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出品方/作者:華安證券,尹沿技、王強峰)
1 短期磷肥供需缺口拉大,景氣度持續向好1.1 俄烏沖突影響“全球糧倉”,磷肥價格創曆史新高
俄烏兩國為世界兩大糧食出口國,兩國玉米與小麥出口量占比分别為 18.71%、 26.68%。2021 年俄羅斯、烏克蘭兩國出口玉米、小麥數量占世界總出口量的比例較 大,其中兩國玉米出口占比達到 18.71%,小麥出口占比達 26.68%。2021 年烏克蘭 在玉米和小麥出口方面都占有較大比例,其中玉米出口占比 16.04%,小麥出口占比 10.18%。2021年俄羅斯小麥出口比例為16.5%,居世界第一,玉米出口占比為2.67%。
俄烏沖突影響全球糧食供給,糧食價格創階段性新高。自俄羅斯與烏克蘭發生 沖突以來,作為糧食出口大國,兩國的糧食出口均受到阻礙,導緻國際糧食市場供 應端出現缺口,國際糧食價格快速上漲并創階段性新高。從 2019 年開始,大豆、玉 米、小麥價格均有上漲,但俄烏沖突發生後,世界主要糧食的價格出現了大幅度升 高。2022 年 4 月 18 日,大豆價格收報 5166 元/噸,同比大幅上漲 23.76%;黃玉米 價格收報 2967元/噸,同比上漲 9.40%;小麥價格收報3194元/噸,同比上漲 16.27%。
糧食價格上漲有助提升農民的種植熱情,糧食種植面積與産量有望逐步增長。 在種植面積方面,玉米的播種面積不斷上升,達到 1.93.億公頃,同比增長 0.68%; 其他兩種作物的播種面積較穩定并伴有小幅上漲趨勢;産量方面,三種作物産量均 呈上漲趨勢,且玉米的漲幅最大,2020 年底達到 12.1 億噸 ,同比增長 7.5%。
糧食供給偏緊價格上調,帶動化肥價格聯動上漲。全球糧食價格不斷推升的背 景下,農民種植熱情高漲,下遊農化需求逐步增長,磷肥及複合肥的價格出現大幅 度上漲,截止 4 月,磷酸一铵的價格上漲至 3740 元/噸,同比漲幅達到 38.89%;磷 酸二铵、複合肥分别上漲至 3580 元/噸和 3300 元/噸,漲幅分别達到 26.72%和 54.92%。由于農民或農作物種植者傾向于根據糧食市場價格情況決定種植面積及化 肥的施用量,因此化肥價格變化呈現出相對滞後于糧食價格變化的趨勢。2021 年 9 月國内玉米價格大幅上漲,2022 年 3 月對應磷酸一铵的價格開始逐步上漲。由于俄 烏沖突導緻糧食價格上漲,化肥需求不減的情況下化肥價格預計将在高位震蕩保持。
磷肥是作物所需必要肥料之一,大豆施加磷肥的比例最高。由于使用化肥是糧 食種植生産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因此糧食種植熱情的高漲有望促進化肥需求量的上 升。目前糧食施用化肥主要是氮磷鉀肥,不同種類的作物所需氮磷鉀的含量不同。 對于大豆來說,一般每畝需要用 10Kg—15Kg 過磷酸鈣或 5Kg 磷酸二铵作種肥,春 玉米施肥則是要以氮肥為主,磷肥為輔。小麥在施肥時,應施足基肥、及時追肥。基 肥用量一般占總施肥量的 70–80%,追肥占 20–30%。一般情況下,将 60–70% 的 氮肥和全部的磷肥、鉀肥、有機肥作為基肥,其餘氮肥作為追肥。總體來看,相同重 量的作物,大豆所需磷肥最多,玉米所需鉀肥最多,小麥所需氮肥最多。
全球耕地面積增長有限,磷肥下遊需求平穩增長。目前全球耕地面積維持平穩, 其中 2019 年美國、俄羅斯、烏克蘭的耕地面積分别為 16043.6 萬公頃、12344.2 萬 公頃、3377.7 萬公頃,相比 2016 年耕地面積變動不大。同時全球總人口總體呈現 平穩上升的趨勢,2020 年全球人口增長率為 1.02%。長期來看人均單位種植面積逐 步下降,單位面積的糧食産量承壓,因此單位面積的化肥施用量将呈現逐步增長的 趨勢,以此來達到單位面積耕地糧食增産的目标。整體來看,磷肥需求也有望随着 單位面積耕地化肥施加量的增長,實現平穩增長。
全球磷肥需求穩定增加,預計未來三年磷肥需求複合增速為 0.72%。通過對主 要糧食的産量和糧食所需要的磷元素測算,目前全球對磷肥的需求在 7712.90 萬噸 左右。根據我們測算,按照目前的主糧産量增速,到 2024 年全球市場對磷肥的總需 求将達到約 7880.64 萬噸,年複合增長率約為 0.72%。
1.2 全球磷肥供給增長有限,俄烏出口受阻影響全球供應
俄羅斯和中國是世界肥料的主要出口國,中國也是世界最大的磷肥生産國。中 國的磷肥生産量超過 1660 萬噸,占全球總量的 35.2%,其中超過 40%以上用于出 口。世界化肥的生産集中分布在亞洲、北美洲以及歐洲,以上地區占據全球化肥生 産總量的 90%以上。目前肥料出口主要以俄羅斯、中國、加拿大為主,其出口額分 别為:俄羅斯 13.3%,中國 11.4%,加拿大 8.91%。全球肥料進口則以巴西、印度 和美國為主。進口額占比分别為:巴西 13%,印度 9.7%,美國 9.54%。
