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
中國共産黨内蒙古自治區委員會
“中國這十年∙内蒙古”
主題新聞發布會
在呼和浩特舉行
自治區黨委書記孫紹騁
作主題發布并回答記者提問
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王莉霞
回答有關提問
發布會全面介紹了
黨的十八大以來
内蒙古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變化
取得的顯著成績
今天
中央媒體再次聚焦内蒙古
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多家央媒紛紛聚焦内蒙古,推出“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内蒙古篇重磅報道。
《人民日報》二版刊發《内蒙古堅持走生态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聚焦内蒙古十年來,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全區森林覆蓋率和草原植被蓋度實現“雙提高”,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積實現“雙減少”;十年來,内蒙古大力發展現代能源經濟,外送電量連續17年領跑全國,建成了全國最大的煤電、煤化工基地;十年來,内蒙古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新華社推出《内蒙古: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文章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内蒙古深入貫徹落實重要指示精神,全區上下守望相助、感恩奮進,保持了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邊疆安甯的良好局面。
《光明日報》刊發《内蒙古:打造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講述内蒙古十年來,全區上下守望相助、感恩奮進,推動各項事業取得曆史性成就,保持了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邊疆安甯的良好局面。
《經濟日報》以《内蒙古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為題,從内蒙古地區生産總值、生态保護,到發展現代能源經濟、現代農牧業,再到全面加強區域協作、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對内蒙古十年來進行了全方位報道。
中國新聞網報道了《“糧倉”“肉庫”“奶罐”“絨都”成内蒙古四張亮眼名片》,介紹了内蒙古下一步将深入實施農牧業品牌提升行動,加快構建特色鮮明的農牧業品牌體系,特别要讓“千裡草原、萬裡牧場,生态内蒙古、綠色好味道”飄香萬裡、譽滿全球。
↓↓↓
人民日報
内蒙古堅持走生态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8月22日,“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内蒙古專場舉行。
内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孫紹騁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區上下深入貫徹落實重要指示精神,各項事業取得曆史性成就,地區生産總值從2012年過萬億元到2021年跨過2萬億元大關,人均GDP從4.2萬元增加到8.5萬元,保持了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邊疆安甯的良好局面。
築牢我國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内蒙古把築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為首要戰略定位,把保護生态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内蒙古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王莉霞表示。
十年來,内蒙古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全區森林覆蓋率和草原植被蓋度實現“雙提高”,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積實現“雙減少”。累計營造林1.22億畝、種草2.86億畝,年均防沙治沙1200萬畝以上,規模均居全國第一,全區草原植被蓋度和森林覆蓋率分别由40.3%和20.8%提高到45%和23%,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持續減少,沙塵暴天數由每年4.9天減少到0.6天。
内蒙古堅持走生态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十年間單位GDP用能下降4.1%、用水下降40.7%、用地下降60%,創建綠色礦山、綠色園區,綠色有機農畜産品年産量接近1000萬噸,居全國前列。
2021年,全區空氣優良天數比例較2015年提高了3.7個百分點,國考地表水斷面優良水體比例較2016年提高了22.9個百分點。
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十年來,内蒙古大力發展現代能源經濟,電力總裝機達到1.56億千瓦,外送電能力達到7000萬千瓦,外送電量連續17年領跑全國,累計生産煤炭98.9億噸、外運59.3億噸,發電4.9萬億千瓦時、外送1.8萬億千瓦時,建成了全國最大的煤電、煤化工基地。新能源裝機達到5600萬千瓦、占電力裝機比重超過1/3,新能源發電量達到1191億千瓦時,居全國首位。稀土就地轉化率提高到75%以上。
