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少年維特之煩惱是浪漫主義文學嘛

少年維特之煩惱是浪漫主義文學嘛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2 12:25:28

關于《少年維特的煩惱》,很多中學生閱讀書目推薦的是人民文學出版社楊武能的譯本。

我則有不同的觀點。

解放前,郭沫若的譯本名氣很大。郭譯名言“青年男子誰個不善鐘情?妙齡女人誰個不善懷春?”家喻戶曉、脍炙人口。但近來久不再版,頗難尋覓。現在市面上主要有三個譯本:人民文學出版社的楊武能譯本, 上海譯文出版社的侯浚吉譯本,譯林出版社的韓耀成譯本。其中以楊武能譯本印刷量最大。然而譯文好壞卻不單純取決于發行量。

記得我是上高中讀的《少年維特的煩惱》,閱讀過程中,我被書中所描繪的幽美明媚的田園風光和人物舉止對話所洋溢的一種純潔、浪漫、優雅的情調深深地迷戀。後來上大學看到同學有本《少年維特的煩惱》,借來又讀,這次卻大失所望,讀來味同嚼蠟,以前的那種美好感覺蕩然無存。原來以前讀的是侯浚吉譯本,這次是楊武能的譯本。我這才知道閱讀外國文學名著不能不看譯者。

少年維特之煩惱是浪漫主義文學嘛(少年維特的煩惱譯本之我見)1

難道是我先入為主或是情随時遷的緣故?我特意找來這兩個版本比較。理性地分析驗證了我的直覺。

下面我們比較一下“五月十日”的日記譯文:

侯譯:

一種奇妙無比的歡暢沁透我的整個靈魂,正如我全心全意欣賞的這甘美的美晨一樣。我在這獨享生命的歡樂,這個地方正是為我這樣的靈魂創造的。我的知友,我真幸福,完全沉湎在幽靜的情趣中,我的藝術也就無法施展。我現在沒法畫,一筆也畫不出,然而, 我從未比此時此刻體驗到更偉大的畫家生涯。當霧霭自秀麗的山谷冉冉升騰,高懸的太陽照耀濃蔭密布的森林,隻有幾縷陽光潛入林蔭深處時,我便躺在涓涓溪流旁,倒卧在深草裡,貼近地面,觀賞千姿百态、形狀迥異的細草,我感到我的心更貼近草叢間熙熙攘攘的小天地,貼近無數形态各異的蟲蟻蚊蚋,這時,我便感覺到全能的上帝的存在,他依照自己的形象創造了我們,我感覺到那博愛衆生的上帝的氣息,他支撐我們在永恒的歡樂中翺翔。我的朋友!當我眼前暮色彌漫,天地滲入了我的靈魂,猶如映入情人的倩影時,我往往滿懷渴望,潛心思忖:哦,在我心中活動的景物是如此豐滿,如此溫暖,但願你能揮灑自如,使它重現在紙上,它會成為你靈魂的鏡子,猶如你的靈魂是永恒的上帝的鏡子一樣。我的朋友——但是我力不勝任,我懾服在這些景物的壯麗的神威之下了。

楊譯:

  一種奇妙的歡愉充溢着我的整個靈魂,使它甜蜜得就像我所專心一意地享受着的那些春晨。這地方好似專為與我有同樣心境的人創造的;我在此獨自享受着生的樂趣。我真幸福啊,朋友,我完全沉湎在對甯靜生活的感受中,結果我的藝術便荒廢了。眼下我無法作畫,哪怕一筆也不成;但盡管如此,我現在卻比任何時候都更配稱一個偉大的畫家。每當我周圍的可愛峽谷霞氣蒸騰,杲杲的太陽懸挂在林梢,将它的光芒這兒那兒地偷射進幽暗密林的聖地中來時,我便躺卧在飛泉側畔的茂草裡,緊貼地面觀察那千百種小草,感覺到葉莖間有個擾攘的小小世界──這數不盡的形形色色的小蟲子、小蛾子──離我的心更近了,于是我感受到按自身模樣創造我們的全能上帝的存在,感受到将我們托付于永恒歡樂海洋之中的博愛天父的噓息,我的朋友!随後,每當我的視野變得朦胧,周圍的世界和整個天空都像我愛人的形象似地安息在我心中時,我便常常産生一種急切的向往:啊,要是能把它再現出來,把這如此豐富、如此溫暖地活在我心中的形象,如神仙似的呵口氣吹到紙上,使其成為我靈魂的鏡子,正如我的靈魂是無所不在的上帝的鏡子一樣,這該有多好呵!──我的朋友!