全球磷肥産量逐年下滑,俄烏戰争擴大磷肥供需缺口。 全球各個國家迫于資源 稀缺性和環保壓力,磷肥産量逐年下滑,呈現産能收緊的趨勢。2020 年全球磷肥産 量為 4604 萬噸/年,同比下降 2.36%,且近幾年一直處于下降趨勢。據國際肥料工 業協會(IFA)統計,到 2024 年,磷肥産能将達到 5334 萬噸,但目前僅有阿爾及 利亞、沙特阿拉伯、印度和摩洛哥 4 個國家有公開的明确擴張計劃,預計每年釋放 實際産能 100 萬噸左右。未來美國由于磷礦産能枯竭,磷肥産能将逐步減少,加上 我國由于環保上“三磷”整治政策推進,逐步落後産能淘汰,總體磷肥産能也将有所下 滑,較難滿足每年的增長的磷肥需求帶來的磷肥缺口。
1.3 國内外磷肥價差逐步擴大,中國磷肥企業出口優勢顯著
我國化肥消費量占全球 30%,預計 2025 年化肥行業市場規模約 3191 億元。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化肥在對農作物增産的總份額中約占 40%~60%, 在我國化肥貢獻量更高。2018 年我國化肥使用量超過 5900 萬噸,占世界化肥總消 費的 30%,超過美國和印度使用的總和。我國是全球主要的農業大國,無論是化肥 單畝使用量還是種植面積皆位于全球前列。我國耕地面積總體有限,但作物營養産 品單位面積施用量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約為英國的 2.0 倍、美國的 3.7 倍、澳大利 亞的 9.4 倍,核心原因是基礎肥用量過大、比例失衡、複合率低,且農戶為保證施肥 效果過度施用,缺乏科學指導。根據中商産業研究院數據統計,2016 年中國作物營 養産品市場規模為 2553 億元。2020 年市場規模已擴張到 2912 億元。預計 2022 年 我國作物營養産品市場規模将達 3018 億元,2025 年市場規模達到 3191 億元,2020 年至 2025 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為 1.8%。
中國磷肥總體出口占比較高,國内外磷肥價差逐步擴大。目前中國磷酸一铵、 磷酸二铵、工業級磷铵、重鈣的出口量分别為 378.58、625.68、253.03、116.83 萬噸/年,出口比例約為 30.43%、46.19%、53.9%、49.4%,出口占比較高。同時 磷肥的主要産品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國内外價差逐步擴大且處于高位,中國企業 出口優勢明顯。截止今年 4 月,磷酸一铵國内市場均價為 3750 元/噸,國外市場均 價為 6592 元/噸,國内外差價超過 2800 元,同比增長 993.7%;磷酸二铵國内市 場均價為 3516 元/噸,國外市場均價為 8042 元/噸,國内外價差超過 4500 元/噸, 同比增長 648.4%。在俄烏沖突背景下,國際磷肥供應緊張的形勢短期難以緩解。
2 中期新增供給有限,産業鍊價值中樞有望上移磷化工産業鍊産品應用廣泛,以肥料、農藥、新材料等為主。磷化工産業以磷 礦為基礎原料,主要通過濕法和熱法加工為磷酸,并進一步與其他化學原料反應生 成磷肥和磷酸鹽等化工品,最主要的包括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和磷酸鐵锂等,也可 以先制得黃磷,再制成磷酸、三氧化磷等産品,最終廣泛應用于農業、醫藥、食 品、紡織等行業。磷礦石終端産品主要為化肥、新能源锂電池、農藥等農化産品, 短期景氣上行需求旺盛,長期維持剛需水平。目前,我國磷化工行業參與者衆多, 且參與企業涉及領域呈現綜合化的發展趨勢,大部分磷化工企業均涉及磷化工上中 下遊多個業務及細分産品。
2.1 磷礦稀缺且不可再生,産業鍊供給增長有限
磷礦石是磷元素的主要來源,全球磷礦石分布集中度較高。根據美國地質調查 局的統計,2020 年全球磷礦石總儲量為 710 億噸,主要集中在摩洛哥和西撒哈拉、 中國、阿爾及利亞、叙利亞等十個國家,占全球儲量的 91.9%,其中 70.4%的磷礦 分布在摩洛哥,我國磷礦石儲量為 35.5 億噸,儲量占比為 5%,居全球第二位。磷 礦石産量分布也較為集中,摩洛哥、中國和美國三個國家共占全球磷礦石總産量的 76.8%,2020 年全球磷礦石産量共 2.23 億噸,我國産量占總産量的 40%。
中國磷礦資源分布集中,磷礦資源多而不富。我國共有 26 個省擁有磷礦資源, 集中分布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五省内,約占全國磷礦儲量的 81%。其中, 湖北磷礦儲量為 63.4 億噸,占比約 29.4%,位居全國第一。同時,國内磷礦近 90% 為中低品位磷礦,平均品位僅為 16.85%,因此我國磷礦資源總體呈富礦少、貧礦多, 開采難度大等特征。