内蒙古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一手抓保供、一手抓保護,一手穩定能源供給、一手推進能源革命。外運煤炭、外送電量均居全國第一,去年完成了18個省份的煤炭保供任務,今年上半年外調煤炭同比增長23%,外送電力同比增長10%。
内蒙古全力推動産業結構與能源結構同步調整。“十四五”期間在建和拟建的新能源裝機規模接近1.5億千瓦,一體發展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和運維服務業,規劃建設風、光、氫、儲4個千億級産業集群,拉動新能源全産業鍊發展。
内蒙古大力發展現代農牧業,打造形成奶業、玉米2個千億級和肉羊、肉牛、馬鈴薯、葵花籽等10個百億級産業集群。内蒙古糧食産量連續4年突破700億斤。草食牲畜存欄突破7000萬頭隻,羊肉、牛肉、牛奶、羊絨産量分别約占全國的1/5、1/10、1/5、1/2。
作為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十年來,内蒙古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全面加強區域協作,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全區鐵路運營裡程從9400多公裡增加到近1.5萬公裡,新增公路裡程4.9萬公裡,與周邊8省份的高等級公路全面打通,民用機場由15個增加到43個。對外開放口岸由12個增至20個,過境中歐班列由2013年的3列增加到2021年的6100多列,始發中歐班列由2016年的30多列增加到2021年的300多列。
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十年來,内蒙古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157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6800元增加到34108元,城鄉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分别達到35.3平方米和32.8平方米,比2012年增加5.4平方米和7.9平方米,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20.7平方米,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近40%。
老百姓“錢袋子”更鼓。累計新增城鎮就業258.7萬人。居民收入增幅始終高于經濟增幅,城鎮居民收入增長了1.9倍,農牧民收入增長了2.4倍。
公共服務更優。全域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學前教育毛入園率等達到90%以上,建成了五級醫療衛生體系,累計實施老舊小區改造46.4萬戶、危房改造116.65萬戶,配套建成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160多萬套。
民生“保障網”更密。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從1228萬人增加到1615萬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從967.7萬人增長到2192.2萬人,連年提高養老金、醫保補助、低保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标準。全區養老機構床位從13.58萬張增加到21.33萬張,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從614個增長到1165個。
“新征程上,我們将沿着指引的方向笃定前行,全力建設我國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建設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農畜産品生産基地,打造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書寫好新時代内蒙古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努力把祖國北部邊疆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孫紹騁表示。(記者 陳沸宇 張枨)
新華社
内蒙古: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
這是8月22日拍攝的“中國這十年·内蒙古”主題新聞發布會現場。新華社記者 李志鵬 攝
記者從22日舉行的“中國這十年·内蒙古”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黨的十八大以來,内蒙古深入貫徹落實重要指示精神,全區上下守望相助、感恩奮進,保持了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邊疆安甯的良好局面。
内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孫紹騁說,始終深情牽挂内蒙古各族人民,黨的十八大以來,先後兩次到内蒙古考察,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為内蒙古發展指明前進方向、提供根本遵循。
孫紹騁表示,内蒙古積極探索以生态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厚植“北疆綠”、增色“中國藍”,堅持不懈保生态、治污染、促轉型,大力發展現代農牧業,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各項事業取得高質量發展。