少年維特之煩惱是浪漫主義文學嘛(少年維特的煩惱譯本之我見)2

分析:

1.首句,侯譯“歡暢”,開口韻母,比楊譯“歡愉”的扁口韻母,更能讓人體會到歡樂。 “沁透”比“充溢”更形象、生動。

2. 侯譯“完全沉湎在幽靜的情趣中”比楊譯“我完全沉湎在對甯靜生活的感受中”更簡潔。

3. 侯譯“我的藝術也就無法施展。我現在沒法畫,一筆也畫不出,然而, 我從未比此時此刻體驗到更偉大的畫家生涯。”

楊譯“結果我的藝術便荒廢了。眼下我無法作畫,哪怕一筆也不成;但盡管如此,我現在卻比任何時候都更配稱一個偉大的畫家。”

這幾句表達對周圍環境之優美絕倫的感受,就準确性和流暢性而言,前者比後者略勝一籌。

4. 侯譯“當霧霭自秀麗的山谷冉冉升騰,高懸的太陽照耀濃蔭密布的森林,隻有幾縷陽光潛入林蔭深處時”

楊譯“每當我周圍的可愛峽谷霞氣蒸騰,杲杲的太陽懸挂在林梢,将它的光芒這兒那兒地偷射進幽暗密林的聖地中來時”

楊譯“杲杲”用詞太生僻、古奧,形象感很差。“潛入”比“偷射”更優雅、更拟人化。

5. 侯譯“我便躺在涓涓溪流旁,倒卧在深草裡,貼近地面,觀賞千姿百态、形狀迥異的細草,我感到我的心更貼近草叢間熙熙攘攘的小天地,貼近無數形态各異的蟲蟻蚊蚋”

楊譯“我便躺卧在飛泉側畔的茂草裡,緊貼地面觀察那千百種小草,感覺到葉莖間有個擾攘的小小世界──這數不盡的形形色色的小蟲子、小蛾子──離我的心更近了”

這幾句侯譯比楊譯更符合漢語表達習慣,更适合朗誦,更朗朗上口一些。

雖是一個小小的切片,但足以證明侯譯比楊譯略勝一籌。無論是感性體驗還是理性剖析,侯譯比楊譯更優雅、更流暢、更簡潔,更符合全書浪漫的氣質。

我認為,《少年維特的煩惱》上海譯文出版社的侯浚吉譯本是非常值得推薦的譯本!

附錄:

侯浚吉譯本《少年維特的煩惱》。

1982年1月上海譯文出版社初版,三十二開平裝。侯譯本《維特》書後附有譯者長篇《歌德與〈少年維特的煩惱〉》附錄,詳細介紹了歌德及其當時創作《維特》的情況,文中也談到了他翻譯《維特》的動機:“筆者幼時,偶于一位遊伴處見到過譯本,當時雖一知半解,仍愛不釋手,一口氣讀完,時隔數十年,綠蒂和維特的形象仍栩栩如生地在腦際浮現。我喜愛這部小說,所以在翻譯托馬斯·曼的長篇小說《綠蒂在魏瑪》的同時,不避效颦之譏,譯了此書,以紀念《維特》問世二百周年及歌德逝世一百五十周年。”侯浚吉譯本也是解放後一個比較通行的《維特》本子,到我所藏的1985年2月第五次印刷時,其印數已達900,500冊,近一百萬之巨了。

楊武能譯本《少年維特的煩惱》。

1981年11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初版,三十二開平裝。楊武能,四川重慶人,一九三八年生,一九六二年畢業于南京大學德語專業,一九八一年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曾師從著名詩人、德語文學專家馮至先生,緻力于德語文學的翻譯與研究,尤其是歌德作品的翻譯介紹。楊譯《維特》的底本,據作者“譯後記”介紹,依據的是德國漢堡“克裡斯蒂安·維格納爾出版社”的《歌德選集》第六卷。“譯後記”中還述明,“在重譯這部世界名著時,譯者仍從前輩的勞作中獲得不少啟示,比如書名和主要人名,基本上就襲用了他(郭沫若)的譯法。” 楊譯《維特》,是繼郭譯《維特》後又一風靡于世的譯本。到一九九九年七月,楊譯本人民文學出版社又出第二版修訂本,楊武能重寫了“譯本序”和“修訂後記”,對《維特》在中國早期的翻譯情況,據新發現的資料,作了更為詳細的介紹。“修訂後記”還進一步談到了有關印數的情況:“自一九八一年初版以來,《少年維特的煩惱》這個譯本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差不多每年重印一次,到今天總印數早以逾百萬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