我國磷礦資源儲采比較低,後備資源不足。早期磷礦開采往往是隻采富礦而遺貧 礦,被遺棄的貧礦未來無法再利用,資源浪費嚴重。據 USGS 數據統計,2019 年中 國磷礦儲備量位居世界第二,約占全球 4.51%,但卻是世界最大磷礦石生産國,占全 球約 41.66%,貢獻超過 40%的全球磷礦産量。此外,我國磷礦石儲采比為 34,遠 低于世界平均值 313,可開采年限 33.68 年,同樣也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312.78 年。
磷化工主要企業新增産能有限,産業鍊整體供給受限。據百川盈孚和公司公告 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内磷化工主要産品磷礦石、黃磷、熱法磷酸、濕法磷酸、淨化磷 酸、磷酸一铵、磷酸二铵、重鈣、飼鈣、工業級磷酸一铵、草甘膦等産品的産能分别 約為 6133、132.25、219、1018.5、229、2029、1742、280、635、159、100.3 萬 噸。新增産能方面,興發集團、川發龍蟒和司爾特共有約 415 噸磷礦石擴産計劃, 占現有産能約 6.77%;川恒股份、雲天化、湖北宜化共有約 60 萬噸濕法磷酸擴産計 劃,占現有産能約 5.90%;川恒股份、中毅達共有 26 萬噸淨化磷酸擴産計劃,占現 有産能約 11.35%;興發集團有約 5 萬噸草甘膦擴産計劃,占現有産能約 4.97%;此 外川恒股份另有 15 萬噸飼鈣擴産計劃,占現有産能約 2.36%;其餘産品未有大規模 明确擴産時間表。(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2.2 環保及安全政策趨嚴,磷化工行業壁壘逐漸提升
磷化工産業政策趨嚴,産業鍊大幅擴張受限。國家層面上,國内“三磷整治”疊加環保 趨嚴導緻磷礦和磷铵的産能持續縮減。“十四五”期間磷化工行業提出新要求;各省級也出 台相應政策對磷化工産業的開采與環保規範、技術要求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指導意見。 綜合來看,磷化工産業政策指導意見有:
(1)中低品位磷礦利用率提升。國内磷礦近 90.8%為中低品位磷礦,平均品位 僅為 16.85%,磷礦資源總體呈富礦少貧礦多,開采難度大等特征。早期往往是隻采 富礦而遺棄貧礦,被遺棄的貧礦未來無法再利用,資源浪費嚴重。
(2)環境保護要求提升。磷化工産業資源消耗量和“三廢”排放量較大,其中磷 及氨氮廢水處理、磷石膏處置等問題始終制約産業綠色發展。《長江保護法》《長江 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指南》《大氣污染防止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計劃》《土壤污染 防治計劃》等始終對磷化工産業發展提出明确要求。
(3)磷化工産品向高端化、精細化發展。傳統産品市場需求下降,國家已明确 指出 2020 年主要農作物化肥施用量實現負增長,高端磷化工産品需求量不斷擴大。
(4)磷化工企業朝開采、加工、深加工生産一體化發展。新産品、新技術、新 業态不斷湧現,産業集中度不斷提升,部分不具備資源優勢和競争力的中小企業相 繼會被淘汰。磷化工企業将加快結構調整,實現從磷礦單一開采、産品單一生産加 快向綜合性生産服務企業轉型。
環保趨嚴,資源受限雙重壓力疊加下,中國磷礦産量逐步下滑。2016 年是國内 磷礦資源供給變化的轉折點,此前磷礦開發長期處于增長狀态,2016 年以後伴随供 給側改革和一系列環保文件出台,磷礦産量明顯下滑。當前磷礦石産量較 2016 年下 滑近 40%,預計未來我國磷礦開采進度會進一步受到環保、資源等限制,在下遊應 用需求激增背景下,供需偏緊有望持續,磷礦石也将受益行業高景氣實現價值增長。
“以渣定産”的磷石膏處理措施進一步限制磷化工的擴張。在磷礦下遊加工流程 中還會伴随大量的副産物磷石膏産生。磷石膏滲濾液不僅總磷濃度極高(部分高達 4000-8000 mg/L)呈強酸性,且往往含有氟及重金屬等污染物,一旦滲漏,對地下 水安全形成嚴重威脅,對環境影響較大。當下磷石膏綜合利用率不足 20%,主要因 為以磷石膏為原料的綜合利用産品遠離消費市場,運輸半徑較短、消費市場具有地 域限制、物流費用等因素增加了産品的使用成本。此外,多個省份實施的“以渣定産” 從尾端處理磷石膏的措施,也進一步限制了磷化工的擴張。