據介紹,10年來,内蒙古全區地區生産總值從剛剛邁入萬億元門檻到去年底跨過了2萬億元大關,人均GDP從4.2萬元增長到8.5萬元,157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累計完成營造林1.22億畝、種草2.86億畝,年均防沙治沙1200萬畝以上,全區草原植被蓋度和森林覆蓋率分别由40.3%和20.8%提高到45%和23%,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持續減少。
内蒙古大力發展現代能源經濟,電力總裝機達到1.56億千瓦,外送電能力達到7000萬千瓦,新能源裝機達到5600萬千瓦;大力發展現代農牧業,糧食年産量突破700億斤,每年有一半以上的糧食調往區外,草食牲畜存欄突破7000萬頭隻,羊肉、牛肉、牛奶、羊絨産量分别增長至全國的1/5、1/10、1/5、1/2;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對外開放口岸由12個增至20個,過境中歐班列由2013年的3列增加到去年的6100多列,始發中歐班列由2016年的30多列增加到去年的300多列。
自治區主席王莉霞在發布會上說,内蒙古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10年來,累計新增城鎮就業258.7萬人;居民收入增幅始終高于經濟增幅,城鎮居民收入增長了1.9倍,農牧民收入增長了2.4倍。(記者 侯維轶 恩浩)
光明日報
内蒙古:打造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
8月22日,中國共産黨内蒙古自治區委員會“中國這十年·内蒙古”主題新聞發布會在呼和浩特市舉行。内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孫紹騁介紹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内蒙古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王莉霞回答有關提問。發布會由内蒙古自治區黨委新聞發言人,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鄭宏範主持。
孫紹騁說,黨的十八大以來,始終深情牽挂内蒙古各族人民,先後2次到内蒙古考察,連續5年參加全國人代會内蒙古代表團審議,叮囑我們積極探索以生态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把内蒙古建設成為我國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國家重要農畜産品生産基地、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的殷殷囑托,為新時代内蒙古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強大動力。十年來,全區上下守望相助、感恩奮進,推動各項事業取得曆史性成就,全區地區生産總值從剛剛過萬億元門檻到去年底跨過了2萬億元大關,人均GDP從4.2萬元增加到8.5萬元、居全國第十位,保持了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邊疆安甯的良好局面。
孫紹騁表示,十年來,内蒙古堅持不懈保生态、治污染、促轉型,讓廣袤草原“帶薪休假”,在興安林海“挂斧停鋸”,對重點沙漠“鎖邊治理”,累計營造林1.22億畝、種草2.86億畝,年均防沙治沙1200萬畝以上,規模均居全國第一,全區草原植被蓋度和森林覆蓋率分别由40.3%和20.8%提高到45%和23%,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持續減少,沙塵暴天數由每年4.9天減少到0.6天。
十年來,内蒙古大力發展現代能源經濟,電力總裝機達到1.56億千瓦,外送電能力達到7000萬千瓦,外送電量連續17年領跑全國,累計生産煤炭98.9億噸、外運59.3億噸,發電4.9萬億千瓦時、外送1.8萬億千瓦時,建成了全國最大的煤電、煤化工基地。新能源裝機達到5600萬千瓦、占電力裝機比重超過1/3,新能源發電量達到1191億千瓦時、居全國首位。稀土就地轉化率提高到75%以上,包頭稀土鋼軌為全國近四成的高鐵鋪上了優質“跑道”。
十年來,内蒙古大力發展現代農牧業,打造形成奶業、玉米2個千億級和肉羊、肉牛、馬鈴薯、葵花籽等10個百億級産業集群。産糧上,内蒙古糧食産量連續4年突破700億斤、排全國第六位,每年有一半以上的糧食調往區外、供應全國。養畜上,草食牲畜存欄突破7000萬頭隻,羊肉、牛肉、牛奶、羊絨産量分别約占全國的1/5、1/10、1/5、1/2,伊利和蒙牛雙雙挺進全球乳業十強,分别位居第五位和第七位。
十年來,内蒙古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全面加強區域協作,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全區鐵路運營裡程從9400多公裡增加到近1.5萬公裡、居全國第一,新增公路裡程4.9萬公裡、與周邊八省區的高等級公路全面打通,民用機場由15個增加到43個,呼包鄂烏和赤峰、通遼等地已經融入首都2.5小時“通勤圈”。累計引進國内(區外)資金到位2.9萬億元,占全區投資的比重由26.8%提高到43.5%。對外開放口岸由12個增至20個,過境中歐班列由2013年的3列增加到去年的6100多列,始發中歐班列由2016年的30多列增加到去年的300多列,滿洲裡、二連浩特口岸進出境中歐班列均累計突破萬列大關,邊境陸路口岸貨運總量居全國首位。
十年來,内蒙古堅持黨政軍警民合力強邊固防,持續建強“黨委把方向、政府總協調、軍隊當骨幹、警方抓治理、民衆為基礎”的邊防管控力量體系,以聯合黨建打造功能型黨支部、夯實聯防聯控和雙擁共建為基礎,探索推行草原110、戍邊警務室、蒙古包哨所、紅色堡壘戶等有效做法,構建起了穩邊固邊的“天羅地網”。
