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籍君
如今我們已經邁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成了大家關注的重點。
針對老年人,有兩個觀點截然相反的俗語:“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太長壽妨子女”。這兩句話裡一個視老人為寶,一個視老人為洪水猛獸。觀點真真假假,讓人難以分辨。
但有位老母親為此當了真,讓女兒很心疼。
主持人李艾曾經說過這樣一件事。
她陪着72歲的母親去看醫生,醫生搭了脈之後說,老太太身體不錯,應該是個長壽的命。
按理說,老人聽到“長壽”都會很高興,祝壽的不都說是“福如東海、壽比南山”麼?結果她的表情一點也不開心,反而顯得心事重重。
回到家後李艾問她怎麼了,她說“我一點都不想長壽,長壽對子女不好。”
李艾明白了,她是怕自己因為年齡大拖累子女啊。
聽到這兒,作為女兒的李艾很難受。她覺得老人總是怕被子女嫌棄,卻不理解子女對父母的依戀和愛。其實隻要父母健在,子女就會覺得很安心,“自己還有爸媽,還是個孩子”。
看到這裡,我不禁想,現實中即便子女都如同李艾這麼有孝心,想要做到視老人為“寶”,也是要費些力氣的。
因為普通人受現實掣肘的例子太多了。
我一鄰居,自己已經退休,為了照顧已經八十來歲卧病在床的老媽,過得比上班時間還忙。
她每天早上八點起床,先做飯,等飯熟的時間叫醒老媽,說一會兒話。飯好了先喂老媽吃,這一喂就是半個多小時,然後自己吃飯,之後洗碗,幫着老媽翻身、發紅的地方抹上藥膏。
接下來開始洗晚上給老媽換下來的衣服。洗完之後去菜場采購,準備中午飯。
中間她随時要照顧老媽去上廁所,提褲穿衣。晚上再照顧老媽沖個澡。
老媽是個暴脾氣,一時半會兒沒照應好就要開始吵吵,甚至罵人。一開始鄰居是一邊哭一邊照顧的,到現在已經習以為常了。
饒是她還力壯,也是個頗有耐心的人,但還是忍不住會向我媽發牢騷,覺得自己退休後的生活全貢獻給親媽了,完全沒有自己的時間。
想想也是,能做到數幾年如一日地照顧一個卧病在床的病人不放棄,已經是很好的了。
由此事我突然明白了那兩句互相矛盾的俗語。其實他們并不矛盾。如果老人健健康康,脾性平和,平時兒孫繞膝,中間圍個慈祥如《紅樓夢》裡的老祖宗,那種氛圍自然是快樂、祥和的。這時候的老人對家庭來說,可不就是個寶嗎?
但如果老人常年生病在床需要照顧,或者老人性情古怪,動辄罵人,或者疑神疑鬼總是挑事,家裡被攪合得不得安甯,那老人對子女們來說,還真的有點“讨嫌”的意味。
好在我自己還不算老,為了将來做個不讨嫌的老人,努力鍛煉身體、修煉品性,希望将來不拖子女後腿。至少,不會在子女困頓時候再來添點什麼負擔。
高級育嬰師,心理咨詢師。懂養育懂心理,也關注寶媽自我成長和家庭經營,力當媽媽們的貼心人。
歡迎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育兒護理、成長發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