受環保、安全政策等影響,磷化工企業新增産能有限。除上遊磷礦外,對于中 遊及下遊相關産能,國家也出台了相關政策。2019 年 11 月出台的《貴州省現代化 工産業發展規劃(2019-2025 年)》指出貴州省内不再增加黃磷産能。2021 年 9 月雲 南省頒布的《關于堅決做好能耗雙控有關工作的通知》中強調,在 2021 年 9-12 月 黃磷生産線月均産量不得超過 2021 年 8 月份産量的 10%。受政策管控及污染處理 成本等因素影響,中遊及下遊各産品新增産能較少,僅有少數頭部企業有增産計劃, 但受磷化工整體政策及環保影響,經過安評、環評、産能爬坡等階段仍需時間,未來 磷化工行業中高能耗、低技術含量裝置将逐步退出市場,同時行業新增産能十分有 限,未來較長時間内仍将處于供需緊平衡狀态。
2.3 磷化工“供給側改革”,産業格局有望持續改善
以煤炭和鋼鐵行業為例,供給側改革給行業帶來長期的穩定增長。煤炭和鋼鐵 作為傳統的周期性行業,在市場經濟情況下,産品價格由供需關系決定。自 2015 年 以來國家對煤炭和鋼鐵行業進行供給側改革,經過産能出清徹底清除了“地條鋼”和 “小鍋爐煤”,其産能結構得到優化。行業供需狀況改善,量價齊升,中國煤炭和鋼鐵 行業逐漸走出了此前的低迷:鋼鐵闆塊歸母淨利在 2021 年達到 1221.5 億元,同比 增長 104.8%;煤炭闆塊歸母淨利在 2021 年達到 1599.9 億元,同比增長 75.6%。 以鋼鐵行業為例,鋼鐵行業開展供給側改革去産能總量已經超過 2.85 億噸。在已有 産能進行減量的同時,鋼鐵行業新增産能亦受到嚴格控制,産量與産能之間的缺口 逐漸減小,産能利用率不斷提高,2018 年底粗鋼的産能利用率為 96.9%,同比 2015 年提高 30 多個百分點。2021 年中國鋼材産量為 11.24 億噸,同比下降 1.9%,鋼鐵 行業價格水平整體上升,其中既包括上遊原料價格,也包括鋼材産品的價格,其下 遊需求邊際持續得到改善,産業格局持續向好。
磷化工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推動下,産業鍊價值中樞有望不斷上移。 參考鋼鐵和煤炭等早期進行供給側改革的行業情況,磷化工産業格局将進一步優化。 2021 年,磷化工闆塊歸母淨利和資本開支均分别大幅上漲 1646.1%和 276.3%。磷 礦石、磷肥等領域産能不斷壓降;成本更低的濕法淨化磷酸逐步實現對熱法磷酸的 替代,由此而帶來高耗能的黃磷産能不斷壓降;草甘膦行業不斷整合,國内已主導 全球草甘膦産業鍊;國産電子級磷酸成功導入集成電路産業;磷酸鐵锂、六氟磷酸 锂等磷化工新興應用領域需求大幅增長,磷化工企業積極介入布局。锂電池需求持 續增長将為以磷酸鐵锂為代表的锂電池材料帶來廣闊機遇,規模化和低成本将成為 磷酸鐵行業競争的核心,磷化工企業有望加速切入新能源材料領域,依靠較高的生 産壁壘率先實現産能擴張及拓展市場份額,磷化工産業鍊價值中樞有望不斷上移。
3 長期一體化優勢明顯,新能源為第二增長曲線3.1 磷酸鐵锂需求快速增長,打造第二增長曲線
磷酸鐵锂電池下遊市場空間廣闊,主要用在動力和儲能兩大領域。受益于新能 源汽車高景氣度以及儲能領域需求逐漸釋放,磷酸鐵锂電池需求量快速增長,帶動 磷化工企業蓬勃發展,磷化工産業鍊有望長期受益。 全球新能源汽車加速滲透,磷酸鐵锂動力電池裝機量加速增長。2021 年新能源 汽車爆發式增長,全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高達 675 萬輛,同比增長 108%,滲透 率達 8.3%,較 20 年提高 4.1 個百分點。預計 2022 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約為 1040 萬輛,滲透率達12.5%。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52.1萬輛,同比增長157%, 滲透率達 13.4%,較 2020 年提高約 8 個百分點。2022 Q1 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 125.7 萬輛,同比增長 144.24%,預計 2022 年全年可達 550 萬輛。
2025 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 2240 萬輛,中國新能源汽車有望達到 1100 萬輛。根據中投産業研究院預測數據,歐洲是全球最早提出禁售燃油車的地區, 荷蘭和挪威計劃在 2025 年全面禁售燃油車,德國、印度計劃燃油禁售時間為 2030 年,美國加州提出要在 2030 年禁止傳統燃油車上市銷售計劃。