十年來,内蒙古始終高舉各民族大團結旗幟,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加強和改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健康深入發展,各族幹部群衆由衷地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孫紹騁說,新征程上,内蒙古将堅定擁護“兩個确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沿着指引的方向笃定前行,全力建設好“兩個屏障”“兩個基地”“一個橋頭堡”,書寫好新時代内蒙古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把祖國北部邊疆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記者 高平 王潇)
經濟日報
内蒙古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
“中國這十年·内蒙古”主題新聞發布會22日在呼和浩特舉行,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内蒙古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變化和取得的顯著成績。
内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孫紹騁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先後兩次到内蒙古考察,連續5年參加全國人大内蒙古代表團審議,多次就内蒙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為新時代内蒙古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強大動力。
孫紹騁介紹,十年來,内蒙古地區生産總值從剛過萬億元門檻到去年底跨過了2萬億元大關,人均GDP從4.2萬元增加到8.5萬元,保持了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邊疆安甯的良好局面。
十年來,内蒙古堅持不懈保生态、治污染、促轉型,累計營造林1.22億畝、種草2.86億畝,年均防沙治沙1200萬畝以上,規模均居全國第一,全區草原植被蓋度和森林覆蓋率分别由40.3%和20.8%提高到45%和23%,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持續減少,沙塵暴天數由每年4.9天減少到0.6天。
十年來,内蒙古大力發展現代能源經濟,電力總裝機達1.56億千瓦,外送電能力達7000萬千瓦,外送電量連續17年領跑全國;累計生産煤炭98.9億噸,發電4.9萬億千瓦時,建成了全國最大的煤電、煤化工基地。新能源裝機達5600萬千瓦、占電力裝機比重超過1/3,新能源發電量達1191億千瓦時、居全國首位。
十年來,内蒙古大力發展現代農牧業,打造形成奶業、玉米2個千億元級和肉羊、肉牛、馬鈴薯、向日葵等10個百億元級産業集群。
十年來,内蒙古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全面加強區域協作,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全區鐵路運營裡程從9400多公裡增加到近1.5萬公裡,新增公路裡程4.9萬公裡,民用機場由15個增加到43個。對外開放口岸由12個增至20個,過境中歐班列由2013年的3列增加到去年的6100多列,邊境陸路口岸貨運總量居全國首位。
内蒙古自治區主席王莉霞介紹,内蒙古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十年來,累計新增城鎮就業258.7萬人;居民收入增幅始終高于經濟增幅,城鎮居民收入增長了1.9倍,農牧民收入增長了2.4倍。(記者 陳力 餘健)
中國新聞網
“糧倉”“肉庫”“奶罐”“絨都”成内蒙古四張亮眼名片
22日在此間召開的“中國這十年·内蒙古”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内蒙古自治區政府主席王莉霞對外透露了當地在農牧業領域中的四張亮眼名片:“糧倉”“肉庫”“奶罐”“絨都”。
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王莉霞介紹了内蒙古這四張亮眼名片的情況。
——說“糧倉”,内蒙古有耕地面積1.7億畝、全國第二,去年外調糧食全國第四。
——說“肉庫”,牛羊肉産量均為全國第一,形象地打個比喻,全國人民每吃5斤羊肉就有1斤産自内蒙古、每吃10斤牛肉就有1斤來自内蒙古大草原。
——說“奶罐”,内蒙古奶類産量穩居全國第一,去年達到670萬噸、是全國唯一一個突破600萬噸的省份。
——說“絨都”,内蒙古羊絨産量6700多噸、全國第一,全國近一半的羊絨來自内蒙古。
在談到如何推動内蒙古從農畜産品産量大區向農牧業産業強區轉變,王莉霞表示,内蒙古将按照全産業鍊思維、工業化思維推進現代農牧業發展,全力打造奶業、玉米、肉牛、肉羊4個千億級産業,培育發展羊絨、馬鈴薯等多個百億級産業,努力在更高層次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特别是要在中國奶業振興上體現擔當作為,今年自治區出台了支持奶業發展九條措施,被稱為‘奶九條’,目前已顯現出效果,我們将以伊利、蒙牛等大型乳企為支撐,以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蒙牛乳業産業園等重大項目為示範,加快形成‘從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全産業鍊。”王莉霞如是說道。
王莉霞介紹,内蒙古已有“名特優新”農産品429個、數量居全國第一,大家耳熟能詳的天賦河套、敕勒川味道、科爾沁牛、錫林郭勒羊、赤峰小米、興安盟大米等已經成為高品質生活的代名詞,伊利金典、蒙牛特侖蘇和鄂爾多斯羊絨衫等高端産品更是享譽全球,“蒙字号”品牌越來越響亮。
王莉霞表示,下一步,内蒙古将深入實施農牧業品牌提升行動,加快構建特色鮮明的農牧業品牌體系,特别要讓“千裡草原、萬裡牧場,生态内蒙古、綠色好味道”飄香萬裡、譽滿全球。 (記者 李愛平)
本期來源:青橙融媒客戶端綜合人民日報、新華網 光明日報 經濟日報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