌電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