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如何判斷指數估值

如何判斷指數估值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2 17:48:14

前兩天有位新讀者找我哭訴:

“我定投了幾支基金,現在虧的好慘……”

“你什麼時候開始定投的啊?”

“2020年底啊……”

“為啥那時候定投啊?”

“我看網上有人寫,定投随時都可以開始,我就沒多想,直接買了……”

這位同學遇到的問題,就是不懂估值。

定投雖好,但是在不懂估值的情況下,在指數高估區域開始定投,結局一般都是挺悲傷的。

那要如何科學的給指數做估值呢?

下面我們就來詳細說說。

(或許,這是全網講估值講的最靠譜的一篇文章了……)

01 合理市盈率是由利潤增速決定的

其實給指數估值與給股票估值的思路差不多,因為指數就是由一大堆公司股票組成的嘛。

後面我就統一說股票了哈,大家隻要記住,股票和指數估值都是一回事就行了。

估值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指标是市盈率,沒有之一。

有讀者問,是不是所有公司的合理市盈率都應該一樣呢?

不是這樣的。

一個公司股票的合理市盈率是由利潤增速決定的。

這個很好理解,利潤增速越高,它的未來就越好,大家都喜歡未來更好的東西。

要注意,這裡說的利潤,是指公司在某一年賺到的經營利潤,而不是你買某個基金今年賺了多少錢。

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兩個男人去相親:

A男現在的年薪是10萬,你預估,明年他的薪水還是10萬,後年還是10萬。

B男現在的年薪也是10萬,但你預估,明年他的薪水将是15萬,後年大約20萬。

假如本次相親我們隻庸俗的考慮收入這一條因素,如果你是一位女士,你更傾向于選誰?

肯定選B。

為什麼?因為他的薪水(利潤)在不斷增長,價值更高。

選股票也是一樣的。

大家都比較喜歡公司利潤在不斷增長的企業,對這樣的企業給與更高的估值,也就是更高的市盈率。

對于利潤不怎麼增長的企業,給的估值一般比較低,有的時候甚至會出現特别低的情況。

因為開公司這事,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利潤不增長,一般都預示着利潤快要倒退了。

為了研究利潤增速與合理市盈率之間的關系,我收集了各國股票市場數據,在無風險收益率(一般為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3%左右時,對應關系如下:

如何判斷指數估值(如何科學的給指數估值)1

這個對應表的意思是:

如果我認為一家公司未來幾年的利潤增速是0%(不增長),那他的合理估值就是10倍市盈率;

如果我認為一家公司未來幾年的利潤增速是每年10%,那他的合理估值就是15倍市盈率;

如果我認為一家公司未來幾年的利潤增速是每年15%,那他的合理估值就是20倍市盈率;

雖說這是個經驗值,但是這個對應表也是有理論基礎的,它的理論基礎是:現金流折現模型。

理論上,股票的價值應該這麼算:

如何判斷指數估值(如何科學的給指數估值)2

其中,D是公司的各年的現金流,r是貼現率。

如果說一家公司的各年現金流不增長,也就是增速為0,上面這個公式就變成這樣:

如何判斷指數估值(如何科學的給指數估值)3

這個計算要用到等比數列求和公式,(高二的數學公式,q小于1的情況下,S= a1/(1-q)。)求完和之後得出的公式是:

如何判斷指數估值(如何科學的給指數估值)4

如果我們簡單的把公司的 利潤E 當成 現金流D ,并設定 貼現率r為10%,就可以得出:

P/E=1/10%

也就是PE=10

總結一下就是,當一個公司的利潤增速為0時,它的合理市盈率大概就是10倍。

上面這個例子是0增速模型,比較簡單。

但是我們更喜歡利潤增速大一些的公司,這個要怎麼算呢?比如,當一個公司的利潤增速為10%時,要怎麼算?