磷酸鐵锂動力電池市占率将進一步提升。2021 年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 371GWh, 同比增長 134%;中國動力電池出貨量 220Wh,同比增長 175%。随着新能源汽車 市場持續高景氣,有望帶動動力電池出貨量高速增長。根據高工锂電預測,2022 年 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将超 650GWh,國内動力電池出貨量将超 450GWh。中期來看, 受益于磷酸鐵锂動力電池成本優勢及未來充電樁的普及,磷酸鐵锂動力電池市占率 有望進一步提升,預計 2025 年全球磷酸鐵锂動力電池需求量為 792.8GWh,中國磷 酸鐵锂動力電池需求量為 577.7GWh。
儲能需求帶動帶動磷酸鐵锂非動力電池需求增長。儲能的本質驅動來自于新型 電力系統所需靈活性資源及用戶側的低成本高質量用電需求,具體可分為發電側、 電網側和用戶側。(1)發電側:平抑發電波動,維持電網平衡,以新能源配套儲能為 主,從新能源裝機角度測算;(2)電網側:以調峰調頻等輔助服務維持電網平衡需 求為主,另外還有延緩電網投資需求;(3)用戶側:國内以工商業儲能為主,海外包 括戶用儲能和工商業儲能。疊加電動工具、通信工具等其他應用,我們預計 2025 年 全球電化學儲能裝機量增長至 427GWh,國内儲能電池量為 235GWh。降本驅動下, 磷酸鐵锂電池憑借其壽命長、成本低等特點,在儲能領域優勢顯著,預計 2025 年磷 酸鐵锂儲能占比 75%。
磷酸鐵锂電池需求快速增長,預計 2025 年磷酸鐵國内需求将達到 198 萬噸。 預測到 2025 年磷酸鐵锂電池需求将實現快速增長,全球磷酸鐵锂電池将達到 1260GWh,對應磷酸鐵锂需求量為 315 萬噸,相比 2021 年需求量增長 551.46%; 國内 2025 年磷酸鐵锂電池将達到 808GWh,對應磷酸鐵锂需求量為 202 萬噸,相 比 2021 年需求量增長 589.99%。
預計 2025 年全球磷酸鐵需求将達到 309 萬噸,國内需求将達到 198 萬噸。假 設磷酸鐵的生産工藝,作為原料的電池級磷酸一铵(采用“硫酸亞鐵 磷酸一铵”工藝) 與電池級淨化磷酸(采用“鐵塊 磷酸”工藝)分别占比 50%,則預計在 2025 年全球 電池級磷酸一铵、淨化磷酸需求量将增至 115 萬噸、119 萬噸,複合增長率将達到 59.76%;國内電池級磷酸一铵、淨化磷酸需求量将增至 72 萬噸、76 萬噸,複合增 長率将達到 62.07%。
3.2 磷酸鐵産能快速擴張,企業加大資本開支
全球電動化的浪潮與儲能變革下,磷酸鐵锂下遊需求旺盛,磷酸鐵锂進入擴産 熱潮。湖南裕能、邦盛集團、富臨精工、中核钛白等企業紛紛布局磷酸鐵锂産能建 設,總規劃産能約648萬噸。保守估計 2025年磷酸鐵锂動力供給産能可以達到325.5 萬噸/年,但考慮到能評、安評以及後期市場波動,實際建成産能可能會低于規劃産 能,同時項目建成初期存在産能爬坡周期,預計磷酸鐵锂供需仍然偏緊,但長期來 看,随着磷酸鐵锂逐步投産,行業供給緊張的現狀有望逐步改善。
磷酸鐵加速投産,磷化工企業加大資本開支。磷化工企業加速切入新能源材料 大賽道,規劃建設磷酸鐵及磷酸鐵锂産能,企業資本開支也快速增加。據不完全統 計,2022Q1 磷化工行業在建工程和固定資産總額為 1883.31 億元,較 2021Q1 同 比增長 8.9%。其中,川發龍蟒計劃投資 120 億元建設德陽川發龍蟒锂電新能源材料 項目;川恒股份計劃投資 170 億元建設“礦化一體”新能源材料循環産業項目(共包 含 160 噸磷酸鐵産能);雲天化計劃投資 72.86 億元建設 50 萬噸磷酸鐵及其配套項 目;雲圖控股計劃投資 67.45 億元建設共 45 萬噸磷酸鐵及其配套項目;川金諾計劃 投資 15 億元建設 15 萬噸磷酸鐵及其配套項目,投資 24 億元建設 10 萬噸磷酸鐵锂 項目。
國内磷酸鐵産能加速投産,預計 2025 年名義産能将超過 500 萬噸。随着國 内企業加速布局磷酸鐵材料産能,預計到 2025 年企業名義産能将達到 565 萬噸/ 年。根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企業公開披露的産能規劃已超過 800 萬噸。随着磷酸 鐵産能逐步投放市場,行業競争将進一步加劇。
3.3 磷化工一體化趨勢明顯,成本競争力優勢顯著
磷化工一體化企業優勢明顯,産業鍊延伸至磷酸鐵锂具有較強成本競争力。根 據高工锂電數據顯示,前驅體磷酸鐵占磷酸鐵锂材料成本的 50%以上,而磷源和鐵 源分别占據磷酸鐵總成本 33%和 14%。若化工企業自備磷源或鐵源生産磷酸鐵可以 分别單噸減少 1563 元和 836 元,化工一體化企業産業鍊延伸至磷酸鐵锂具有較強 成本競争力。根據湖南雅城年産 50K 電池用磷酸鐵項目環評報告以及市場價格數據, 若全部外購原輔料生産磷酸鐵疊加生産制造費用,單噸磷酸鐵生産成本合計為 13954 元/噸,比市場均價 25200 元/噸,單噸毛利潤為 11246 元。若全部自供原材 料,單噸磷酸鐵生産成本合計為 10434 元/噸,單噸毛利潤為 14766 元,相比原材料 外購的企業,成本低 3520 元/噸。因此,生産磷酸鐵的化工一體化企業,自供原輔 料将具有較高的成本優勢,産業鍊延伸至磷酸鐵具有較強成本競争力。通過計算, 此外,部分化工企業還自備硫酸、雙氧水等重要原料,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降低企 業生産磷酸鐵成本,增加企業的盈利能力。
