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的春天,在紐約阿拉瑪克酒店裡,一場1對26盲棋車輪戰打響。
832個棋子,棋盤上1664個方格,全部要記在棋手的腦子裡,簡直是不可思議的挑戰!
國際象棋神童阿廖欣要以一己之力,通過下盲棋的形式,車輪對戰26位頂尖好手。
經過十個小時的對局,阿廖欣最終取得17勝4和5負的壓倒性勝利,所有人都震驚了。
阿廖欣将天才這兩個字演繹的淋漓盡緻!
他就像與生俱來的天才,7歲開始學象棋,16歲獲得冠軍。我們不禁思考:
“天才隻能天生嗎?
天賦一般的普通人,就注定一輩子庸碌無為嗎?
我們與天才的距離,究竟相差多少呢?”
著名心理學家艾利克森經過大量的研究和數據分析,告訴我們:
阿廖欣的天賦并不是天生的,他訓練有方,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全局觀察并記憶棋局走勢,迅速研究一連串招法和對手的應對方式!
除了阿廖欣,世界級作曲家莫紮特、科學家本傑明·富蘭克林、NBA球星雷·阿倫這些天才人物的成就都源于不斷的努力與正确的訓練方式。
我們所認為的天才,其實都是精心訓練的産物。
他們的成功,是年複一年高強度和廣泛的練習,并克服困難,不斷改進的成果。
但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為什麼我們明明付出了很多努力,卻還是難以達到天才的高度呢?
之前在撒貝甯主持的一檔節目中,著名鋼琴家郎朗作為受邀嘉賓來參加節目。
期間台下的一位女青年問郎朗說:
“我和你的經曆很相似,我小的時候也特别的讨厭鋼琴,我的鄰居也很讨厭我,我媽媽也每天逼着我練習鋼琴。
可我也同樣練習了20年鋼琴,現在也非常的喜愛鋼琴,那麼為什麼你是鋼琴家而我不是呢?”
在艾利克森的著作《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裡,他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我們努力得不到回報的原因:
努力沒能換來回報,是因為我們隻是在簡單地重複,是無用的練習!
傑出不是一種天賦,而是一種人人都可以學會的技巧。
每一個普通人,都有無限的潛力,成為行業内的領軍人物。
作者将天才們普遍遵循的通用方法總結成“刻意練習”。
颠覆了我們常規的行為模式,讓我們轉換思維,擺脫習慣的束縛,充分利用身體和大腦的适應能力,讓每一點努力都用到關鍵處。(FM93交通之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來源: FM93交通之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