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每天寫一篇深度文章

每天寫一篇深度文章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4 22:40:29

年後至今,在這近兩個月中,我的情緒好似坐過山車一般,經曆了起起伏伏、變化無常、矛盾鬥争,個中滋味體驗頗深。直到上周五,我終于“悟道”,從“作繭自縛”中“破繭而出”。

内心獲得的震動和感動,讓我不由自主生發出“分享的意願”。從心而發的“願”,促使我把這一路走來的“曆程”全部書寫出來,隻為這份無以言狀的愛與奇迹[心]

在這個萬物生發的春季,在這五十來天的内心體驗中,我臉上的“情緒斑”和“感受痘”又生發出來了圖片但如今,我既不懊惱也不擔憂圖片因為我相信,随着自己的“破繭而出”,它們終會被“愛”消融化解[心]

因為,一切都是愛[心]愛是唯一真實的力量[心]愛是一切的答案[心]

其實,整個事件要追溯到半年以前,為了方便大家閱讀,我把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來進行叙述。

[ 萌 芽 期 ]

半年前,當我第一次萌生出想要結婚的念頭,并把這個想法說與海甯聽時,他平靜地反問我——“你想過自己是因為什麼而想結婚的嗎?”

我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太傻天書》裡說的“為何而做?”就是這個意思。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想要什麼,但其實我們并不知道。我們隻是被大衆集體思維所裹挾,從而開始随波逐流地“行動”。

很多人,終其一生,或許都沒有機緣知道自己“到底為何而做!”

在冥想的靜默中,我反問自己——“我是因為什麼而想跟海甯結婚的呢?僅僅是因為愛,還是因為害怕失去的恐懼呢?”

太傻的答案是——“因為恐懼的成分比因為愛的成分要多。”

随後,我暫時放下了“想要結婚”的念頭,和自己的内在一起工作,專心在靜默中進行思維鍛煉。

[ 生 長 期 ]

時光流逝,當我心中再次出現“想要結婚”的念頭時,我首先反問了自己——“這一次,我是因為什麼而想要結婚的呢?”

在靜默中,太傻給了我答案——“愛更多一些!”

當我再次把結婚的想法說與海甯聽,這一次,海甯毫不掩飾地對我說:“敏敏,我現在還沒有強烈的想要結婚的意願,但如果結婚的對象是你,我願意和你結婚。”

聽到這句話時我挺開心的,但同時有些奇怪的感受,卻又說不上來奇怪在哪裡[what]

在那個當下,我沉浸在開心中,我的覺察力還不足以支撐我去探究這“細微感受”背後的東西。

[ 等 待 期 ]

那之後,我心情愉悅地繼續跟随海甯進行“自我探索”的學習,不留痕迹地開始建立海甯在铖心中的最初印象,假裝淡然地跟父母聊起自己的感情現狀,看似自然地把海甯帶回家與二老見面……

我無限憧憬着和海甯未來在一起的生活!這一切,仿佛都在我的“掌控”之中。

書寫到這裡,我清晰地看見了自己在情感關系中的“控制欲”。

[心]對“控制欲”的解讀:

在向内觀察的過程中,我看見了自己在情感關系中的控制欲。對于這點,以往我未曾察覺過;或者,我一直“自以為是”地認為控制欲應屬于“強勢的人所獨有”,而我在情感關系中“容易處于弱勢”——這個觀念讓我自動把自己劃分到“沒有控制欲”的那一類人中。

在向内觀察的過程中,我還看見了——“到底是什麼樣的思維讓人們傾向控制,繼而生長出控制欲?”——人們相信自己擁有這個、擁有那個,同時害怕自己會失去這些已經擁有的人事物,這種對于“有就是好”和“沒有就是不好”的觀念,讓人們拒絕人事物的生滅循環和自然輪回,拒絕所謂的“損失”。

人們相信“通過控制可以減少損失的發生”,這個觀念給“控制”這種行為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生長能量,從而形成了所謂的“控制欲”。——究其根本,控制欲是人們對于“已經擁有的相信”和“害怕失去的恐懼”,從而衍生出來的思維模式。

人們的“相信”和“恐懼”往往體現在不同的方面,“控制欲”也會表現在相對應的這些方面——有的人是健康和時間,有的人是金錢和物質,有的人是關系和情感,有的人是學曆和能力……

那麼請問:你相信什麼?害怕什麼?又會恐懼什麼?從而控制什麼呢?