目前國内磷化工企業一體化優勢明顯,産業鍊拓展至下遊磷酸鐵。國内磷化工 企業,包括雲天化、興發集團、川恒股份、川發龍蟒、新洋豐、司爾特、湖北宜化、 川金諾、雲圖控股等公司,已經加速向下遊拓展至磷酸鐵及磷酸鐵锂領域。其中川 金諾 2021 年逐步形成 0.5 萬噸磷酸鐵産能,雲天化、川恒股份和新洋豐預計今年分 别會有 10 萬噸、20 萬噸和 20 萬噸磷酸鐵逐步投産。(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4 重點公司分析4.1 雲天化:國内最大磷礦石企業之一,磷肥維系高景氣度
磷肥價格易漲難降,保障公司利潤高企。公司現有 80 萬噸磷酸一铵和 445 萬 噸磷酸二铵産能,磷铵産能全國第一,俄烏戰争對全球貿易的不确定性增強,糧食 安全戰略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農産品價格大幅拉升,農化産品需求大幅增長, 供需緊平衡下磷肥價格高企,公司磷肥産品有望受益于行業高景氣維系量價齊升, 疊加自身成本優勢,公司高利潤将得到有效保障。
雲天化手握磷礦資源,向下遊磷酸鐵锂布局。雲天化作為我國最大的磷礦石生 産企業之一,具備原礦年産能 1450 萬噸,化肥總産能達到 876 萬噸,擦洗選礦年 産能 618 萬噸,浮選年産能 750 萬噸,磷礦資源儲量近 8 億噸,擁有濕法淨化磷 酸和工業級磷酸一铵生産能力。在自有磷礦和配套産業鍊下具備較大成本優勢,主 營産品市場持續景氣,順周期背景下業績保持向好态勢。同時積極延伸産業鍊,布 局新能源産業鍊。目前公司 10 萬噸/年精制磷酸項目正在建設,預計 2022 年建成, 2 萬噸/年電子級氫氟酸項目年底投産,0.5 萬噸/年六氟磷酸锂,3 萬噸/年污水氟化 氫項目快速推進。公司積極發揮礦化一體化優勢,加速布局新能源新材料賽道,10 萬噸/年磷酸鐵項目順利推進,穩步推進公司轉型發展。
4.2 興發集團:磷矽行業雙龍頭,一體化優勢明顯
産能規模行業領先,一體化優勢顯著。公司屬于國内磷化工行業龍頭企業,目 前擁有産能:磷礦石 415 萬噸、黃磷 16 萬噸、精細磷酸鹽 18 萬噸、草甘膦 18 萬 噸、有機矽單體 36 萬噸、濕電子化學品 8 萬噸,打造完整的上下遊一體化産業鍊 條,形成行業獨特的“礦電化一體”、“磷矽鹽協同”和“礦肥化結合”的産業鍊優勢。
上遊提前鎖定磷礦資源,下遊聯手華友钴業進軍磷酸鐵锂行業。随着磷礦資源 被列為國家戰略性資源以及出台的一系列環保政策,磷礦開采将持續受限,公司擁 有豐富的磷礦儲量,提前鎖定市場份額,有益于向下繼續拓展延伸業務。此外,公司 與華友钴業合作磷酸鐵锂項目,随着新能源汽車的持續放量,疊加磷酸鐵锂動力電 池滲透率的不斷提高,公司有望持續受益。
國産替代加速進行時,公司積極布局濕電子化學品領域。雙碳政策背景下我國 光伏産業需求爆發,推動半導體産業需求增長;同時,濕電子化學品技術壁壘較高, 我國目前以進口為主,由于疫情反複影響以及地緣政治局勢的不明朗,海外産能供 應和國内進口的不确定性加大,兩方面因素将倒逼我國濕電子化學品國産替代加速 進行。公司在電子化學品業務取得良好進展,并已取得海外知名半導體客戶的認可。
4.3 川發龍蟒:深耕西南資源一體化,布局磷酸鐵锂大賽道
工業級磷酸一铵需求爆發,供給有限,供不應求趨勢下保障公司盈利水平。川 發龍蟒是國内工業級磷酸一铵、飼料級磷酸氫鈣龍頭企業,目前擁有工業級磷酸一 铵産能 30 萬噸/年、肥料級磷酸一铵産能 100 萬噸/年,是全球産銷量、國内出口量 最大的工業級磷酸一铵生産企業。一方面,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的爆發将直接拉動 磷酸鐵锂的需求,而目前國内磷酸鐵锂生産企業生産工藝多以工業級磷酸一铵或磷 酸作為磷源,這将帶動工業級磷酸一铵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國内環保政策趨嚴, 磷礦資源開采受限,熱法磷酸轉濕法磷酸存在一定技術壁壘,工業級磷酸一铵産能 受限。供不應求趨勢下導緻産品價格易漲難跌,公司作為龍頭企業,業務利潤将得 到有效保障。
