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時評【糊弄學是個什麼學?】“什麼是糊弄學?”“這是個好問題。”這個對話,是“糊弄學”經典話術。繼“凡爾賽文學”“打工人”梗席卷網絡後,“糊弄學”接棒走紅。“糊弄學”是什麼?它指的是,以看起來不敷衍的方式,去應對生活中難以推脫之事。在某社交平台“糊弄學”小組中,有16餘萬成員每天分享着他們的“糊弄”心得,甚至還有人研究出一套“感歎詞 評價事情 感受”萬能回答公式。 “糊弄學”為何就火了?與“打工人”相似,網絡熱梗的流行背後,都隐藏着生活觀念和個體情緒的微妙變化。在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人們傾向于呈現出更加完美的自我形象。在越來越多被動的社交和機械化的對話中,糊弄本身,也是一部分人對社交中的焦慮情緒的一種抵抗,圓滑背後是無奈,遊刃有餘隐藏着态度上的疏離。“弄弄子”們逐漸意識到部分社交中的“無意義”,這樣的焦慮蔓延後,“糊弄學”變成了消解情緒的出口。 看待“糊弄學”,與看待“打工人”等網絡現象一樣,是年輕人跨越年齡、職業的身份認同,它體現着互聯網發展中社交群像中的一個小小剖面。其實糊弄群體的出現也折射着當代年輕人對于社會結構的思考。面對急劇變遷的社會,多元分化的人群在社會焦慮和消費主義的夾擊下去尋找自我确證的空間,“糊弄學”随之滋長。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來源: 光明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