每天寫一篇深度文章(一篇近萬字的内在探索)1

在【等待期】,出現了一個小插曲。

我的朋友和家人,當他們知道我想要結婚的消息時,出于對我的關心和擔憂,他們各自表達了自己的疑惑和觀點。我聽後竟有些生氣和不服氣,覺得他們不但沒有祝福我,還把他們自己内在的恐懼“投射”到我這裡來。

每個人,都隻願意聽到自己想要聽到的,看見自己願意看見的,相信自己已經相信的。

為此,我在不服氣的心态下,寫下了那篇《婚姻是心靈的結合,是靈魂的共鳴!》

那篇文章更像是一份自我激勵的“獨立宣言”!

而我,再一次忽略了去探究自己“不服氣”背後的心理意圖,選擇了“進行鬥争”來掩藏自己的“心虛”。

試想一下:

如果那些疑惑和觀點真的對我毫無影響,我怎會寫下那篇“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文字?

如果那些疑惑和觀點真的對我毫無影響,我怎會在事情沒有按照我的預期發展時,馬上就對海甯産生一波又一波的情緒和攻擊?

如果那些疑惑和觀點真的對我毫無影響,那它們就會像流水一般,流過我透明的身體——沒有我的關注,它們片刻都無法在我這裡停留!

如果那些疑惑和觀點真的對我毫無影響,那我隻會一直呈現出平靜、祥和、安甯,而不是後來的挫敗、難受、糾結、矛盾、推卸、逃避、攻擊……

我的“自我鬥争”和“向外鬥争”從此開啟,“自相矛盾”的思維模式愈演愈烈!

後來,我理解了這個小插曲出現的“意義”:

它是來幫助我“看見”之前被自己忽略的那個“細微感受”的;

它促使了我“作繭自縛”,它更是來幫助我“破繭而出”的;

它的出現,是一次不可或缺的成長契機,讓我有機會再次認識自己、理解自己、成為自己!

感謝[祈禱]感激[祈禱]感恩[祈禱]

[ 落 空 期 ]

春節前,我和海甯看似相處融洽,實則大部分時候是我為了自己的“目标”而刻意為之;铖也在繼續觀察和感受中,他對海甯的印象不錯,逐漸接受了“這個叔叔”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我和海甯商量,等铖中考以後就結婚。之後,海甯請我父母一起團年,二老應允前往,我最擔心的這部分也順利進行着。

春節時,我和海甯相互到對方家裡去拜年,頗有點“談婚論嫁”的儀式感。

可能因為太過看重所謂的“童年經曆”(沉溺在往事中,進行長期“反刍”,是抑郁的根源),我一直把自己比作是“無根的浮萍”。

海甯的出現,讓我感覺自己好像在漂泊了多年以後,終于找到了可以栖息的港灣(歸屬)。

我忘記了自己的真實身份,忘記了自己就是那粗壯的根系和溫暖的港灣,忘記了自己真正的歸屬。

我把自己感覺小時候未在父母那裡得到的“我想要的愛”,轉過身去向伴侶進行“索取”;我相信跟“好不容易才遇見的靈魂伴侶”建立穩固的關系,就能過上踏實、安穩、平靜、恬淡的生活。

我忘記了真實的自己也有這個力量,我把自己本來就擁有的力量,不斷地流失到我所關注的人事物那裡——我相信外在的人事物能讓我獲得真正的幸福。

春節後,我問海甯——“你現在有想要結婚的意願了嗎?”