上遊延伸 下遊拓展,布局磷酸鐵锂大賽道。公司向上收購大股東川發礦業旗下 天瑞礦業,補齊原材料短闆,同時利用自身地域和技術雙重優勢發展磷石膏項目; 向下受益于西南地區低成本電力及豐富的锂電資源,疊加新能源汽車産業鍊逐漸完 善,深耕西南地區,加速切入磷酸鐵锂賽道。
4.4 川恒股份:加速布局“礦化一體”,磷酸鐵項目加速推進
川恒股份是國内飼料級磷酸二氫鈣、消防級磷酸一铵龍頭企業。公司未來将加 速布局磷礦與磷酸鐵,實現向新能源企業的戰略轉型升級。 優質産能投産保障上遊資源供應企穩。公司已完成新橋磷礦、雞公嶺磷礦采礦 權及資産的收購,磷礦石産能實現跨躍式增長至 400 萬噸/年,後續公司也将繼續擴 大,包括雞公嶺 250 萬噸/年的磷礦石産能以及老虎洞磷礦 500 萬噸/年磷礦項目也, 随着優質産能陸續建成投産,公司上遊資源供給将得到有效保障。
“礦化一體”新能源項目穩步推進,積極布局新能源材料領域。公司分别在福 泉市和文安縣規劃“礦化一體”新能源材料循環産業項目,預計建成後後共将形成 年産 60 萬噸食品級淨化磷酸、年産 10 萬噸磷酸鐵锂産能,年産 4 萬噸電池用六氟 磷酸锂産能,60 萬噸/年電池用磷酸鐵産能和 6 萬噸/年無水氟化氫的産能,公司大力發展新能源材料,積極把握新能源材料行業的發展機會,不斷豐富産品結構,未 來有望将新能源材料打造為第二增長曲線,為公司帶來新的利潤增量。
4.5 新洋豐:複合肥龍頭企業,加速布局磷酸鐵賽道
新洋豐作為國内複合肥龍頭企業,複合肥步入景氣周期,随着公司加速布局磷 酸鐵賽道,産業優勢将進一步鞏固。 産業政策優化磷肥競争格局,消費升級推動新型複肥量增。公司擁有複合肥年 産能 708 萬噸,磷酸一铵産能 185 萬噸,工業級磷酸一铵産能 15 萬噸,磷肥龍頭 企業穩固,由于國内供給側改革和“三磷”整治等政策導緻國内磷肥供給受限,加速 落後産能出清,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磷肥競争格局優化,預計未來強者恒強趨 勢将逐漸形成。此外,随着農民對肥料質量要求的提升,公司積極創新,大力研發新 型複合肥,2021 年新增複合肥産能 50 多萬噸,均為新型肥,包括水溶肥、高品質 經濟作物專用肥,未來人們對食品安全和質量要求的提升将保障新型複合肥價穩量 增。
布局新能源行業,開啟公司第二增長曲線。公司積極布局新能源行業,拟新建 20 萬噸磷酸鐵項目,首期 5 萬噸/年磷酸鐵預計 2022 年建成投産,二期 15 萬噸/年 磷酸鐵,配套 100 萬噸/年磷石膏綜合利用項目預計 2022 年底正式投産。随着國家 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車需求放量,公司有望打開第二增長曲線。
4.6 雲圖控股:磷肥一體化優勢顯著,加速布局磷酸鐵賽道
磷肥一體化優勢顯著,加碼轉型新型複合肥。公司目前已建立一體化産業鍊, 擁有除尿素以外的氮肥完整産業鍊、磷肥完整産業鍊,主要原料、包材等基本能自 給自足,在原料持續上漲、供應緊張的情況下,公司的成本優勢和行業定價權進一 步凸顯。同時公司持續加碼研發投入,2021 年研發費用為 2.06 億元,同比增長 36.05%,公司緻力于研發綠色高效肥料,加快向新型複合肥轉型,領軍行業第一梯 隊,并已得到行業的肯定和市場的認證。
産業鍊優勢加速布局磷酸鐵锂賽道。公司拟投資 45.95 億元建設 35 萬噸磷酸 鐵及配套項目,沿着“磷礦—磷酸—磷酸鐵”向下拓展:一期項目将建設 10 萬噸/年 磷酸鐵,項目将于 2023 年 3 月建成;二期項目将建設 25 萬噸磷酸鐵及配套項目, 項目将于 2023 年 12 月建成。公司進軍新能源領域具備原材料成本優勢、園區配套 優勢、産業協同優勢、區位優勢,未來有望實現供應低成本磷酸鐵。(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4.7 湖北宜化:主營業務高景氣度持續,大力發展新能源項目
公司核心産品供需偏緊,三大主營均處行業高景氣周期。公司目前擁有磷酸二 铵産能 126 萬噸,尿素産能 156 萬噸,聚氯乙烯産能 84 萬噸。一方面,在環保政 策和雙碳背景下,預計磷铵、尿素、氯堿将不會新增較多産能,供給增長受限;另一 方面,受俄烏戰争影響農産品價格上漲,肥料需求将高景氣維系,公司三大核心産 品預計均将處于供需偏緊的狀态,行業高景氣周期下公司營收有望持續增長。
攜手甯德時代,布局新能源業務。公司與甯德時代控股子公司甯波邦普合資建 設宜昌邦普宜化新材料有限公司,建設一體化電池材料配套化工原料項目(含 30 萬 噸/年磷酸鐵),該項目預計 2023 年年底投産。甯德時代是全球領先的動力電池供應 商,具有先進的電池制造技術,而公司具有成熟的磷酸鐵锂制備工藝和優秀的研發團隊,雙方合作具有協同效益,同時甯德時代為公司提供了良好的銷售渠道,将加 速公司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此外,公司與史丹利合作建設的年産 20 萬噸磷酸鐵材 料及配套項目開工,未來伴随新能源汽車景氣度延續,新能源項目有望成為公司第 二增長點。
