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中心呼喚愛》(2016電影,郭在容導演),個人評分:5.9。
我在一個很小的廳看了這部電影,左右兩邊的女人哭到抽搐:
嗯,淚點低的女人,運氣都不會太差。
歐豪飾演的“相機同名男”柯達在醫院廁所捂嘴飲泣時,我的眼中也有淚打轉,但是,很快,影片密集的尴尬将我拉回現實:
哭妹啊,這麼一部炒雞爛片也能哭,泥垢!
這部集齊了“癌症”、“捐角膜”、“等十年”、“海底撈”等所有悲(gou)情(xue)元素的生死戀,到底有哪些尴尬,老司機帶你們看。
尴尬之一:
是啊,當初看到片名,男主自然浮現出了《奇葩說》辯手陳銘的臉:在XX中心呼喚愛,是“護妻狂魔”陳銘的經典slogan,怎麼可以給别人?
尴尬之二:
男主全程在念散文詩
在撩妹過程中,男生有哪些加分項?
文藝絕對是其中之一。
所以男主柯達先是寫了一篇小說發到深夜廣播,為女主赢來一台收音機,從此兩人就不願意當面交流了,喜歡彼此錄了磁帶給對方聽,雖然很複古,但在1997年也說得過去,但是,在這篇小說裡,男主居然“詛咒”女主患了白血病,這就有點文藝過頭了,更直接一語成谶,女主後來就真的患了癌症。
這還好,更令人尴尬的是,男主有很多小清新但全是套路的旁白:和女主在一起時念、回憶往事時念、和怪蜀黍在一起時念……念到劇情都越來越模糊了,男主仍然沒有停下那張嘴——能不能讓情節自己說話?
我是來看電影,不是來聽散文詩。
尴尬之三:
将一個情節撲朔、層次豐富的好故事講得他媽都不認識了
故事是這樣:男主柯達與女主夏葉初戀各種美,可惜夏葉突患癌症,可能在手術中死去,剛好醫院有另一個患同種癌症的同名小女孩,大夏葉決定将眼睛捐給術愈的小夏葉,并通過未來郵局給柯達和小夏葉各寄了幾卷磁帶,十年後他們就能聽,而未來郵局的老闆也和初戀有一段凄美愛情。
影片開始并未交代由楊紫飾演的小夏葉并非大夏葉,可見導演想通過推理小說常用手法“叙述性詭計”制造意外性(即故意隐藏某些關鍵線索,讓觀衆以為這是A人或A事件,但導演一直講的是B人或B事件),但最終呈現的效果是:柯達的散文詩完全沖淡了真相的力量,觀衆的反應是“哦”,或者“什麼玩意兒”。
相比之下,2014年喜劇片《心花路放》同樣運用“叙述性詭計”,故事不僅在洱海酒吧的簽名牆上完成“前因”與“後果”的無縫銜接,更制造出令觀衆暗暗驚心的效果。
尴尬之四:
電影配樂太辣雞
其實電影前半部分的畫面挺美的,微黃、淡青,的确很有初戀感覺(除了某些大到吓人的花)▼
但配樂一出,似乎就将電影撕成了“音樂”和“畫面”兩塊,雖然音樂用的都是符合年代特征的老歌,但為什麼就不能認真挑一挑?
老歌是初戀“萬金油”嗎???
尴尬之五:
導演對不起自己,電影對不起原著
本片導演是韓國郭在容,郭在容是誰?
曾導演過豆瓣8.0的《我的野蠻女友》(全智賢版)以及豆瓣8.2的《假如愛有天意》,如今在中國導演的這部純愛片,居然隻有3.4的評分,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
小說原著是日本著名作家片山恭一的經典之作《在世界中心呼喚愛》,在日本的銷量甚至打破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可見影片原本豐富的情節、層次并非無迹可尋,但出來的效果哪對得起暢銷小說名号?
尴尬之六:
美人魚 神仙姐姐 海底撈,蜜汁混搭
女主夏葉的爸爸為女主雕了一尊像,後來因為風暴使這尊像被丢入海裡,女主一直想看一下自己的雕像,女主病逝十年後,男主毅然下海,給了雕像一個擁抱,同時,一條美人魚自旁邊遊過。
對于這個劇情,我有如下疑惑:
1、為什麼雕像和女主一點不像?
2、為什麼雕像那麼容易就被男主找到?泰坦尼克号那麼大一艘遊輪也沒見這麼容易就被找到。
3、那條美人魚到底能代表什麼?
4、男主将氧氣罩、對講機統統丢掉,他竟然還能活下來?
5、這場“海底撈”為什麼毫不催淚,反而想讓人捂住眼睛,因為太embarrass啦!!!
可能終極原因,就是這個雕像做工太粗糙吧。
懷着這樣一些疑惑,熒幕上緩緩升起了片尾字幕,同時,響起了崔子格演唱的片尾曲《你的意義》,一首唱腔、曲調、配樂都有些歡快的歌、歡快的歌、歡快的歌、歡快的歌、歡快的歌……
#頭條影評大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