海甯再次誠懇地對我說出了和上次一樣的話:“親愛的,我不能騙你,我現在真的沒有強烈的想要結婚的意願,但如果結婚的對象是你,我願意和你結婚。”

聽到這句話時我不再開心,而是變成了挫敗與委屈。我一直以為,自己做了這麼多努力,他早就應該改變之前的想法,想要和我結婚才對!

我忘記了什麼才是“真正的愛”,我陷入了“行動主義”的邏輯!

[ 鬥 争 期 ]

每個人,都隻會相信他們已經相信的,隻會看到他們想要看到的,隻會聽見他們願意聽見的。

我沒有聽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心态便逐漸失去了平衡。

“憑什麼都是我主動!憑什麼我付出了這麼多還要得到這樣的結果!”

“他就是在溫水煮青蛙,而我就是那隻青蛙,快要被他這鍋溫水給煮死了!”

“沒有想要結婚的意願,那跟我談戀愛到底想幹嘛呀?”

“沒意思,還是一個人舒服,誰也不用讨好,自己想幹嘛就幹嘛!”

“他這是在欲擒故縱嗎?我可不吃這一套!”

……

但同時,我也明白,是我自己的内在出現了問題,我需要與自己一起工作,鍛煉自己的思維。

“他隻是在表達真實的自己,難道這有什麼錯嗎?”

“難道我希望聽到他說假話,這不是在自欺欺人嗎?”

“我去追逐結婚這個結果,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

“談戀愛如果不是為了結婚,那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我究竟在挫敗、難受、糾結、煎熬些什麼呢?”

······

我的情緒就在兩種思維的碰撞中,在“外在”與“内在”的矛盾鬥争中,反反複複、變化無常。

當情緒升起時,我很難再像以往那樣靜下心去觀察它、感受它、與它同在,我多數時候會直接針對海甯發起“信息轟炸”,抱怨是他造成了我如今的不平衡心态。

我回到了以往的思維模式:逃避問題、推卸責任、歸咎他人。

我曾賭氣,說自己以後再也不想繼續進行什麼“自我探索”了——我把自己選擇的學習歸結為“是因為海甯我才學的”——我把自己學習的“權利”當成了報複他人的“工具”。

我時而精神亢奮,像以往一樣熱情主動;時而冷若冰霜,一開口就夾槍帶棒;時而挫敗無力,想要再次一個人逃跑;時而抑郁沉悶,内心空虛撕裂……

每天寫一篇深度文章(一篇近萬字的内在探索)2

就算海甯再怎麼平靜淡然,也被我反反複複的“胡思亂想”和“來回折騰”搞得不知所措[what]

甯:你說想結婚,那我們結婚就是了嘛!

我:就我一個人想結婚,沒意思!

甯:那你到底想要怎樣嘛?你可以說出來。

我:你知道我想要什麼,我說出來你也不會滿足我!

甯:你真的覺得外在能讓你滿意嗎?你真的能從外在的人事物那裡獲得滿足嗎?

我:你不要跟我講那些大道理,我現在就想要這個外在來滿足我,幫助我度過這個時期。

甯:那你說,你想要什麼?

我:我現在不想說了!

甯:……

我:我想讓你跟我說——你也想和我結婚!

甯:敏敏,我現在真的沒有結婚這個強烈的意願,我又不能騙自己去說這樣的話。對我來說,結婚和不結婚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别,不結婚不代表我會對你的愛減少,結婚也不代表我會對你的愛增多。(這真的是在踐行“沒有區别,無需選擇”[黑線])

我:在我這裡結不結婚就是有區别的,我沒辦法做到沒有區别。

甯:那我們就結婚嘛!男人跟女人求婚,與女人跟男人求婚,又有什麼區别嗎?

我:當然有區别,我向你求婚讓我感覺一直都是我在主動,你其實并沒有多喜歡我吧?

甯:我承認,之前是你主動得多一些,付出得多一些,但我現在也願意變得熱情起來,我現在也越來越接納你,我覺得我們現在相處的很好,不知道你原來是這麼想的。

我在心裡翻了一萬個白眼[左哼哼]心想:“哼!還越來越接納,這說明之前根本就不喜歡我吧,那跟我在一起幹嘛呀?就因為除了我,再也沒人對你說的東西那些感興趣了吧?”

