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我真的被感動了?□ 滕雲如果不是得了勞倫斯獎,夏伯渝的名字大概沒有幾個人會知道很可能就算得了獎,他的名字依然沒幾個人知道,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那一刻我真的被感動了?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 滕雲
如果不是得了勞倫斯獎,夏伯渝的名字大概沒有幾個人會知道。很可能就算得了獎,他的名字依然沒幾個人知道。
這也很好理解。一個人因感動他人而被記住,往往是基于利他的,或說利公的,比如無私奉獻,舍己為人,才更容易獲得他人的感動。
但夏伯渝并非如此。去年5月,69歲的他,戴着一雙假肢,第五次沖擊珠峰,終獲成功,實現了一個43年的夢想。如果劃重點的話,就是一個人對純粹自我夢想不舍追求,終獲成功。
按媒體分類,這顯然是一個勵志故事。而人們對于勵志故事又常持挑剔和質疑态度,深恐背後有推手和營銷團隊,自己的一份真情被消耗于尴尬中。
感動既非有限資源,也非奢侈之物。隻要被感動了,隻要是真誠的,就說明那一刻是幸福的。隻要是幸福的,幹嗎還要區别待之,或者挑肥揀瘦,考慮它是因公或因私?
反正作為個體,我是被夏伯渝感動了,我從另一個同樣渺小的個體身上,發現了讓渺小變為強大的力量。當你擁有這種力量時,渺小變為強大,就會成就一種傳奇。
夏伯渝在獲獎感言中說:“我非常感謝珠峰,在去年我69歲第五次攀登珠峰的時候,終于它接納了我……”我想,43年的曆程裡,從征服珠峰到被珠峰接納,這份對于珠峰的感知轉變,對于世界的态度轉變,也感動了夏伯渝自己。
其實,追逐個人夢想的故事,也是有理由感動大衆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