4.8 司爾特:區域性磷肥龍頭企業,加速開發磷礦資源
公司是區域性磷肥龍頭企業,目前擁有三元複合肥、磷酸一铵産能 225 萬噸, 是安徽省最大的高濃度磷複肥生産和出口基地之一。 磷肥行業高景氣維系,公司注重産研學結合,研發優勢顯著。俄烏戰争導緻俄 羅斯的磷肥出口受阻,全球磷肥供應緊張,疊加國家确保糧食安全鼓勵複耕的影響, 磷肥行業有望保持高景氣度,公司有望持續受益。同時,公司積極開展産學研模式, 長期與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安徽農科院、等國内衆多農業科研院校保持 密切合作,緻力于研發新型複合肥,随着未來人們對食品安全和質量要求的提升, 新型複合肥有望實現量增。
擴建磷礦産能保障原料供應,助力磷酸鐵及磷酸鐵锂業務拓展。目前公司明泥 灣礦具有 80 萬噸/年的産能,永溫礦投産後公司将具備 380 萬噸/年的磷礦石産能, 自有磷礦将有力保障公司上遊原材料供應。此外,2021 年 9 月公司拟與融捷投資控 股集團有限公司分别設立磷酸鐵锂公司(目标産量為 5 萬噸/年)和磷酸鐵公司(目 标産量為 10 萬噸/年),上遊産能擴建也将有助于公司快速磷酸鐵及磷酸鐵锂賽道, 發揮一體化優勢。
4.9 川金諾:進軍新能源材料,打造“酸 肥 鹽”産品線模式 磷
酸鹽類和新能源材料技術耦合,加速一體化産品線生産建設。目前公司重鈣 設計産能 50 萬噸/年,飼鈣 30 萬噸/年,且已具備 5000 噸/年正磷酸鐵産能和 10 萬 噸/年淨化磷酸産能。另有 5 萬噸/年電池級磷酸鐵锂正極材料前驅體材料磷酸鐵及配 套 60 萬噸/年硫磺制酸項目,于 2022 年 2 月 28 日取得批複,預計 2022 年年底建 成投産,未來還有磷酸鐵和磷酸鐵锂各 10 萬噸/年的産能規劃。 磷化工産業鍊一體化使公司在磷酸鐵锂正極材料領域具有原料成本優勢和制造 成本優勢,有助于公司在磷酸鐵锂賽道站穩腳跟。公司磷酸鹽類和新能源材料技術 耦合,有助于公司加速進入磷酸鐵锂正極材料賽道,正在建設的廣西防城港生産基 地,未來将以生産濕法淨化磷酸、食品級及電子級精細磷酸鹽為主。
4.10 史丹利:複合肥高景氣度維系,加快布局磷酸鐵業務
複合肥産品價格高位運行,公司業績大增。公司是國内複合肥龍頭企業,目前 具有磷複肥産能 532 萬噸(複合肥産能 520 萬噸/年,磷酸一铵産能 12 萬噸/年)。 公司在全國擁有 10 個生産基地,覆蓋了我國大部分種植區域,能夠快速響應各種植 區域的肥料需求,降低運輸成本。俄烏戰争導緻俄羅斯的磷肥出口受阻,導緻全球 化肥供應緊張,疊加國家确保糧食安全鼓勵複耕的影響,需求端磷複肥有望保持高 景氣度。2021 年複合肥(江蘇 40%Cl)均價 2829 元/噸,較 2020 年上漲 20.21%; 截至 4 月 22 日,複合肥(江蘇 40%Cl)報價 3900 元/噸,較年初上漲 18.18%。
收購黎河肥業向上延伸産業鍊,同時增資布局下遊新能源材料建設。2021 年公 司通過股權轉讓及增資的方式取得了黎河肥業 51%的股權,黎河肥業的主營業務為磷酸一铵的生産銷售,磷酸一铵為公司的原料之一。公司産業鍊進一步向上遊延伸, 持續經營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增強,綜合競争力進一步提升。此外,黎河肥業于 2021 年開始籌建 100 萬噸綠色高效複合肥項目,其中包括 90 萬噸/年高端複合肥及配套 項目、6 萬噸/年新型高端水溶肥項目和 4 萬噸/年綠色高效葉面肥項目等。同時,公 司拟參與松滋宜化增資項目投标,松滋宜化拟公開募集資金不低于 5.4 億元,對應 的股權比例為 49%,拟征集投資方數量為 1 個,此次募集資金将用于投資建設新能 源材料前驅體磷酸鐵及配套設施、萃餘酸綜合利用、新型肥料以及淨化石膏綜合利 用項目。本次增資後,新老股東須在未來三年内共同圍繞增資企業上下遊行業,在 松滋市投資不少于 30 億元。根據湖北宜化年報,松滋宜化具備 60 萬噸/年的磷酸二 铵産能,同時配備硫酸 80 萬噸/年、磷酸 30 萬噸/年、氟矽酸 8.3 萬噸/年、氟矽酸 鈉 1.05 萬噸/年産能。通過本次合作,公司産業鍊進一步向下遊延伸,雙方将充分結 合各自優勢,在産業鍊延伸、産銷協同等多方面形成戰略協同和資源互補,促進雙 方産業轉型升級,增強雙方市場競争力。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未來智庫 - 官方網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