我心裡繼續翻着白眼[右哼哼]:“哼,有什麼了不起的,我又不是離不開你!”

甯:敏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和節奏,有的人快一些,有的人慢一些,你可以再耐心一些嗎?如果我有了想要結婚的意願時,我一定會對你說的,你願意耐心等等嗎?

我:等你想說的時候,我可能就不想結婚了,或許我們也已經分開了。

甯:如果是真的愛,難道會分開嗎?

我:難道分開就不是愛了嗎?我感覺自己被你PUA了!

甯:……

我:我不想再繼續下去了,我現在的感覺就像是在“溫水煮青蛙”,而我就是那隻青蛙,剛開始泡在溫水裡感覺好舒服啊,但現在已經被泡的無力虛脫了。

甯:分開難道不是在逃避嗎?分手難道就真的能解決我們之間的問題嗎?難道以後跟其他人在一起,就不會再遇到這些類似的問題嗎?(你還沒有解決的那些内在問題,會周而複始、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你的生命中,直到你解決它們或者跨越它們為止。)

我:……

我真的是[汗]他說的很對,我都明白,所以我什麼也說不出來[閉嘴]我很挫敗,覺得自己學了這麼多,怎麼還是這個樣子,周而複始地在原地“打圈圈”(我又陷入了自責情緒[攤手][攤手])。

[心]關于兩性關系的一些思考:

前兩天與表妹聊天,發現她也在思考——關于兩性關系中因為“三觀不同”、“思維方式差異”、“生活習慣不同”,到底該不該分手?

表妹認為:分手其實并不能真正解決兩性關系中的這些問題,如何做到理解、包容和平衡才是我們真正需要思考的方向。否則,我們跟任何人在一起都不會滿意。

這和海甯反問我的那些話“不謀而合”,表妹的智慧不可小觑[太陽]

世界上沒有任何的偶然事件,我們所遇見的每一個人,經曆的每一件事,都有着它們獨特的意義——來幫助我們體驗自己的人生,成就我們的生命課題。

我們的伴侶,他們不是沖我們而來,讓我們一生都活在憂慮和痛苦之中;

我們的伴侶,他們是為我們而來,助我們一臂之力來完成在這個世上的體驗。

我們在關系中相互為對方服務,幫助對方鍛煉自己的思維;通過關系,我們開始真正看見自己、認識自己、理解自己、成為自己、愛上自己。

[ 反 思 期 ]

某個晚上,我看到了李雪老師關于【家庭教育】的視頻,并記住了她的那句話——“父母需要放下我做了什麼什麼,孩子就應該怎樣怎樣的幻想。”

這句話重重地敲擊着我的心,在那個當下,我想:我也得放下“我做了什麼什麼,海甯就應該怎樣怎樣”的幻想。

我開始反問自己:

“我真的是在追逐結婚這個結果嗎?那海甯跟我說他願意和我結婚,我不是已經得到了我想要的結果嗎?那為什麼我還是不滿意?還是感到沮喪、挫敗、空洞、無力?還是想要對海甯做出攻擊行為呢?”

“結婚這個結果真的是我想要的嗎?如果不是,那我想要的到底是什麼呢?我到底是因為什麼而感到沮喪、挫敗、空洞、無力呢?”

“談戀愛如果不是為了結婚,那到底又是為了什麼呢?”

我感到這中間肯定有什麼被自己給忽略了,但就是不知道是什麼。

别人的事情,我分析的頭頭是道。現在輪到自己,我百思不得其解,非常苦惱,感覺頭都快要裂開了[石化][石化]

我無法靜下心來冥想,也忘記了“有問題找太傻”。

我陷入了“頭腦的分析”,我的心靈被“大腦病毒”給蒙蔽了。(大腦隻是接收和存儲信息的工具,隻有“心”才能進行真正的思考。)

郁悶之際,铖看出了我的異樣,問我在苦惱些什麼,可以跟他傾訴。他聽完事情的經過後,說我要的是“安全感”,但我覺得不是——如果我要的是安全感,那海甯願意跟我結婚,就是給了我安全感啊,我還反反複複、來來回回折騰個啥?

