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筍别稱龍須菜、石刁柏,所抽生的柔嫩幼莖可作為蔬菜食用,因富含人體所需多種營養及良好的保健功能,有着蔬菜之王的美譽,是國宴中的必備菜肴,具有較高的種植效益。
認識蘆筍
植物學特性
蘆筍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強大,并有茂密的根狀莖,屬深根性植物;雌雄異株,花鐘形,雌花綠白,雄花淡黃;果實為三室漿果,種子堅硬具有革質外殼。
生長發育過程
蘆筍屬多年生宿根性蔬菜,其生長發育通常被分為幼株期和成株期兩個階段,幼株期是播種到播種後1年這段時間,又可分為發芽期、幼苗期、初采期;随後進入成株期,每年曆經萌發、采收、停采、秋莖生長、休眠等階段,經濟壽命長達8~12年。
對環境的需求
溫度:蘆筍種子萌發最适溫度為25℃,高于40℃或低于5℃時不能發芽;生長及發育的最适溫度在18~20℃;高溫和低溫條件均會引起蘆筍休眠,臨界溫度分别為30℃及15℃。
光照:喜光,所以栽培應選擇通風透光良好的地塊進行。
水分:蘆筍根系深,地面的蒸騰面小,比較耐旱,但在幼莖伸長、膨大期、采收期時對水分不足非常敏感。
土壤:以地下水位低、有機質含量足、耕層深厚、土質疏松、排水良好、通透性好的旱田為宜,土質以砂土或砂質土壤為佳 ,pH值以6~6.7最合适。
蘆筍栽培技術簡介
育苗
種子處理:播前曬種,用30℃的溫水浸泡2~3天,注意搓揉種子以去除蠟質,清水浸種第二天加入多菌靈,12小時候用清水漂洗晾幹待用。
育苗時間:露地育苗春、夏、秋三季均可,溫室育苗無季節限制。
育苗方法:苗床宜選用肥沃疏松的沙質壤土,以減輕起苗移栽時的損傷;苗床内施足适量腐熟農家肥,另加三元複合肥,為防地下蟲害可加呋蟲胺顆粒劑。此外,育苗還有陽畦育苗、營養缽育苗等,這裡就不逐一介紹了。
苗期管理
水肥:苗期保證供水充足,但不可大水漫灌;當苗高10cm時開始追肥,以氮肥為主,可淋施生物刺激劑500倍液。
除草:蘆筍幼苗期間株行距小,生長慢,極易受雜草危害,要勤除草,并及時防治薊馬、蚜蟲、蝼蛄和小地老虎等害蟲。
土壤:主要是防田間積水及後期做好培土工作防倒伏。
定植
當蘆筍苗單株地上莖達到3條以上即可移栽定植。移栽時要澆足送嫁水,并采用帶土移栽,盡量少傷根。
定植前需對之前選好的地塊深耕細作下足底肥,定植時按株距30cm,每穴1株,将苗排列在溝中。各苗地下莖上着生鱗芽的一端必須順溝朝同一方向,排成一條直線,使以後抽生嫩芽的位置集中在畦中央,便于培土。
田間管理
及時補苗:定植1個月内,對于缺苗斷壟的要及時補苗,以保證産量。
中耕培土:蘆筍栽培行距大,幼齡期的植株小,覆蓋程度低,易生雜草,要注意及時清除,每次中耕後要對定植溝分期覆土,直至把地下鱗芽埋至15~20cm以下,來抑制壟間雜草生長。
水肥管理:幼苗期的蘆筍生長發育時間較成株期的長,抽發嫩莖次數也多,所以應保證充足的養分供給。當定植後蘆筍抽發嫩莖時追氮肥 平衡型複合肥,配合淋施海精靈生物刺激劑,以助其快速生長,此後的每個月進行追肥,肥量可适當增加;蘆筍進入秋季旺盛生長階段後,要下好秋發肥,一般為有機肥 平衡型複合肥 餅肥等開溝施入,為下年早期豐産奠定基礎。
第二年進入成株期後,重點施好催芽肥、壯筍肥及秋發肥。催芽肥與秋發肥下有機肥 平衡型複合肥,壯筍肥應以高氮速效肥為主,配合淋海精靈生物刺激劑。
關于采收:蘆筍的采收期較長,一般是4月到8月間,所以采收時應補施接力肥,當芽盤隻有5~7個筍芽待萌發即停采,以免影響明年采筍。
病蟲防治
病害主要包括立枯病、莖枯病、莖腐病、根腐病以及炭疽病;蟲害有蚜蟲、薊馬、夜蛾幼蟲、蝼蛄、地老虎、金針蟲等。
要注意适時防控,具體防治方案可參考平台其他同類文章。
#谷豐計劃#
本文來源于農業助手,轉載請注明,且勿修改文章内容,修改必究!本文為《讓農技更簡單,讓科普更通俗》系列第158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