這個時候就要用到二階段增長模型了。

我們假設,第一個階段,公司按照一個高一點的利潤增速增長3年。第二個階段,公司按照一個比較低的利潤增速永續增長。

公式是這樣的:

如何判斷指數估值(如何科學的給指數估值)5

我們假設,這個公司未來3年利潤增速是10%,後續按照1%的利潤增速永續增長。

把這兩個數據代到上面的公式裡面,得出10%利潤增速對應的合理市盈率是14倍多,取個整,就算15倍吧。

對應表上具體某一個增速所對應的合理市盈率,并非都是一一計算出來的,而是根據經驗總結出來的。

把現金流折現的公式拿出來,隻是想說明,市場之前之所以有這樣的對應關系,其實是有理論依據的。

無論是格雷厄姆的市盈率法,還是彼得林奇的PEG估值法,都是同樣的底層邏輯。

02 高估線與低估線

前面我們計算了各種利潤增速對應的合理市盈率,這個合理的市盈率,我們稱之為“中值”。

之所以叫“中值”,是因為股票的估值并不是乖乖的趴在合理值上,而會圍繞中值上下波動

如何判斷指數估值(如何科學的給指數估值)6

一般來說,中低速利潤增速(利潤增速20%以下)的股票,波動範圍會小一些,上下波動20%左右(當然,并不是說股票波動了20%就不再動了,有可能會繼續波動很遠);

而高利潤增速(利潤增速20%以上)的股票,波動範圍會大一些,上下波動30%左右(同理,也不是說波動了30%就不再動了,也有可能會繼續波動得更遠)。

在剛才的估值對應表上加上對應的估值波動範圍,就能算出低估和高估線了。

如何判斷指數估值(如何科學的給指數估值)7

比方說,一支10%利潤增速的股票,它的中值市盈率=15倍。

它的低估線=15*(1-20%)=12倍,當它的估值低于12倍時,我們就可以開始考慮買入了。

它的高估線=15*(1 20%)=18倍,當它的估值高于18倍時,我們就可以開始考慮賣出了。

在低估線和高估線之間,都屬于合理估值,持有不動就可以。

PS:其實在合理區域和低估區域之間的位置買入,也就是在中值以下買入,也是可以的。隻不過在低估區域買入更加安全。

03 舉個例子

我們以滬深300指數為例。

我們假設,未來幾年,滬深300可以維持10%的利潤增速。

(邏輯:滬深300作為A股最優秀的300家企業,我們假定它們的利潤增速略高于GDP增長速度)

根據對應表,10%的利潤增速,對應的是15倍的中值市盈率。

然後,我們要看一下,滬深300這個指數它的行業分布是怎樣的。

(可以到中證指數官網,搜索:滬深300,就有它的詳細信息了)

如何判斷指數估值(如何科學的給指數估值)8

這時我們會發現,滬深300中包含的金融地産類公司,占比25%,比例不算高。

為什麼要專門看下金融和地産行業的占比呢?

因為這兩個行業的特點是杠杆比較高(借錢做生意),因此它們的盈利不确定性也比較強。

如果一個指數中,這兩個行業的占比較高,我們在估值時就要在它的中值市盈率上打個折扣。

我個人的折扣策略是,一個指數的行業分布中,金融地産占50%-70%,中值市盈率打9折;

金融地産占70%-100%,中值市盈率打8折;占50%以下不打折。

這麼做的原因也是保守起見,确保安全。

滬深300中金融地産公司占比25%,中值市盈率就不打折了。

滬深300的利潤增速是10%,屬于中低速利潤增速(利潤增速20%以下),波動範圍是上下波動20%,查一下對應表:

它的低估線是12倍,當它的市盈率低于12倍時,就可以開始重點考慮買入了。

它的高估線是18倍,當它的市盈率高于18倍時,就可以開始考慮賣出了。(即便不賣出,也不會在18倍以上的區域買入。)

12倍-18倍之間,屬于合理區域,持續持有即可。

此時我們給滬深300這個指數的估值就完成了。

最後再查看一下滬深300指數在近期的市盈率,就可以做出比較合理的投資判斷了。

當然了,除了滬深300,還有很多指數。

我把比較重要指數的估值,制成了估值表,放在周一到周五早8點文章的末尾。

每個交易日都會更新,大家自查即可。

怎麼樣,關于如何給指數估值就講完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