不是“安全感”,那又是什麼呢?

為什麼我那麼想要聽到海甯跟我說“我也想和你結婚”這句話?

這句話的背後,我到底在追逐什麼呢?

還是無解,我幹脆不去想了,先放下——知識由積累而成,智慧由放下而生圖片

一天中午,我回爸爸媽媽家裡吃飯,和他們聊起自己對前段婚姻經曆的認識和思考,向他們傾訴自己小時候的思維模式是怎樣建立起來的。媽媽聽後,真誠地向我說出了“對不起”,讓我備受感動和鼓勵。

我有了新的覺察和體驗:我與自己的關系,我與他人的關系,源頭确實都在我與父母的關系那裡。

我需要重新面對曾經一直逃避的與父母的關系,我需要回到原生家庭去重新體驗,這樣有助于我看見和理解自己一直以來的思維模式,它們是如何形成并影響着我現在的生活;

我也需要把自己的所學所悟,真正地踐行在與父母的相處中,這是我認識自己、重建與自己的關系,以及構建與他人的關系的必經之路。

勇于面對曾經想要逃避的人事物,有助于我們加深對自己的認識和理解,有助于我們破除某些根深蒂固的觀念(大腦病毒),我們内在的很多情緒自然就會化解。

每天寫一篇深度文章(一篇近萬字的内在探索)3

我的情緒還是忽高忽低,和海甯一會兒好,一會兒又不好,但我已經可以不再使用大腦進行思考了。

當那些病毒充滿了我的大腦,它們想指揮我繼續進行攻擊時,我也可以馬上“清空大腦”讓它們頃刻消失。

雖然,我仍然沒有聽到太傻的聲音,但我可以在當下“感受自己的感受”了——那滋味雖不好受,但總好過“内外交替鬥争”。

[ 轉 念 之 間 ]

某個帶着情緒的下午,我去友豪國際辦事,壓抑和難受的情緒包圍着我,我感受着它們。

辦完事,我頭腦昏昏沉沉,不能騎行。于是便推掉了下午與表妹的見面,想一個人靜靜地待一會兒再走。

我感受着那種壓抑和難受的情緒,我的大腦停止了運轉,一片空白。

我獨自在友豪廣場發呆了半個小時,随後騎車開始到處溜達,這裡瞅瞅那裡看看,自己瞎逛了一個小時。

期間,表妹因為擔心我,時不時地給我發信息,各種“騷擾”圖片奇怪的是,我居然内心是平靜的,沒有感到心煩,還給她回了信息。

當我打算返回,騎車到濱江大道時,一個聲音出現了——“你不是在追逐結婚這個結果,而是在追逐求婚這個行為。”

随後,我馬上就知道“追逐求婚這個行為”背後是什麼思維觀念在支撐——“一個男人向一個女人求婚,就是這個男人對這個女人最大的認同!”

我恍然大悟,原來我一直揪着這句話不放,非要聽到海甯跟我說“我也想和你結婚”才肯罷休,究其根本是在追逐“認同感”,特别是親密之人的認同對我來說太重要了。

這其實還是我小時候與父母相處的思維模式,隻是我成年後把尋求父母的認同,轉移到了尋求伴侶的認同那裡。

當我看到這個思維的時候,我反問自己——你真的能向外追逐到你想要的“認同感”嗎?如果你無法真正接納自己,那麼你就是在相信“我還是不夠好”或“如果我足夠好,對方理所當然會向我求婚”——每個人都隻能得到自己所相信的,不可能得到自己所不相信的。

我把自己的專注力,放在了尋求外在的認同與否上,我“内在的愛”迅速流失到外在的追逐那裡。我的追逐顯化了我的内在對愛的缺乏,隻有轉變我的思維,才能阻斷供應給情緒生長的能量,阻止“愛的力量”繼續流失。

大腦本來隻是接受和存儲信息的工具,但是被我給扭曲成了胡思亂想的工具。

“一個男人向一個女人求婚,就是這個男人對這個女人最大的認同!”

