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個體會:再貴、再神奇、再驚豔的洗發水都是用着用着就不好用了。。。但可能其實錯的并不是洗發水,而是長期不換洗發水!
洗發水為什麼要換着用呢?這其中的原理是啥?
01 頭發也是善變的
和善變的情緒一樣,我們頭發的狀态也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這與内分泌、精神壓力、日常作息、飲食習慣以及季節環境都有很大的關系。比如在夏天,我們的頭發普遍會偏油,可能兩天就要洗一次;等到了冬天,頭發會偏幹還容易起靜電,洗頭的頻率慢慢就改成了 3~4 天一次。
當你熬夜的時候,頭皮油脂分泌也會變旺盛,而壓力和情緒也會引發這種問題。
02 不同洗發水之間存在的差異性
這一部分也是我們全文的重點。要知道,洗發水除了清潔以外,另外一個比較重要的作用就是頭發調理。
市面上的洗發水,大都會加入一些“調理劑”,這些成分可以沉積在頭發上,讓頭發更柔順、有光澤。比如:瓜爾膠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羟丙基瓜爾膠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聚集铵鹽-10、氨端聚二甲基矽氧烷、聚二甲基矽氧烷、聚二甲基矽氧烷醇等……
但是呢,事物都有兩面性:調理劑能“調理”頭發,也會給頭發帶來一些負擔。
因為這些調理劑大多不溶于水,沉積在頭發上是不好清洗的。
為了更好的幫助大家理解,我們簡單模拟了洗發水遇水溶解後的狀态,比較了幾款不同洗發水的沉積情況。實驗過程:将 10 款洗發水按照 10% 的比例,配成水溶液倒進試管中,并将它們混合均勻,靜置。
在靜置了一個下午之後,我們開始觀察洗發水裡不溶物/絮狀物。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洗發水裡的沉積情況是不一樣的。
2 号和 4 号洗發水的不溶物/絮狀物比較少,且沒有出現渾濁,而其它幾款都有不同程度的不溶物/絮狀物出現。
這與洗發水們調理劑的種類、數量都有一定關系:調理劑越多,不溶物/絮狀物也可能越多,相應的,頭發會更順滑,但是也會有更大可能會在頭發上沉積。當不溶物/絮凝物累積一段時間,會發現沒有剛開始用的時候那麼好用。如果過多的沉積在頭發上,也可能會出現頭癢、頭油的情況。
當然了,我們這裡并不是說不溶物/絮狀物越少越好,而是要根據頭發的不同狀态,選擇适合自己的洗發水使用,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二、怎樣更換洗發水所以我們在平時生活中,怎樣應該根據自己頭發當下的情況,來選擇不同類型的洗發水呢?
我們大緻分為了以下三種情況,并做了一些相應的舉例:
01 當頭發越洗越油,越來越變扁塌,建議換成無矽油洗發水,表面活性劑以清潔力較強的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鈉或C14-16烯烴磺酸鈉等為主。
02 若頭發越洗越幹,則表示洗發水調理性不夠,建議選擇含矽油洗發水,用調理劑以瓜爾膠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羟丙基瓜爾膠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聚集铵鹽類為主。
03 頭皮容易出現痘痘的,建議選擇易沖洗的無矽油洗發水,表面活性劑以清潔力适中的椰油酰甲基牛磺酸鈉、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鈉、月桂酰肌氨酸鈉等為主。
簡而言之:家裡可以常備3種不同類型洗發水搭配着用。
頭皮敏感的時候,用溫和的洗發水;頭發油的時候,用無矽油洗發水,選清潔力強的表活;頭發幹的時候,用含矽油洗發水,搭配其它調理劑進行護理。
三、溫馨提示01 洗發水不是萬能的,如果出現頭皮健康問題,如嚴重的頭皮過敏、頭屑、脫發、脂溢性皮炎等要及時就醫。
02 洗發水中有易緻敏防腐劑,如甲基異噻唑啉酮、甲基氯異噻唑啉酮、咪唑烷基脲等甲醛釋放體防腐劑,以及刺激性較大的表面活性劑如月桂醇硫酸鈉,就不要考慮了。
03 在選擇不同類型的洗發水時,品牌也要适當更換。
因為無論是國際大牌還是國内本土品牌,同系列産品表面活性劑和發用調理劑基本配方框架是一樣的。
因此,清潔力度和産品調理情況都比較接近,一直使用會可能會出現體驗感變差的問題。
04 透明的洗發水不代表沒有矽油。含不含矽油,還是要看具體的産品成分,與是否透明無關。通常洗發水/護發素成分裡帶個“矽”字兒的都是矽油成分,比如聚二甲基矽氧烷、聚二甲基矽氧烷醇、氨端聚二甲基矽氧烷。
其實呢,這頭發的護理,也和皮膚護理一樣,選擇護膚品需要根據膚質和皮膚狀态來判斷,挑選洗發水也需要根據發質和頭皮健康狀況來。
我們在洗發水的選擇上,不用一條道走到黑,不同類型的洗發水來搭配使用,這樣效果會更好。
PS:下次碰到商超的洗發水促銷活動,記得别再一次性買太多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