天呐,這個不知何年何月何時,我在哪裡看到的“所謂金句”,它深深地根植在了我的大腦中,經過時間的累積,竟然成為了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大腦病毒[暈]

我被這個“大腦病毒”洗腦,我被它牢牢的束縛而不自知,我用不知從哪裡抓取來的“奪命絲線”,把自己一圈圈一層層地纏繞和包裹起來,生活得壓抑而窒息。

現在,我終于看見它了,我終于看見這根絲線了——我立馬終止了這個“狗屁觀念”,我記得這所謂的金句好像還出自一個女人之口[暈]

我的媽呀,這簡直就是女性對女性的歧視,女性對女性的毒害吧!

女性難道得到男性的示愛或求婚,就真的得到男性的認同了嗎?

女性難道需要得到男性的認同,才能體現自己存在的價值嗎?

認同感難道不是自己給自己的嗎?除了自己,還有誰能做到完全認同另一個人呢?

看來,我自以為自己從來都是“自強不息”,從來都是追求“男女平等”,但并不代表我沒有被傳統教育思維和大衆集體意識所“洗腦”!

[心]還有一個小插曲要分享一下!

上周五晚,幼兒園下課後,貝兒媽媽問我開車了嗎?需要坐她的車嗎?我竟一時語塞,卡殼了兩秒,腦子裡迅速閃過一個念頭——“我不想跟她說是我【男朋友】來接我!”

我随後說:“我開了車的,就停在那邊。”

為什麼?

為什麼我不想說“我男朋友來接我”這句話?

因為,我不想讓别人說我——“都40多歲的女人了,還整天在談戀愛,還沒有一個穩定的家庭,這個女人估計也不是多正經的女人!”

這句話的背後,我看到了我對自己的評判和不接納,我也看到了自己内在隐藏的“羞恥感”。

這些内在的“羞恥感”投射在外則表現為——我非常在意他人對我的看法,并且我會假想他人對我會有什麼樣的看法,從而努力呈現一個“虛假的自己”,以供獲得他人的認同和接納。

至此,那些因為内在的恐懼而習慣性的隐藏,從此暴露在光明之中無所遁形,我也從自己給自己的束縛和枷鎖中“解套而出”[太陽][太陽][太陽]

我理解了,我們的伴侶,我們與他們相遇并不是為了“結婚”這個目的,而是在我們與他們的關系中相互服務,相互幫助對方認識自己、理解自己、成為自己。

因為在親密關系中,人們更容易暴露自己内在的恐懼和匮乏,伴侶雙方其實互為對方的“照妖鏡”,是相互幫助對方“看見自己”的重要角色。

我們的伴侶,他們不是沖我們而來,讓我們感受痛苦和不幸的;他們是為我們而來,與我們同行,和我們一起進行思維鍛煉,一起成為平靜、祥和、安甯、幸福的樣子。

風光正好,心情美好;因緣際會,兩情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姻緣締結,不求自來;我心光明,夫複何求!

每天寫一篇深度文章(一篇近萬字的内在探索)4

[ 啟 示 自 來 ]

在2022年3月的最後一天,終于書寫完這篇長達萬字以上的“内在探索”[玫瑰][玫瑰]

對于我來說,這段經曆是我在兩性關系中的【裡程碑式跨越】[撒花][撒花][撒花]

恭喜賀喜歡喜[煙花][煙花]哈哈[呲牙][呲牙]

[心]【感恩海甯的服務】

海甯,我的愛人,謝謝你,從頭到尾,你沒有為了迎合我而說出違心的話,謝謝你的坦誠相待,我也因此走出了“思維的監獄”和“幻想的囚籠”。

如今,我明白了“對自己真誠就是對他人真誠”這句話的深意。雖然,我因此反反複複很久才“解套”出來。然而,現在的我,理解了這些經曆都是思維鍛煉的絕佳機會,除了你,别人無法以這種方式來“為我服務”。

我在所謂的挫折中,看見了挫折的意義,它就是一種生命的體驗。

在體驗中,我看見了自己内心最匮乏的那一部分,我不再逃避,而是承認、接納、面對,從而再次獲得了成長。

海甯,謝謝你,祝福你,我愛你[心][心][心]

[心]【挫折背後的意義】

我們的伴侶,是我們最好的療愈師與“照妖鏡”。他們帶來一個契機,幫助我們看見真正的問題,穿越這些問題,背後就是真正的幸福。

挫折背後有着偉大的意義,懂得了意義,我們就不會一次又一次遭遇相同的境遇,我們便會從挫折中領悟生命的意義。

很多人在愛情遇到挫折的時候,為了消融痛苦、彌補失落,會迅速重新尋找到代替的人,從一個關系迅速跨進另一個關系。

這樣,我們沒有從挫折中獲得任何的啟示,我們把責任都推卸給了他人,這意味着我們把問題埋藏得更深,之後它将以類似的方式重新喚起我們的注意。

如果,我們不從自身找到問題的根源,我們将永遠不能擺脫這種痛苦,這種痛苦既是生活的老師,又是命運帶給我們的信息。

[心]【我每一天經曆的每一刻都是奇迹】

一切的發生,都不是偶然,世界上沒有任何的偶然事件;

一切的發生,都帶着它獨特的使命為我們而來,來提示我們生命中未曾完成的功課,帶給我們生命的啟示;

一切都發生,都是來幫助我們鍛煉自己的思維——我們通過與任何人事物的關系,特别是與重要他人的關系(父母、伴侶、孩子、親人、朋友)——在這些關系中,我們開始看見自己、認識自己、理解自己、體驗自己,成為真實的自己,最終徹底地愛上自己!

親愛的夥伴們,請敞開心扉,勇敢去愛吧!

因為人生本就是一場體驗,除此之外,沒有其他!

當你開始感覺跟某一個女人或某一個男人在一起時會産生出偉大的音樂,有某種來自彼岸的東西穿透進來。

如果,你們在這個片刻互相愛着對方;如果,你們在這個片刻互相享受對方的存在;如果,你們能夠在這個片刻互相分享。

那麼,下一個片刻将會由這個片刻生出來,它将會變得越來越豐富。随着時間的經過,你們的愛也将會加深——它将會開始進入新的層面,但是它不會産生任何枷鎖。

愛需要很大的覺知,唯有如此,它才能夠達到那個最高峰——結婚!

結婚是兩顆心完全融合在一起,它是兩個人同步産生作用,那才是真正的結婚——婚姻是心靈的産物,是兩顆心的結合,是兩個靈魂的共鳴!

每天寫一篇深度文章(一篇近萬字的内在探索)5

【寫在最後】

“遇見,便是前世的約定!”

每個人的生命中,總會出現一些“特别的人”——他們除了給予你“外在的愛”,還會教導你“何為愛?”以及“如何愛?”

這些“特别的人”就是我們的靈魂伴侶,他們可能是家人,可能是愛人,也可能是同學和朋友。我們會跟随他們走上“愛的道路”,跟随内在的指引開啟“認識自己、理解自己、成為自己”的旅程,從而真正地愛上自己,愛上這個真實的世界。

對于我而言,海甯便是這樣的存在[心]這場曠世的奇迹,隻為讓我完全記起自己“真實的身份”和“本來就擁有的力量”——那個無限完整的自己!

如果你也遇到了這樣的人,請用心感受、用愛回應,他們将是你生命中的“無價之寶”[禮物]

如果你未能遇見這樣的人,那麼請你成為自己生命中的“無價之寶”[禮物]

每個人,最終必然都會走上“愛的道路”,沒有例外,隻是時間而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